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兩晉南北朝——血染的民族熔爐

自西晉末年爆發了“八王之亂”,各少數民族趁亂侵入中原,史稱“五胡亂華”。這五個少數民族分別是:匈奴、鮮卑、羯、羌和氐,這些少數民族先後在北方建立了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國家,相對規模大且穩定的就有十六個之多,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併成、夏為十六國,而之前的西晉王朝則由

司馬睿

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

東晉

,這就是東晉十六國時代。

兩晉南北朝——血染的民族熔爐

整個時代來說北方戰亂不斷,充斥著流血和衝突,但戰爭能帶來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意義卻是不容置疑的,就像鴉片戰爭後的百年的動盪讓中國睜眼看到了世界,也正在踏出泥潭走向復興之路一樣,那個時代也是奠定隋唐盛世的基礎,對整個中華民族的走向都有深遠的影響,就像現在美國經常爆發種族衝突,而我華夏大地卻可以接納各色各族,從歷史上來看外族的入侵不是被我們打跑就是被我們同化,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也是經過民族融合之後的博大,正如千古一帝李世民所說,天下萬民,以君父侍我,我自待其如子民,這就是胸懷也是文化魅力。

兩晉南北朝——血染的民族熔爐

當然這個過程是殘酷的,異種文化的交流必然伴隨著語言,服飾,經濟,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激烈的碰撞。當時雖然大多北方漢人遷移到南方,但仍有許多漢人留在了戰亂之地,他們受少數民族統治,自身受胡人文化影響的同時也促進了少數民族對漢文化的深刻認識與肯定。南朝經歷了宋齊梁陳的朝代更替,因統治者們多是漢人,外族人佔比很少,所以沒有產生劇烈的民族融合。南北朝對立期間的民族融合主要發生在北方那邊戰火不斷的土地上。

前秦苻堅時期的民族政策

北地悲歌,更是漢人唱不完的哀曲,在各少數民族建立自己政權,本民族地位崇高而貶抑漢人時,一代君王苻堅大帝則認為天下皆為其子民,苻堅重用漢族的王猛,致力於藏系民族和漢族的融合,居於統治地位的氐族不管怎麼說都會輕視漢族,而苻堅堅決不允許這種情況,民族融合是苻堅孜孜不倦的追求。苻堅對民族大交流、大和睦寄予了太大的厚望,他對鮮卑、羌人同樣寬容大度,雖然是為了緩和對方的戒備心理,但也給自己的部族添加了更沉重的負擔,他遷移氐族移出關中前往東方就是如此。不過他的結局是個悲劇,在拼接出來的百萬各族軍隊南征東晉時,淝水一戰讓拼湊的民族融合瞬間倒塌,同時也讓苻堅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兩晉南北朝——血染的民族熔爐

北魏孝文帝施行漢化改革

最有名也最具影響力的民族融合莫過於孝文帝漢化,他也是直接推動漢化改革的第一人。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後來改名為元宏。他在漢化改革中帶頭把自己的姓氏改為了漢姓,而“元”字具有開始的意思,意味著改革之路的興始。孝文帝十分痴迷漢文化,他下令鮮卑人擯棄鮮卑服飾,通通改為漢服,又把南方的典籍制度通通搬運了過來,最重要的是他直接鼓勵鮮卑族與漢人通婚,讓兩族之前徹底消除血緣壁壘。

陳寅恪曾經說過,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這就是盛唐繁衍的土壤,中國歷史的驕傲,雖然曾經它那樣的血腥野蠻,但是它總將綻放。

兩晉南北朝——血染的民族熔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