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抑鬱症——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抑鬱症——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關愛抑鬱症

抑鬱症——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抑鬱症——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早晨被一條知乎短訊驚起了,

同濟大學嘉定校區3月23日

軟院大二學生跳樓身亡

”!

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初步猜測跟壓力相關,類似抑鬱症。後繼有相關報道再做最終確認。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逐漸上升,可精神生活水平卻越發令人擔憂。

國內外因各種原因的抑鬱致死案件層出不窮:

2003年4月1日,亞洲演藝界頂級巨星張國榮在香港逝世(張國榮的大姐張綠萍證實其死亡真相是抑鬱症病發),終年46歲。

2016年9月16日晚,喬任梁因抑鬱症在上海家中去世,年僅28歲。

2019年10月14日下午,25歲的韓國女星崔雪莉(傳與抑鬱症相關)自殺身亡。

2021年3月12日,合肥市長豐縣一個母親(網傳有抑鬱症)攜兩個年幼的孩子墜樓身亡,小女孩才4歲,而小男孩僅僅1歲。

每一個隕落的生命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原因,到底經歷是什麼,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我們姑且不妄自猜測了。

而越來越多地情況表明,事實已經將矛頭指向了這把

“殺人不見血的刀”——抑鬱症。

今天我們將淺談一下關於抑鬱症的事情。

要是放在前些年我說我壓力大,麻煩的(當時也不懂抑鬱是什麼),別的不說,我老爹準大嘴巴子掄圓了向我呼來!並且準會說,

“小小年紀不學好,你以為你林黛玉呢?給老子滾一邊去……”

是的,父親總是說自己是小老百姓,沒見過啥大世面,小時候又是常常為下頓飯發愁,還有啥時間去麻煩呢!

於是我也準會乖乖的去做他要求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人類需求理論:

抑鬱症——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的需求分5個層次,類似金字塔

形狀,從下往上依次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

生理需求(注意:這裡的生理需求是指人之所以存活,所依賴的食物和水等必需品;而非心性方面的需求。)是基礎,作為最底層的支撐,如果基本需求沒有,談其它也就沒什麼意義了。

所謂“皮之不存毛將附也”,凡事都有個前提,談生命,首先得存活!不然還談什麼談!

那麼,抑鬱症最容易發生在哪個需求層次上呢?

生理需求。

這是基本需求,維持人們生命的,諸如吃、穿、住、用、行,方面。往往這個時候還顧不上向其它更深層次的需求去探索追逐,甚或去訴求不滿和用力反抗。

安全需求。

這個時候,已經解決了基本生存問題人們,便會關注追求相對安全的感官環境。趨利避害,也就有了部分選擇。

社會需求。

這個時候,不只是要滿足生理生存的感官,感情上的需求感更來的細緻。一是愛的需求,二是作為群體的歸屬感。

尊重需求。

到這個層次,單說個體或者是群體就有些片面了。這是人格的自我表達,希望從另一個角度證明自己是被需求和承認的。

自我實現的需求。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求,也是對前面需求已經滿足的體現以及對之昇華。滿足自需,實現所想。

如此看來,前兩個需求主要是實現一個單純的可持續的安全生活,從第三個開始就加入了外部要素對自身個體的影響,也就是說發生相互作用,有了關係,才會導致精神層面的抑鬱出現。

我們看一下有輕微抑鬱的網友對抑鬱的理解和描述。

抑鬱症——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來自網路

看上面幾個關鍵詞:腦子蒙了,自責,愧疚。另外還有,孤獨,無助不被理解。

接下來,網友直言:

甚至後來我抑鬱了,感覺最後一根稻草沒了,感覺我最最親愛的爸媽都在指責我,我感覺很孤獨,很無助,我何嘗不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好學生,可是沒有人能夠幫幫我,給我學習上幫助,心理上的支援,哪怕有個同學能夠幫我補習下功課(當然我也沒主動去尋求幫助,因為我感到自卑,不好意思)。

一般情況下,想自殺的人,大都因為事實和心理預期不符。而對於處在這個時間點上深處絕望的人。一句簡單的寬慰解決不了問題,而那種主觀的理解也顯得有點傲慢!

是啊,道理誰都懂,可就是偏偏邁不過去那個坎。

所以心理健康這塊兒真正需要我們大家理解重視起來,所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多一點關懷多一點理解,誰能保證自己不會遇到什麼坎,遇到不能理解的事情!

另外,有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平時呢,也多出去走走,四處看看。

喜歡人文的,就去看看歷史博物類的人文景觀;喜歡自然的,就去欣賞一下祖國大好河山。

如此,去仔細理解一下:

眼前的絕望終會被證明不過一場噩夢,沒那麼糟糕!

最多不過只是人生中多個寄託的一個暫時沒有實現而已;

再如果你還是累了,聽聽郭德綱相聲,樂呵樂呵,人生也不過如此嘛!

以下節選,值得大家借鑑:

一次郭德綱在臺上說著相聲,突然臺下傳來很大聲的一句“死胖子”,于謙的臉色立馬就變了。

郭德綱很鎮定的就回到,咦?好出息啊這是,跟這兒罵街呢,怎麼了這是,喝酒了嗎?

于謙也跟著問了一句,怎麼回事,有原因嗎?

那人搖搖頭。

郭德綱說,沒有原因,就想擱這兒罵一句吶?痛快了嗎?

全場的目光都看向那邊,那人也有點尷尬,小聲說,痛快了。

說完站起來就要離場。

見他要走,郭德綱趕緊說,你要是心裡還不痛快,咱倆再聊聊也行。那人不理會,加快腳步就走了。

于謙老師還打趣了一句,喲,這就走了啊?

郭德綱說,沒事沒事,估計是抽菸去了,讓後臺的人跟去看看。

那人走之後,郭德綱繼續說,在臺上演出,什麼樣的人都會碰到,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事,這都是正常的。

所以,這說明了什麼,心理素質要過硬!有了這張盾牌,那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就不容易傷害到你!

再加上社會大眾對這個抑鬱症的理解,多給點人文關懷。希望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