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我的姐姐》 劇照

近來,我和好友去電影院看了《我的姐姐》。片子是好友提議的。我倆都是二娃媽,70後,趕上了國家鼓勵二孩的最早一班車。

影片裡,安然(張子楓扮演)那聲吶喊:“我是獨生女!”重重地敲入我心頭。作為獨生子女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我,新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其中一員,今天談談自己的看法。獨生子女的人生狀態其實是那些擁有兄弟姐妹的朋友比較難理解的。一如獨生子女也難以理解擁有兄弟姐妹的人生感覺。兩種人生,無所謂好壞,不同的只是選擇。

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唯一的心頭寶。最好的,最多的,最滿的,全部地無私給予。獨生子女生來不需要非常努力去和另外一個她或他爭搶父母的愛或關注,獨生子女打一出生,就帶著與身俱來的傲嬌。電影裡安然身上正是透著一股不服輸不認命的傲嬌。

現實生活中,作為獨生子女常常因為過度被父母關注,擁有不少煩惱甚至痛苦,但不可否認的,獨生子女享有父母一生中唯一的,全部的,無條件的愛。在影片中,安然的爸媽在沒有決定要弟弟以前,也非常寵愛安然,而這份獨寵的記憶,卻隨著弟弟(金遙源扮演)的降臨,漸漸沉入安然亦真亦幻的夢中,遙遠得那麼不真實。

爸爸媽媽出事後,在某一天,獨處的安然,對著父母的照片,哭著說“我要的不是你們的房子!”。

安然的疼是因為“曾經得到過”,父母為了弟弟犧牲了她原本前途光明的人生;弟弟的傷是因為親姐姐安然從最初的要丟下他,到最後想要卻不敢要。孩子的苦,孩子的傷,竟源於父母失了衡的“愛”。因為弟弟的到來,“我們的爸爸好像不是同一個人”。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2015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人口與計劃生育修正案,全面二孩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結束了中國自1979年以來獨生子女政策長達36年的嚴控。全民二孩政策讓二孩的話題討論,幾年來此起彼伏,而對於這個話題,人們更多的是關注生好還是不生好,生了怎麼樣,不生又怎麼樣,生了得花多少錢養,不生又有什麼樣的養老風險等等問題。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全面二孩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事實上,拋開經濟因素去思考,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那就是父母一旦有了二孩,要做到對兩個孩子的絕對公平,幾乎是不可能的。從有了二娃開始,作為父母的時間、精力、財力資源等都會發生傾斜。在影片裡,我們看到張子楓的父母離婚了,把房產過到姐姐名下,在出事前,父親連續給安然打了好幾個電話,種種跡象表明,父親也是愛姐姐的。但從父母角度,對於兩個孩子,一大一小,在傳統觀念中,年長的得讓給年幼的,甚至在很多重男輕女的老觀念中,作為姐姐或妹妹很多好處得讓給家中香火的延續者。正如影片中,為弟弟一家操碎心的姑姑,無奈地說,“因為我是姐姐”。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我是姐姐》

《我的姐姐》讓作為父母的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二孩問題。對於獨生子女,二孩對大娃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是幸還是不幸?姑姑對姐姐說,你爸媽就是想給你找個伴。今天,作為父母的我們,捫心自問,當大家生了二孩真的是為了給大娃找個伴?那個做了好幾年的獨生子女,他或者她覺得自己真需要夥伴嗎?真實情況是,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從幼年到成年,發展出一個至二個甚至多個親密無間的夥伴並不難。這個伴可能是身邊其他血親,可能是關係很好的同學朋友,又或者是鄰居等等。人類建立親密情感的機會及方式可以很多。反而是作為血親的至親者有時因為一些因素關係更糟糕。那麼生個二孩,到底為了誰?

而現實生活中,獨生子女的成長狀態又是怎麼樣的?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一、他或她在很多時候擁有更多獨處的空間,獨處的機會。這種獨處的機會讓孩子能更多地沉入自我、探索、認識及發展自我。成年後,這些孩子常常習慣自己拿主意,可能更有自己的想法,活得更加自我。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二、傲嬌的氣質讓獨生子女在傳統人際社會中,帶來一些煩惱,但同時也成為他們生存發展的能量的一部分。在遭遇挫折或是不認可時,傲嬌推動他們去努力爭取。兒時無條件的愛與支援,成為前進道路的一股動力。安然在遭遇事業上的不順時,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她最終選擇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哪怕遭遇男友的分手。

三、在婚姻生活中,獨生子女的包容度、協調力可能會比有非獨生子女略差。追求自我的特質讓他或她在中國傳統婚姻多維家庭關係中,幾乎不具有任何的優勢。社會離婚率上升應該說和大量獨生子女家庭存在有著直接關係。

四、從年少輕狂到中年多慮,幾乎是獨生子女必經過程。年少時,無憂無慮,大部分城市普通獨生子女歡樂多過煩惱,而從“大家都愛我”,“我是爸媽的心肝寶”,到“爸媽開始老了。”、“爸媽只有我來照顧。”……因為沒有兄弟姐妹,中年過後,必須獨立面對父母養老與照顧。曾經得到的愈多,未來需要報償的只會更多。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五、“一碗湯的距離”。相較於非獨生子女,近距離且又不過分打擾成了很多獨生子女婚後最喜歡的家庭生活方式。從小養成的空間感、邊界感,城市長大的獨生子女往往更傾向與父母住得近,能常常走動但又不太過打擾的生活方式。兩代人的觀念、生活方式差異,讓很多獨生子女的父母尊重兒女的選擇,或者全力幫襯孩子,或者儘量不打擾孩子婚後生活,老夫老妻相依為命度過晚年。與其說這是父母面對子女已然成家獨立生活的放手和退讓,不如說這是隻有一個娃的父母對兒女終極愛的表達。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影片最後,弟弟為了姐姐的前途,主動選擇被領養。弟弟懷著對姐姐的深切的愛成為別人家的“獨生子”,而姐姐終於放下心結直面對弟弟的愛。姐弟倆既“得到”也“失去”。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局。再回到最初我們討論的話題,生二孩到底是為了誰呢?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

《我是姐姐》

從《我的姐姐》看二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