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第三方冷鏈物流的冰與火之歌

第三方冷鏈物流(Third-Party Cold Chain Logistics,即3PCCL),指冷凍冷藏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和節約成本,把原來屬於自己處理的冷鏈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託給專業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透過資訊系統與冷鏈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絡,以達到對冷鏈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種冷鏈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如今企業由於自身硬體和軟體設施的欠缺,以及管理方式和技術等因素無法完成全部的冷鏈物流活動,從而往往在經營過程中把冷鏈環節外包給第三方來服務,這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比如河南的三全、思念等以生產速凍食品為主的企業,往往會把冷鏈物流的倉儲、配送環節的活動交給更專業的冷鏈物流公司管理,以便更好的把控自身產品質量。

第三方冷鏈物流的冰與火之歌

所謂第三方是相對“第一方”發貨人和“第二方”收貨人而言的。是由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來承擔企業物流活動的一種物流形態。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既不屬於第一方,也不屬於第二方,而是透過與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來提供其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它不擁有商品,不參與商品的買賣,而是為客戶提供以合同為約束、以結盟為基礎的、系列化、個性化、資訊化的物流代理服務。

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坊間所流傳的“賣飯的不會被餓死”也並非字面理解的那麼簡單,它深層次地告訴人們這是一樁穩打穩賺的生意,近年的多項投資調查也表明食品、餐飲已經成為最賺錢的行業。按理說,伴隨著這兩個行業興起的冷鏈物流應該是一派繁榮之景。然而,現實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卻是一批倒下去一批又興起,週而復始,似乎沒有幾棵“常青樹”,更難談建立冷鏈物流的“商業帝國”。

第三方冷鏈物流的冰與火之歌

許多物流企業欲轉戰冷鏈市場之後,分羹不得反嘗“折翼之痛”,誠如港新冷鏈物流行業觀察員謝先生所說:“可能起步比較早的也有,但是一直生存至今的並不多。”

標準化是個大“盲區”

標準化問題是物流行業常提常新的話題,而對於冷鏈物流,面臨最大的標準化問題莫過於冷鏈斷裂,就像木桶效應一樣,冷鏈的質量其實取決於最薄弱的環節,如果鏈條斷了,也就失去了冷鏈的意義。

第三方冷鏈物流的冰與火之歌

一方面,比如奶製品、熟肉製品生產出來之後,要先進行打冷,中心溫度保持在10°以下。按照原則性要求,產品從工廠到超市,甚至到消費者家中都應該保持在這個溫度內。但是,現實狀況是很多產品生產出來之後,打冷時間就不夠,也就是產品在工廠就不符合溫度要求,這一塊沒有人進行監管。另一方面,因為集中送至第三方倉庫,很多企業為節省成本常常選擇自有車輛進行運輸,自有車輛運輸並不符合標準,到達第三方冷庫時,溫度已經上升到十多度,最終送達超市收貨部,極有可能滯留在收貨部,那種環境下,很多都是露天的,根本沒有溫度管理。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第三方物流只能管理一段,這一段之前與之後,第三方物流是管理不到的。舉個例子,一箱牛奶在外面曬了兩個小時之後,再把它放進冷藏間,完全沒有用,一旦產品脫冷之後,產品的本質已經發生改變,再把它還原至原來的溫度已經沒有意義。因為前端出現問題,第三方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浪費了。”

第三方冷鏈物流的冰與火之歌

在2021年之前,我國對於冷鏈物流沒有嚴格的服務標準要求,雖然,一部分冷鏈企業自發組織編寫了一些標準,但是由於缺失監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很多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很難真正執行下去。好在2020年10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等38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4項修改單的公告,其中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物聯冷鏈委等單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範》(GB 31605-2020)強制性國家標準已於2021年3月11日正式實施。這必將極大促進冷鏈行業的持續發展,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瞭解和學習國內首個食品冷鏈物流強制性國家標準

成本過高掣肘裝置更新

第三方冷鏈物流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標準化缺失的問題,裝置成本過高也是阻礙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做物流的都知道冷鏈行業是個“砸錢”的行業,從冷庫到車輛,甚至是小小的一扇門都需要高成本的投入,沒有足夠的資本是不可能做冷鏈的。以處於鄭州航空港區的港新冷鏈物流為例,適應性多溫區倉庫、全天候用電保障、封閉控溫卸貨平臺、不間斷溫控記錄、自動化立體倉的背後,都有著強大的資金和技術的支撐。

第三方冷鏈物流的冰與火之歌

總而言之,不論是從國家政策,還是市場需求,目前的冷鏈行業都身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日益繁榮的中國城市消費人群正是其背後最強大的驅動力。高品質的冷鏈物流將成為新的風口。未來的冷鏈行業一定要有科技賦能,企業要有數字化的能力,才能走得更遠。

第三方冷鏈物流的冰與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