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煮完豬食,再煮人食,那些曾經的苦難,無一例外都成了優美回憶

煮完豬食,再煮人食,那些曾經的苦難,無一例外都成了優美回憶

煮完豬食,再煮人食,那些曾經的苦難,無一例外都成了優美回憶

詩人不餓

文字原創 / 秦聿森

煮完豬食,再煮人食,那些曾經的苦難,無一例外都成了優美回憶

以前的傍晚,夕陽西下,炊煙裊裊。牧童橫跨牛背,一支短笛在落日裡漸成剪影。鴉鳴三匝歸巢,雞羊進圈無聲,唯豬依舊哼哼。

頭頂是一片星空,耳旁是一片蛙聲,

柳梢月,荷塘風,

鼻孔裡是水稻揚花時的清香。

小院門口是小河,一道柴扉,半畦菜地,院上開滿黃花紫花,花葉間黃瓜南瓜,還有數叢菊花,或者雞冠花、指甲花。

煮完豬食,再煮人食,那些曾經的苦難,無一例外都成了優美回憶

土房子裡,灶頭上一燈如豆。農婦一口鍋煮豬食,一口鍋人吃。灶上忙著洗洗涮涮,灶下忙著送柴撥火。農夫趁著,堵住稻田的水口,順便尋一些柴禾回去。

沒有生病的老人,大幸!

晚上,喝粥,終年都是有鹹菜的。鹹菜,苦鹹,不是為了味蕾的享受,只是為了可以把粥送下去。有瓜的時候,或許會拌一盆菜瓜,裡面拍兩瓣蒜頭。如若炒個黃豆,用鹽水一烹,那個晚餐,就是過節。農戶家幾乎沒有酒鬼,是沒有錢買酒,

根本就生不成酒鬼。

煮完豬食,再煮人食,那些曾經的苦難,無一例外都成了優美回憶

土房子沒有窗戶,蘇北的農村沒有留窗戶的習慣,後沿牆絕對不會有。前沿牆或許有,兩塊磚頭的長度,一塊磚頭的高度。磚撐磚圈,窗欞麼,磚頭側豎。一扇窗戶可以透進來兩道或者三道細細的光。

到了冷天,漏風的地方,用把草塞起來。沒有床的,一個木框,橫兩三根長木條,豎鋪著蘆薕。夏天,上面再鋪一張柴席。冬天,柴席下面厚厚地鋪上稻草……

稻秧活了不久,稗子也跟著長出來,就得拔草。頭頂的太陽已經很曬了,草拔下來,在手裡繞一個球,腳在泥裡摳一個坑,把草塞進去,腳再踩一把,順便把泥抹平。

煮完豬食,再煮人食,那些曾經的苦難,無一例外都成了優美回憶

稗子總是長得比稻子快,

拔草就不能斷。

汗一顆一顆往下滴,不去抹,一抹就成了大花臉。早工、晚工,農家無閒時。只有中午那一刻,息在樹蔭下面,被城裡有錢有閒的人看見,說是農家樂!

土房子裡的夏天,燠熱,蚊蟲撞臉。沒有蚊帳,沒有蚊香,沒有電風扇,只有人手一把芭蕉扇,邊扇邊打。實在累極了,睡過去,蚊子咬就由它咬吧。

煮完豬食,再煮人食,那些曾經的苦難,無一例外都成了優美回憶

我要謳歌正面,我是詩人。我的生活不累,肚子裡不餓,至少回去就有碗端。我要描寫反面,我的心情灰暗,寫的人看的人心裡都是堵得慌。生活是有厚度的,它不是一個面,它有兩面。所以,我學會了兩面看事情。

生活不是取景框那麼容易,

選一個角度,拍最美的照片。

煮完豬食,再煮人食,那些曾經的苦難,無一例外都成了優美回憶

陽光有七色,眼睛裡看見的只是光,或亮堂,或不亮堂。亮堂是光線可以照到的地方,還有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幽暗角落也在生活中。人啊,不要視而不見。

該做的是把燈光的角度調移一下,

讓幽暗角落也亮起來。

這是40年前農村的場景,如今已成記憶。我說的是一張泛黃、發脆、已經卷邊,並且被蟲蛀了許多洞的舊畫,但那裡面的生活很慢,一切不急不緩,那裡有曾經的你我。

如今生活好了,回憶都是美好,

如果生活還是困苦,回憶終是嘆息。

煮完豬食,再煮人食,那些曾經的苦難,無一例外都成了優美回憶

文字原創

感謝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