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引言:桃花好,朱顏巧,鳳冠霞帔鴛鴦襖。寥寥幾字給我們勾勒出世上最美的女子——新娘子的形象。一張嬌顏,一襲紅裝,描龍繡鳳,銀釵金鈿,新娘子的裝束華麗而又特殊,讓人移不開視線。除卻鳳冠霞帔這些,新娘子還有一個顯著標志,那就是“紅蓋頭”。芙蓉不及美人妝,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我們在看古裝影視劇的時候,凡是有結婚的場面,觀眾們的視線都會緊緊的鎖定在新娘子的蓋頭下面,期待著那張美麗的臉與視線的不期而遇。

作為新嫁娘的標誌,“紅蓋頭”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它給我們以若即若離的美感,讓我們忍不住去窺探這下面被遮住的面龐。直到現在,“紅蓋頭”這一婚俗仍被遵循傳統禮儀的新人們所推崇,那麼這種大婚之時要給新娘子遮住臉的物事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呢?歷經千年,又有何變化呢?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

一、從禦寒遮羞到婚俗用品,“紅蓋頭”原為戰亂時期簡化婚俗的產物

南宋錢塘人吳自牧的《夢粱錄》中有一段對當時婚俗的記載

兩新人並立堂前,遂請男家雙全女親,以秤或用機杼挑蓋頭,方露花容。

相關古代史籍上並未記載吳自牧的具體生平,現今我們只知道他是生活在南宋末年的錢塘人氏。倘若吳自牧在南宋時期當過什麼官員或者高官,那史書上一定會留下什麼蛛絲馬跡的。而就是這樣一位社會影響力不是很高的文人在自己所著的筆記中清晰的寫到了當時女子嫁人時要戴“紅蓋頭”這一婚嫁習俗。

由此可見,兩宋時期女子出嫁頭戴“紅蓋頭”這一婚嫁習俗在全國範圍內已經非常普遍了。那它到底是如何產生,並且成為婚俗用品的呢?接下來我們就從物質起源和文化根源這兩方面談起。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兩宋時期盛行女子出嫁要戴”紅蓋頭“的婚俗

1、早期的蓋頭,並非婚嫁用品,而是作為遮風禦寒用品存在

最早出現的蓋頭並不是婚俗裡面的用品,而是僅僅作為遮風禦寒這個實用功能存在。

南北朝時期,作為我國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朝代更迭頻繁,連年戰爭,國土分裂。

而北齊,作為其中的一個短命政權,它所佔據的疆土大部分在黃河流域以北。北方地區緯度較高,因而寒冷天氣的週期較長,當地的服飾主要以“漢化胡服”為主。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所著《夢溪筆談》當中曾經說過:

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其中,女子服飾包括對襟長衫,短襦長裙,交領右衽配長裙或者長褲,交領左衽,以及專門的首服。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漢化胡服

胡服裡面,最早的“首服”為固定髮型、美觀而存在。後來,因北方冬天太冷,為了度過漫長的冬天,抵禦風寒,當時的婦女們便發明了跟“首服”類似的蓋頭這種東西,用來捂住頭頂,防止寒氣入體。當然,當時的蓋頭和後來產生的新嫁娘的“紅蓋頭”有所不同,顏色並非單一的紅色。而且長度較短僅僅遮蓋頭頂,形狀大致類似於“首服”當中的“巾幘”。1978-1979年考古發掘的北齊茹茹公主墓墓室中的一幅壁畫上就畫有“巾幘”的具體形態:用軟布束髮,半包住大髻,邊緣還有固定的帶子。

雖然聽起來不僅毫無美感,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實用產品”。

但這卻是“紅蓋頭”的前身,可以說為它提供了一個物質基礎。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茹茹公主墓墓室中壁畫上的巾幘具體形態,它是新娘紅蓋頭的前身

2、婚禮用品紅蓋頭的先驅——“卻扇”,在上古神話中的傳說

作為繁衍數千年的禮儀之邦,中華民族對於婚禮的儀式、習俗在儒家“三禮”《儀禮》之中便有詳細規範,整套儀式合稱為“六禮”。其分別為

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這六種儀式沿襲自周禮,西周時期便已經存在了。西漢平帝劉衎還曾下旨讓《山海經》的編訂者劉歆規範的修訂婚儀。關於婚禮的儀式早早的就有明確規範,傳襲千年。

但在這些禮儀規範裡新娘子是不需要“紅蓋頭”的,反而是大大方方露出嬌顏,後來才產生這一習俗。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古代女子出嫁時的最初掩面用品——卻扇

而關於在婚禮當中新娘要蓋頭掩面還有一個神話傳說。

唐代文人李冗的《獨異志》中有記載:

相傳,在宇宙初開之時,天地間只有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為了人類的世代生存繁衍,二人決定結為夫妻。而從兄妹到結為夫妻,女媧感到很不好意思。所以在成婚之時女媧就用草做成扇子來遮擋自己害羞的容顏。

這就是古代婚禮中最初形態的新娘掩面用品的相關傳說。古人把這種婚禮中最初形態的新娘掩面用品稱為“卻扇”或者“掩扇”。南朝《世說新語》裡面有一個關於“卻扇”的典故記載:

晉人溫嶠的堂姑母託其為自己女兒擇夫。溫嶠為堂妹物色好了夫婿,說門第家室與自己相當。新婚之時,新娘撥開紗扇看到新郎正是溫嶠本人。

“卻扇”掩面的婚俗出現在東漢時期,唐朝時期已成慣例,在詩歌繁榮的唐王朝還有專門以“卻扇”為題材的“卻扇詩”。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新娘卻扇掩面婚俗在唐朝十分盛行

3、唐朝末年,戰亂頻繁,混亂時期因簡化婚禮儀式而產生的紅蓋頭

從上文我們可知,“紅蓋頭”的前身“巾幘”為禦寒之物存在。而把蓋頭作為婚禮儀式中的特定用品是在唐朝末年。

唐末到宋初這段期間,社會始終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態。在安史之亂的影響下,原本富庶強大的唐王朝變得支離破碎,人民流離失所,加之少數民族侵擾,內憂外患。亂世之中,人民生活依然要繼續,為獲得一份保障,適齡女子仍需及時出嫁。由於戰爭的影響,原本莊重、繁瑣的儀式難以維持,婚禮中的複雜儀式便被大大簡化,以求“速戰速決”。

加之,盛裝打扮出嫁的妙齡女子格外惹眼,世道本就不太平,多次發生少數民族或賊人搶婚的事件,百姓們便想了一個辦法,放棄半遮半掩的“卻扇”把新娘子的臉用蓋頭全都遮起來。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紅蓋頭”婚嫁習俗在唐朝末年確定下來

唐朝時的婚禮儀式在黃昏舉行,蓋頭一遮,美麗的新娘只有新郎官挑了蓋頭後才能看見,這樣一來安全係數便大大增加了。這本是亂世中手無寸鐵的百姓們的無奈之舉。後來,因其特有的儀式感符合傳統禮教而被保留了下來,成為婚俗中的一種時尚。並且,在唐宋時期,新娘的婚紗叫做“青質連裳”,是一種青綠色的禮服。新郎則穿大紅色禮服,紅男綠女,喜慶熱鬧,為求顏色上的搭配,蓋頭也沿用中國傳統的喜慶色——大紅色。至此,大紅的蓋頭便正式成為一件婚俗用品。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紅男綠女——唐代新人婚服

二、從女子遮面到新人具遮面,宋代婚俗的突破,新郎以花勝掩面

北宋時期,紅蓋頭作為婚俗用品被傳承流行開來。當然,在當時這並非是一件全社會的行為。在北宋時期依然有人家以“卻扇”遮新娘面。當然要比傳說中女媧的草扇精緻的多,多為紗扇,富貴人家還在扇面上鑲嵌金玉。宋朝,創造了我國商品經濟的大繁榮時期,經濟的繁榮伴隨著社會文化的大發展,作為社會文化濃縮的婚禮習俗自然隨之演變。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宋朝時期依舊有“卻扇”風俗

由於經濟昌盛,市民階層活躍,宋代的婚俗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比較顯著的是禮儀的簡化。自先秦以來,婚嫁禮儀以“六禮”為範。宋朝時,由當代大儒朱熹主持簡化,朱熹在《朱子家禮》裡面記載:合併“問名”於“納采”當中,“請期”合併於“納幣”,刪去“納吉”之禮。至此形成“納采”、“納幣”、“親迎”三禮。這是對古代傳統從制度方面的挑戰,當然婚儀的其他方面也都有變革,體現在“蓋頭”這個細節上,出現了新郎也要遮面的習俗。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額頭上的首飾即為“花勝”

當然,男子遮面不能用“紅蓋頭”,未免有失男子氣度,新郎官是以花勝遮面。所謂“花勝”即“華勝”,本是古代女子插在髮髻上或插在額間頭髮上的一種花型首飾。《釋名·釋首飾》裡面有記載:

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

本是女子的飾物,但在宋朝,這個風俗開化,別具一格的時代,新郎官也可以佩戴。男子遮面不用像女子那樣捂得嚴嚴實實,長長的花勝綴於額前,既起到遮面的效果,也是一種華麗的裝飾,夫妻二人在新婚時都要遮面。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簪花的宋朝男子

這要在別的朝代可能讓人覺得好笑,但是在宋朝卻絕對可以理解,畢竟宋朝男子可是盛行“簪花”之風的。大宋王朝崇尚高潔之“美”,屈原在《離騷》裡面就用“香草美人”比喻高潔的品質,宋人認為美麗的花朵便是這高潔之美的象徵,所以男子也競相“簪花”。如此看來,嬌豔的花朵都能戴在頭上,區區花勝遮面又算什麼呢。

“紅蓋頭”到了宋代算是徹底穩定流行開來,成為婚俗的一部分,但是新郎花勝遮面這一“奇觀”卻僅僅在宋代短期存在過,後來便不復存在了。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紅蓋頭”婚嫁習俗在宋朝傳承流行開來

三、“紅蓋頭”流行千年,究竟有何思想文化淵源?

唐末出現的“紅蓋頭”多為“避難”之用,太平盛世中按理說是不需要的,婚禮習俗沿襲古制即可,但是這一習俗緣何被保留了下來呢?

1、封建禮教對女子的約束

在我國封建社會,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儒家思想崇尚“禮教”,而在它所規範的“禮教”裡面,女子是不能拋頭露面的。未出閣的小姐們自小養在深閨,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除了家人不便見客,甚至異姓兄弟也不能輕易見面。這樣,即使在未婚小姐的大婚之日也不能以身示人,蓋頭一遮,只有夫君才得見面。而在兩宋時期,,以“程朱理學”為主的新儒學佔據統治地位,“存天理,滅人慾”的論調加之到婦女身上產生了種種禁錮。

這時候,半遮半掩的“卻扇”便顯得開放了些,需要把新娘子的臉嚴嚴實實的遮住,因此“紅蓋頭”便流行開來成為更加廣泛的婚俗用品。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古代女子不能隨意見外男

2、男權社會,女性的附屬地位

我國古代是一個純粹的男權社會,女子講究“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女性作為男性的附屬而存在,丈夫對妻子有絕對的所有權,這樣一來,新娘子的臉更加不能讓外人看到了,夫君才有“看臉”的權利。從最初的實用功能發展為婚俗用品,正是因為“紅蓋頭”相較於“卻扇”更加符合禮法規範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才得以沿襲千年,要不然,早就像那些不合適的規矩條框一樣被棄之不用了,存在即合理。

蓋頭一挑,嬌顏盡展:新娘標誌紅蓋頭因何產生?因何被傳承保留

流傳至今的“紅蓋頭”婚俗,在今天依舊光彩奪目

四、結語:

作為古代婚嫁習俗的遺留,“紅蓋頭”在現代依然具有特殊意義。拋棄了封建禮教的身份,現代的“紅蓋頭”帶給我們的主要是這裡面的神秘感和儀式感。現代的新人們不再像古代一樣,婚前素未謀面,婚禮上的蓋頭讓新人們多了一份驚喜,多了一份鄭重。所謂的“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便是如此。多一分文化的內涵,少一分禮教的束縛,千年之前的“紅蓋頭”在今天依然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