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鰣魚,從年產1575噸到消失匿跡30年,長江都經歷了什麼?

吃長江魚,在古代中國就被奉為時尚。尤其是很多士大夫和文人都對長江裡的河鮮讚不絕口,“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都是上千年留下來的動聽佳句。

鰣魚,從年產1575噸到消失匿跡30年,長江都經歷了什麼?

常年以來,長江水域內出產的河豚、鰣魚和刀魚,被稱為“長江三鮮”。可由於長期的捕撈,長江中的鰣魚已經基本絕跡。在上世紀的60年代、70年代,鰣魚還和四大家魚一樣相當常見,每年捕撈上百噸輕輕鬆鬆,只經歷了40年時間,鰣魚捕撈業,就陷入了永久關停中。而三鮮中的另外兩種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像是刀魚,如今昂貴的價格就表明了它的稀少。而三鮮中的江豚,則因為天生含有劇毒,已經在各地“禁食名單”中很多年了。

鰣魚,從年產1575噸到消失匿跡30年,長江都經歷了什麼?

轉眼到了2020年,就在這一年裡,長江白鱘,正式宣告滅絕。可以說,如果長江生態再放任下去,長江白鱘絕對不是最後一個被宣告滅絕的物種。

鰣魚,從年產1575噸到消失匿跡30年,長江都經歷了什麼?

因為長期的水質汙染、過度捕撈,長江的生物鏈已經降到了最差的“無魚”。2021年1月1日開始,長江開始了為期10年的禁捕。為啥要堅持10年呢?

鰣魚,從年產1575噸到消失匿跡30年,長江都經歷了什麼?

長江中的魚類一般成熟時間是3年到4年,10年期間能夠讓長江中的野生魚類進行2代到3代的繁衍,這樣能緩解長江目前生物資源的緊缺壓力,也讓很多長江中生存的水生生物有自然繁衍生息的契機,可以在10年裡重建魚類群落,進而恢復長江生態。

鰣魚,從年產1575噸到消失匿跡30年,長江都經歷了什麼?

用10年的時間,讓亞洲第一大河休漁,這筆賬到底值不值?我們就從一種長江獨有的物種:鰣魚,說起吧。

長江的物種急劇減少,甚至已經發展到了幾乎消失不見,鰣魚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物種。根據資料顯示,鰣魚在60年代以前長江中平均年產量300噸到500噸,最高記錄是580噸。從1968年之後,鰣魚的捕撈進入了一個量變過程,甚至在1974年達到了1575噸,這是當時,也是到現在最高的鰣魚捕撈記錄。

鰣魚,從年產1575噸到消失匿跡30年,長江都經歷了什麼?

從1975年開始,鰣魚的捕撈量開始突然縮水,從345噸,到1986年就只有12噸了。一些常年在長江上打魚的老漁民,現在還記得當年江中的鰣魚之多,他們說每條船一個捕撈季至少也能捕獲上千條鰣魚,一網下去怎麼也得有七八條,並且都是2斤到8斤的大鰣魚。

鰣魚,從年產1575噸到消失匿跡30年,長江都經歷了什麼?

但1976年之後的長江上,不僅找不到鰣魚了,其他的野生魚類也稱不上出現漁汛了。針對這一問題,也不是沒有采取措施,1987年開始,長江曾經經歷了一輪3年的禁漁期,也是在這個禁漁期內,鰣魚被列入到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列。

鰣魚,從年產1575噸到消失匿跡30年,長江都經歷了什麼?

那次的禁魚效果怎麼樣呢?連續三年的禁捕,對於鰣魚來說,只是減緩了消失的時間罷了。因為在1996年曾經有一次大規模的打撈作業,持續21天之久,卻一條鰣魚都沒有捕獲。

不過,從最後一次打撈到鰣魚的上世紀80年代算,距今也不過30年。按科學說法,判斷一個物種是不是已經滅絕,至少需要50年的時間,這也就意味著,在餘下的20年時間裡,如果還是一條鰣魚都見不到,才能判定是長江鰣魚真正的滅絕。

鰣魚,從年產1575噸到消失匿跡30年,長江都經歷了什麼?

長江已經進入到了10年的禁漁期,禁漁期後,長江生態一定會漸漸編號,各種魚群資源也會藉此恢復,希望鰣魚能借此時間恢復種群,重現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