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貴州好粉和三種酒的“金風玉露”

本文轉自:貴州都市報

貴州好粉和三種酒的“金風玉露”

貴州好粉和三種酒的“金風玉露”

貴州好粉和三種酒的“金風玉露”

貴州好粉和三種酒的“金風玉露”

貴州好粉和三種酒的“金風玉露”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思雨

生活大部分的快樂,都在起碗落筷時,也在“飲”“食”之間。

食物自帶座標屬性,以城市為界,一方水土才能滋養出無法複製的美食。

於貴州而言,粉就是它的美食座標。或粗或細、時圓時扁的米粉,可以是晨起時熱氣騰騰白霧中鍋裡喚醒味覺的早餐,也可是深夜街頭小推車上舔著火舌翻炒的美味宵夜,不論是花溪牛肉粉、凱里酸湯粉、遵義羊肉粉,還是銅仁綠豆粉、花江狗肉粉,滋味都各有不同,但人們嗦粉的快樂卻都是相通的。

有食,就要搭配飲。有人用酒來加固這份快樂,本土的醬香酒、遠渡而來的威士忌、野生酵母釀造的精釀,或是全世界各種不同種類不同產區的酒,看似都能和“嗦粉”這件事百搭。先是“吸溜吸溜”,再是“呼哧呼哧”,嘴角掛著湯汁,身子往椅背一靠,再啜上一口小酒。

這一刻,是身心通暢的滿足。

“來仁懷,一要喝茅臺酒,二要吃合馬羊肉”

“老闆,下一碗粉嘛!多加點辣椒。”

天微微亮時,晨光從雲層裡洩出來,赤水河波光閃耀,以酒出名的鎮子裡飄過隱約肉香。

尋味而至,陳正波的小店就在茅臺鎮赤水河岸邊,專賣合馬羊肉粉——小小的店面就兩三張桌子,每到早上人頭攢動,熱氣升騰。

“我們家在仁懷開了10多個店了。”店是從姨父原來在合馬鎮學校門口擺的小攤子變換來的,那已經是二十多年的事了。生意越做越好,在距離合馬幾十里路的茅臺鎮也開了好幾家店。對於自家的招牌,陳正波有樸素的驕傲,他說早些年的時候,茅臺本地人為了吃上他家一口羊肉粉,都願意花上個把小時排隊,店門口從早到晚都是長長的排隊人群。

做羊肉粉費時費力,陳正波每天的生活一般從凌晨三四點開始。“湯頭是最關鍵的,湯鮮,粉才能成立。”他都是用羊骨和熬羊肉的湯來做底,熬幾個小時,風一吹,幾十米開外的地方都能聞到羊肉鮮美的味道。

風來隔壁食客醉,雨後羊肉更添香。這倒有幾分當年在川黔古道的勁兒了。合馬羊肉本就因川鹽歷史而興,當地盛產山羊,故食售羊肉者繁,食客覓一館子,煮一鍋羊肉,沽一壺茅酒,“飽餐酣飲天光起,登路神爽添神力。”

一方水土養一方羊,陳正波是合馬鎮本地人,用的自然也是“蹦迪、吃仙草”長大的黔北麻羊,肉質緊實鮮嫩、無腥羶,還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在煨肉時,他固執地堅持新鮮的東西不需要太多的調料,只加上了仁懷本地的狗屎椒、茴香根和大麥葉一起翻炒,煨出來的羊肉入口即化,回味綿長。

好肉要配好酒,酒都的人早就習慣這樣的吃法。陳正波記得幼時,常常在姨父的羊肉粉小攤邊上玩耍,總有一些老人隨身帶著小酒壺,當羊肉的鮮美澆上一口醇和馥郁的醬酒,羊肉粉裡的香辣中和了醬酒醇和的酸味,將其醇香濃厚和回味悠長激發出來,酒香放大了肉香,肉香增添了酒香,多種層次的香氣在口腔裡交織,形成豐滿的味覺體驗。

嗦一口粉,喝一口酒,隨後長長吧唧一聲,好不快活!

“來仁懷,要做兩件事,一要喝茅臺酒,二要吃合馬羊肉。”陳正波的羊肉粉店裡也賣醬酒,倒也不能為他多賺幾錢,“就是覺得吃羊肉粉配醬酒,得勁兒。”陳正波喜歡稱自己是“合馬羊肉傳承人”,店已經開了十多年,他一直覺得自己有義務把合馬羊肉發揚下去,“這幾年來茅臺旅遊的外地人多得很,都要來我的店吃粉。”陳正波說,以前來吃羊肉粉的大部分是街坊鄰居,現在多了很多陌生面孔,每當一碗羊肉粉起鍋時,他都會試探地問一句——“要不要喝點小酒”,隨後從收銀臺的背後拿上一瓶茅臺鎮的醇厚醬香酒。

而不忙的時候,陳正波也會自己煮上一碗粉,把一大勺辣椒澆進粉裡,加上香菜和小蔥,自己吃時沒那麼多講究,隨意攪拌幾下,湯汁變紅,就能順著嘴巴下去了,當然,作為仁懷人,他也會喝上幾口醬酒好下粉。“喝一口,人都是舒舒服服的,又有力氣幹活了。”

這幾年有很多做餐飲的老闆想挖他去外地發展,可是在陳正波心裡,沒有哪兒能比在家鄉更踏實,一家人都在做合馬羊肉的餐飲,生活在一起,圍桌而食,發呆閒坐,都是平凡又浪漫的事情。

在日復一日的勤勞中,於陳正波而言,在曲折安靜的街道里,那間早早就亮燈的熱氣騰騰的小店,就是獨屬於他的心安。

或許食物會變,地點會變,形式也會有變化,但從回甘中保有對生活的熱忱未曾改變。

任外面的發展節奏再快,茅臺人仍然守著小小三分地,種糧、釀酒、烹肉……在平凡生活中眷戀著人間“煙火氣”,小小暖意,滋養人心,就如同陳正波的一碗羊肉粉,和醬酒搭配在一起時,就成了茅臺人“人間值得”的信念。

採訪結束時,我們提出要加陳正波的微信,我們注意到他的微信暱稱是茅臺醬香,陳正波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在茅臺鎮,多多少少也要做點和醬酒有關的事情嘛。”

威士忌酒吧的酸粉哲學

在威士忌酒吧裡賣酸粉,紳閣會是貴陽的獨一份。

“用本地的食物搭配威士忌,或許能碰撞出不一樣的風味呢。”紳閣會的老闆風哥是一個“奇人”,他在白酒文化盛行的貴州開了一家威士忌酒吧,不僅多年屹立不倒,還開出了第二家。

紳閣會的老店在九華路中央公園的私家園林裡,去的時候要穿過一條綠樹遮掩的小路,再走幾個臺階才會到門口,像是一個私密的領域。進到裡面,木質的酒櫃、吧檯、真皮沙發,不經意擺放的歐洲擺件、寫著紳閣會字樣的聞香杯,都讓人彷彿置身在異國。

“如果只能有一個喝威士忌的地方,那我一定會選擇紳閣會,因為一切搭配得都剛剛好。”有消費者這樣說道。

熱愛單一麥芽的人聚在一起,一起嘗試不同的威士忌,這大概就是屬於夜晚最愜意的時刻。

在貴州推廣威士忌,一開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種種困難,風哥沒有多言,“白酒和威士忌,本就是兩種不同的酒,大家飲酒的場合、方式都是不同的,沒有誰能代替得了誰的。”他愛威士忌,也愛家鄉的白酒。

就像店裡有那些單桶、高年份、限量珍稀款的威士忌藏酒,在選單最下面也有一行小小的字寫著貴陽的酸粉。

關於酸粉,早在1942年貴陽文通書局出版的《貴陽市指南》裡,就介紹了它的做法:“黔人磨米為漿,蒸之成固體,再用手工揉制,揉過後以機榨成圓絲如麵條,用開水淪過數遍即可食,名之為粉。”

不同於其他的米粉,貴陽酸粉像筷子頭那麼粗,易斷,還有些發酵過的酸味,吃起來糯糯的,卻不失嚼勁。

實際上,在酸粉中,有一種更加依賴酸粉本味的樸素吃法——素粉,顧名思義,澆頭就很“樸素”了,酸蘿蔔丁、大頭菜碎,以及幾顆花生,最後再澆上靈魂油辣椒。在粉糯口感和發酵微酸之間,喚起貴陽人的味覺基因。

風哥也說不清楚酸粉是從什麼時候有的,只記得從小就開始吃,尤其是在夜深的時候,一碗酸粉下肚,“肚子都沒有那麼寡了。”

這最適合解酒,略帶酸味的素粉加上脆臊、肉末之類的臊子,和一些花香、果香味比較濃的威士忌搭配在一起,竟是相得益彰。

最早的時候,紳閣會的小食多以薯條、堅果之類的西方食品為主,酒後一碗酸粉倒成了風哥的靈感,“烈酒配油脂比較高的東西,吃起來舒服得很。”他開始把貴陽的酸粉也寫在紳閣會的選單上,“大家在一起喝酒,時間久了難免會餓,整起一碗酸粉,神清氣爽的。”

這幾年,風哥一直在試圖把本土的東西和威士忌文化結合起來。在酸粉的搭配上,他也別出心裁,除了用享譽貴陽的丁家脆哨之外,威寧女詩人曹臻一的火腿也是酸粉的“黃金搭檔”。“不同的威士忌搭配不同臊子的酸粉,有一些客人比較重口味,喜歡用泥煤去搭配酸粉,加上一些煙燻的臘肉香腸,他們也很喜歡吃。”

看似和威士忌完全不搭的貴陽酸粉,竟然成為了紳閣會的一個“隱藏選單”。三五老友,夜深交談,吹著南明河畔的風,喝一口自己喜歡的威士忌,再吃上一碗貴陽正宗的酸粉,沉醉在浪漫的夜晚中。

“好的酒吧就像是一個單身老朋友的家,在這裡沒有壓力,可以做回自我。”風哥說,酒肉朋友是世間最單純美好的關係,志趣相投在一起才是快樂的。

就像是威士忌和酸粉,當西方的烈酒和貴陽的酸粉在一起,誰又說這不能算作是一對天作之合呢?

精釀廠牌和關嶺牛肉粉的秘密往來

靠精釀征服貴陽人的TripSmith,居然開始做牛肉粉了?

“很多人一開始是不太相信的,又覺得有些好笑。”TripSmith的主理人笑道。

著實,把年產1000噸的精釀廠牌和關嶺牛肉粉聯絡在一起,是一個有些天馬行空的想法。

TripSmith是貴陽精釀的名片,牛肉粉店也配了幾櫃自家的聽裝啤酒。店的名字叫做飲食間,在一處背街的地方,抬頭便是山。恍惚的時候,讓人覺得回到了關嶺的鄉村。

“美式漢堡搭配精釀啤酒,與牛肉粉搭配精釀啤酒,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主理人始終感覺到,他們的酒不單單是酒,牛肉也不止是牛肉,當二者結合在一起時,這不是啤酒與湯粉的獵奇混搭,而是對生活的張望和歸屬。

傳統的關嶺黃牛遍尋難得,不同於目前市面上佔據主導的安格斯以及西門塔爾的雜交品種。傳統意義上,歷經“對齒”“崴牙”,食百草、飲山泉的貴州黃牛,隨著鄉村青年的遠走開始漸漸消失。

“家鄉開了三十多年的牛肉粉味道不對了。”

不知道是不是離家太久,他對關嶺山野孩提時代的記憶格外的難忘。

“那時候用的都是地道的老黃牛,把黃牛脂肪熬製的牛油加在湯裡面,又清又香。”

飲食人類學家曾經研究過人對故鄉之食的依戀,這是一種“食物的記憶”。食物裡不僅僅有獨一無二的味道,還有獨一無二的故鄉、童年、親朋好友,乃至一起起或細微或深邃的生命事件。不僅是食物,還有聲音、畫面,乃至悲喜。

鄉愁是人類情感的母題之一,思鄉的人很容易就吃出了歷經滄桑的味道。就像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流年》裡寫的,因為嚐到了小瑪德萊娜點心的味道,於是勾起了對於貢佈雷大街小巷的回憶。

這樣的記憶,TripSmith的主理人也有過,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縣城的老街道,牛肉館在夜裡熬煮高湯,肉香如潮漲般淹沒街區,關嶺手工剪粉掛住清澈湯汁,裹挾著新鮮的黃牛肉坨坨入肚,“我就是吃著這樣的牛肉粉長大的。”

人們因鄉情而留戀故土,又為了闖蕩新的天地而離開。

為了留住這樣的牛肉粉,找回記憶中的味道,他和夥伴們去關嶺老店學習技藝,走遍各地鄉場,找到最合適的10-13歲的老黃牛,經過48小時排酸,6小時起底的熬煮,牛肉的最佳風味被釋放。再加上花江大峽谷晝夜溫差孕育下的砂仁、花椒等,“一定要加薄荷葉,這是關嶺的傳統。”薄荷葉點綴其間,在牛肉脂香濃郁的湯頭裡,便多了一縷清香解膩,他打算將家鄉特有的野生小薄荷帶來貴州周邊進行培植,還原記憶中最值得稱道的食材本味。

不滿足的老饕們還會加肉加筋,吃一口牛肉粉,就著一口烤肉,配合著精釀啤酒是最佳搭配。清淡溫和的湯汁、烤制後的肉香與口感鮮活的精釀啤酒帶來三重味蕾享受。

“要延續好的味道。”其實牛肉粉只是TripSmith匠心風味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從貴陽餘家巷裡扎得很深的兩層樓小酒館出發,採集本地野生酵母,進行本土風味的過桶釀造,無數次狂熱與失敗,冒頭又沉沒的靈感中,產出讓精釀愛好者印象深刻的30餘款產品,暢銷全國100多個城市。

一邊是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的關嶺味道,一邊是遠渡重洋而來的西方精釀釀造技藝與貴州山水的融合。讓最好的精釀搭配最好的牛肉,融入貴陽的日與夜,成為這城市,所有平凡日子的刻度。

家鄉的牛肉粉,穿越了山海,彷彿是一條神奇的紐帶,指引著人與人產生或明或暗的交集錯落。若有人路過此地,喝一杯酒,嗦一碗粉,是貴州的精釀,是三十年前的關嶺味道。酒不烈,粉不辣,肉很香,便是風塵旅途中最貼心的暖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