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樹曾是北方荒年的“救命糧”,樹皮砸爛能做面,如今20元斤

導讀:這樹曾是北方荒年的“救命糧”,樹皮砸爛能做面,如今20元/斤

每次跟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說起現在的生活,他們都會感嘆,現在的生活條件實在是太好了,衣食無憂,不像他們那個年代,經常是吃了上頓,還不知道下頓要在哪裡吃?要是再遇到個青黃不接的時候,甚至還要去扒樹皮、刨草根來吃。

很多沒經歷過這種生活的年輕人可能會好奇,草根、樹皮也是能吃的嗎?你就不怕消化不良?其實,如果你仔細研究的話,就會發現,有些地方的美食,就是從草根、樹皮演變而來的。

在我國的陝北地區,有一種名為“河撈麵”的特色小吃,這是一種用樹皮製作而成的,叫做榆樹,樹皮又叫“榆皮”,老一輩的人都吃過,所以很多老人都會說吃樹皮,實際上十有八九指的就是榆樹皮。

這樹曾是北方荒年的“救命糧”,樹皮砸爛能做面,如今20元斤

(剛剝下的榆皮)

榆樹是我國北方地區常見的樹種,尤其是農村地區,榆樹更是常見,常生長於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坡地、田邊及路邊。

由於榆樹是很常見,所以在過去,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其中讓老一輩人記憶最深的,便是吃榆樹。

以前,每當荒年來臨之時,榆皮就成了窮苦老百姓的“救飢糧”,家裡麵粉不夠,就把榆皮剝下來,搗碎成粉末,摻入麵粉中,就能吃上好幾頓。若是家裡沒有面粉的話,一些窮苦人家甚至連榆樹皮砸都不砸的,直接就吃了。

這樹曾是北方荒年的“救命糧”,樹皮砸爛能做面,如今20元斤

(把榆皮用碾子磨成粉末)

其實,榆皮這種“救飢糧”,不是隻存在於我爺爺奶奶那一輩,而是在我國古代的時候,老祖宗們就已經開始食用了,《漢書·天文志》中就有記載:“至河平元年三月,旱災傷麥,民食榆皮。”

既然榆皮可以吃,那麼可以做麵條,那麼榆皮該怎麼處理呢?

用榆皮做面,首先要把最外面的那一層粗皮剝下來,這層皮太硬了,不適合吃,即使想吃,也嚼不動啊。

剝去外面較硬的樹皮後,將裡面的“軟皮”撕下來,然後曬乾後切成小塊,再用農村特有的工具“碾子”碾碎,沒有碾子的,可以用石頭砸碎,碾碎之後,再放入石磨中磨成麵粉。

這樹曾是北方荒年的“救命糧”,樹皮砸爛能做面,如今20元斤

(用簸箕將雜質過濾)

榆皮磨成麵粉之後,也不是立即就能吃的,因為榆皮中含有大量的纖維和粗纖維,這些粗纖維很難消化,需要用篩子把雜質過濾掉,這樣才能得到細膩的榆皮面。

如果你想吃的話,可以用玉米麵或者白麵把處理過的榆皮面混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做出好吃的“河撈麵”。河撈麵一般都是其他地方的叫法,真正的叫法其實就是“餄烙面”,是用一種特殊的工具,叫做“餄烙床”製作而成的。

這樹曾是北方荒年的“救命糧”,樹皮砸爛能做面,如今20元斤

(將雜質篩去,得到細膩的榆皮面。)

這種傳統的方法既費時間又費力,除了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一輩人,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會這樣做了。不過,這並不代表榆皮面就沒有了,相反,榆皮面已經成為了一道“網紅美食”,在網上都賣到了20元/斤,成了一種稀罕貨,而且還有不少人喜歡吃。

當然,也有不少人說,現在網上賣的榆皮面不正宗,用的榆皮太少,或者比例不太對,再加上是現代機器加工,味道也大不如前。

其實這是個錯誤的想法,雖然現在的處理方式,讓榆皮面沒有了以前的那味兒,但是效率更高了,而且還能增加農民的收入。還有一點,那就是讓人們吃了以後更容易消化了,有什麼不好的呢?

這樹曾是北方荒年的“救命糧”,樹皮砸爛能做面,如今20元斤

(用餄烙床壓面)

要知道,那可是荒年救急用的東西,味道可沒有現在這麼好,那時候做出來的榆皮面不僅苦,而且味道也不是很好。

並且聽老人說,以前餓的時候,吃榆皮面的時候肚子雖然會很飽,但是上廁所的時候,卻會很疼很痛苦,因為榆皮面會吸收水分,吃太多了導致大便乾結。

這樹曾是北方荒年的“救命糧”,樹皮砸爛能做面,如今20元斤

(用榆皮面做的餄烙面)

以前的榆皮面和現在不一樣,裡面放的都是各種各樣的麵粉,那時候榆皮佔了很大的比重,不能吃太多。若是按照以前的做法,恐怕很多年輕人都不會習慣,甚至都不會喜歡吃。

所以,現在這樣處理雖然沒有以前的那味兒了,但反而讓榆皮面更好吃,更容易消化了,也不會出現以前那種吃多了拉不出便便的情況!還是挺好的。

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吃過用榆樹皮做成的榆皮面呢?你覺得味道怎麼樣?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