愛伊米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正月十五鬧元宵,過完大年初一最期待便就是元宵節了吧。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有的時候元宵節是比春節還要隆重的日子,逛街賞月、看花燈、猜字謎、放河燈、舞龍舞獅、吃元宵、放煙花,元宵夜總是那麼的熱熱鬧鬧,是記憶中亮堂堂的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過正月十五的,就例如我的家鄉台州,台州的元宵節是在正月十四,你是不是會感覺很奇怪?而且我們的元宵節也不是吃湯圓而是吃糟羹,是不是更疑問?那麼就由我來告訴大家台州這不一樣的元宵節吧。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正月十四過元宵吃糟羹,一直就是我從小到大的記憶,因為與其他地方有別,所以元宵節的印象我是特別的深刻。浙江省台州市古稱台州府,現今寧波市的寧海和象山在唐初期也是屬於台州府的,所以元宵節過正月十四的不止台州市還有這兩個地方。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與其他地區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呢,傳統節日也是民俗習慣,會因為一些故事,或因為一些人物,會根據季節節氣,會根據典故約定,總之都會有節日的依據。關於台州的元宵節,我也問過一些老人,他們給出的‘解釋’大多都是以傳統來敘述的,從前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的,所以現在也是這樣。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我也在網上搜集了一些‘依據’,比如說 明代的秦鳴雷幼年喪母又喪父,由伯母養大,而後考取狀元,對伯母(繼母)非常的尊敬孝順,每到節日都會精心準備美食佳餚,但是伯母信佛,初一十五都要戒葷吃素,為了使伯母在元宵節也能和大家一起享受節日的口福,所以提前了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又相傳有一年的正月十四,戚繼光帶兵進駐臨海桃渚城,當晚因為糧食不夠,為了不再讓百姓為難,解糧官便帶領士兵把剩下的糧食磨成粉,加入一些蔬菜肉類及其他加水熬成糊狀,而後訊息傳開,百姓們非常的感動,於是便把元宵節改為了正月十四,而糊狀的美食糟羹成為了元宵節的傳統美食;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另外一種說法,正月十四那天戚繼光打敗了一群倭寇,剩下的倭寇從海邊逃到了府城內,老百姓們點燃燈光,城內城外燈火通明,幫助戚繼光尋找倭寇,最後倭寇被全部消滅,為了紀念這件事,所以將元宵節改到了正月十四。其實關於正月十四元宵節的說法還有很多很多,但是卻也沒有相對統一的一種說法,既然約定俗成,那麼自然而然有他的道理,民俗是幾百年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正月十四過元宵,然而又會有哪些不一樣的風俗呢,最重要的一點,不吃湯圓吃糟羹,糟羹也叫糊辣沸,更願意稱為十四糊,是由各種食材和米粉製作的食物。有意思的一點是,這一天你可以大方的去別人家‘蹭飯’,還記得小時候在農村,元宵節這天晚上,一群小朋友們拿著碗筷,然後大家成群結隊的去別人家,無論到誰家,主人都會盛上一些十四糊給你,大人們說是吃到十四碗的最聰明,於是乎這天晚上的村子是非常熱鬧的,可以從村頭吃到村尾,以至於老媽的回憶,她們那時候從午飯後就要開始準備晚飯製作十四糊的食材了,真的毫不誇張,需要燒製好幾大鍋呢。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傳統的十四糊,一般都是青菜、烘鯗、豆腐、蠶豆、豬肉豬耳朵,現在是根據每家的不同,也會加入花生、玉米、荸薺、蝦仁、冬筍、香菇等等更加豐富的食材,將所有食材切成丁,按照順序下鍋炒制,加水煮沸,然後將米粉慢慢的倒入鍋中,形成糊狀的糟羹就是十四糊了,然而現在除了這樣是鹹味的十四糊,也會有甜味的十四糊,是由花生、蓮子、紅棗、番薯粉等食材製作的,雖然口味有了創新,但這道傳統美食,依然是元宵節濃濃的情感所在,一份只有台州人懂得的節日氛圍。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元宵節這天,大家還會把家裡所有的燈都點亮,整個房子都是亮亮的,這也是古話的流傳下來,大概的意思就是屋子亮堂堂,來年的莊稼好收成,現在也不種莊稼了,但是節日的習俗還是保持了下來,都是美好的寓意。正月十四過元宵除了有這些習俗,也有燈會,舞龍等等,還有台州地區特色的抬閣表演。結合這些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其實那些關於元宵節的典故或多或少還是有些道理存在的,這就是傳統節日的由來吧。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浙江台州,不過十五過十四,不吃元宵吃糟羹

因為不一樣的時間,讓我記住了元宵節的氛圍,因為十四糊的味道,讓我對家鄉的思念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