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也不是龍舟節!盤點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端午節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過端午是中華民族2000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各地也有著不同的習俗,但這些習俗逐漸被人們遺忘。今年的端午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也不是龍舟節!盤點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被遺忘的端午習俗1:鬥百草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也不是龍舟節!盤點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歸。

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春日雜興”曾描述兒童鬥草情形。蓋江南春早,立春草長,兒童互相用草角力,堅韌者勝,折斷者敗。

被遺忘的端午習俗2:蘭湯沐浴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也不是龍舟節!盤點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榴花照眼艾蒿香,掛符門簾飲雄黃。

粽角流蘇懸彩穗,平安佑爾度端陽。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以五彩絲係臂名曰闢兵,令人不病瘟。”

被遺忘的端午習俗3:染紅指甲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也不是龍舟節!盤點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端午階前採鳳仙,小缽加礬細細研。

染紅女兒纖纖指,粉白黛綠更增妍。

民間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搗鳳仙花染紅指甲之俗。據《燕京歲時記》記載:“鳳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開之候,閨閣兒女取而搗之,以染指甲,鮮紅透骨,經年乃消。”

被遺忘的端午習俗4:掛鐘馗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也不是龍舟節!盤點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終南進士舞龍泉,端午時節壁上懸。

仗君辟邪殲群醜,免得鬼魅擾人間。

《事物紀原》中說:唐明皇夢小鬼喧擾,有大鬼捉小鬼食之。問為誰,對曰臣終南進士鍾馗也。因應舉不捷,觸殿階而死,誓除天下虛耗妖孽。明皇乃召吳道子畫鍾馗像供之。後民間亦多供奉。

被遺忘的端午習俗5:踏青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也不是龍舟節!盤點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北國三月沐春風,香車紛然樂踏青。

遊人誰顧楊柳綠,競看佳麗映桃紅。

踏青之俗早在漢代之前已經盛行,《晉書》載: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們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為盛行。如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孟浩然有“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詩句,可見當時踏青之風。

被遺忘的端午習俗6:射柳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也不是龍舟節!盤點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端午祈雨置天棚,樂園東南柳色青。

分朋賽射柔條斷,贏得神箭譽滿營。

《遼史禮志》載:契丹族為祈雨,進行射柳活動。先置百柱天棚,後奠先帝。皇帝、親王、宰執依次射柳;敗者向勝者進酒。第二天植柳天棚東南,子弟射柳三日。雨下,賜賞。

被遺忘的端午習俗7:盪鞦韆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也不是龍舟節!盤點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陽春女兒笑語喧,綠楊影裡盪鞦韆。

身輕裙薄凌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

唐王建《鞦韆詞》:“身輕裙薄易生力,雙手向空如鳥翼。下來立足重系衣,復畏斜風高不得。旁人送上那足貴,終賭鳴璫鬥自起。回回若與高樹齊,頭上寶釵從墮地。眼前爭勝難為休,足踏平地看始愁。”

被遺忘的端午習俗8:飲菖蒲酒

端午節不是粽子節也不是龍舟節!盤點那些被遺忘的端午習俗

採得菖蒲屆端陽,釀成美酒送異香。

角黍蔗漿祝爾壽,何妨縱飲入醉鄉!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唐殷堯藩詩云:“少年佳話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可證唐代已飲菖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