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它是國家5A景區,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劍門關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之一。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自然保護區,四川省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理》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1] 劍門關風景區地處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

它是國家5A景區,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1992年開發建設,劍門蜀道劍門關旅遊景區由劍閣縣風景名勝管理局和劍閣縣林業局翠雲廊管理站共同進行開發、保護、經營、管理。1993年8月對外開放。2003年,成立了劍閣縣劍門關景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和四川省劍門關景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劍閣旅遊開發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新機制。2006年,翠雲廊景區建立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8年,5·12汶川地震對景區造成嚴重破壞,劍閣縣整合、籌集資金3。5億元,按照國家4A級景區標準進行開發建設,突出“關、道、人”,完成了規劃、拆亂、修關、建道、作文、配套、綠化、治汙等工程。重建後的景區遊覽面積擴大了50倍,新增景點90多處,建設了4D電影院、地質博物館、高空滑索、射箭場、八卦園、觀光電瓶車、滑竿等體驗性專案和設施。

它是國家5A景區,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0年,劍門關景區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1年實施了翠雲廊景區改擴建工程,完成了遊人中心、停車場、步遊道及旅遊配套設施建設,景區的遊線由以前的800米增加到3800米,景區面積增加近5倍,工程總投資3500萬元。翠雲廊景區更新了各類標識標牌和垃圾桶,新增休息設施30餘處,安裝了監控系統。2011年劍門關景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調整為劍門關景區管理局,負責景區的經營管理。2013年,劍門關景區啟動創5A智慧景區建設,依照國家5A景區建設標準及要求,結合劍門關旅遊資源的特點,把劍門關(4A級旅遊景區)、翠雲廊(4A級旅遊景區)2個景區打造成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與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國家級5A級風景名勝區。[3]

它是國家5A景區,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5年7月被列為國家級5A級風景名勝區,對景區軟硬體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和改造。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及服務提升先後投入資金6。9億元。 [2]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漢德縣(治今漢陽鎮)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於此地“鑿石架空為飛樑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謂之劍閣,成為軍事要隘。自隋朝以後,陝甘入蜀改道由葭萌縣越牛頭山,經達摩戍(民間稱大木樹),直抵劍門關口,小劍至大劍關口的棧閣道漸廢,“劍閣”之名亦由劍閣道的簡稱成為劍門關的別稱。因此,自唐至清的許多史籍中使用的“劍閣”、“劍門”之名均指劍門關一地。民國二年(1913年)改劍州為劍閣縣後,“劍閣”才專指縣名。 [4]

它是國家5A景區,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劍門關景區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為龍門山脈劍門山干支,屬中生界白堊系下的蒼溪組(城牆巖群劍門關組)地層,劍門關礫岩由巨厚塊關紫灰色礫岩、紫灰色泥岩石層。 [5] 劍門絕壁劍門山的形成,是在漫長的地質構造運動中,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龍門山麓的劍門洪積堆,形成巨厚礫岩,出露地表,稱為城牆巖群劍門關組,亦稱劍門關礫岩。劍門巖由上至下,礫岩層次由多變少,礫徑由大變小,礫泥岩逐漸增多。岩層向東南呈不均勻傾斜的單斜構造,北坡陡峭,南坡漸緩,這些地質特點,鑄造了劍門山的奇險。

它是國家5A景區,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劍門山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在侏羅紀時期(距今約2-1。4億年),四川周圍隆起成山,盆地積水成湖,因受強烈風化侵蝕作用,山地為湖盆提供了豐富的沉積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堊紀時期(距今1。4-0。65億年)劍門山脈正處在蜀湖北部邊緣龍門山前山帶,當龍門山強烈上升時,形成劍門洪積堆劍門關關樓與劍門礫岩。在喜馬拉雅運動中,龍門山再次強烈上升,龍門山再被凸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