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陳德仁

文\圖

莫村,一個詭秘的村名;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一幫驚天動地的人物。逝去的歷史煙雲如今讓人難辨是非——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太平軍與清軍鏖戰的東嶺戰場

一段逝去的歷史、一個撲朔迷離的姓氏、一座難解的村莊,給武宣這個“通衢大道”上的老村子蒙上了神秘的面紗,留下了後人難解之謎。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梁氏族譜》記載的太平天國在莫村的片段史實

聽老人祖傳,莫村原本全部姓莫。那時散居在人煙罕至的山腳下的百姓多以集中聚居的姓氏作村名,於是就有了莫村的來源。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洪秀全曾經住過的梁氏祠堂已成為一片廢墟(2011年攝)

讓人納悶的是,這麼一個被天王洪秀全看中,被男女老少傳頌的村莊,現在連一家姓莫的人都沒有。上至官府文書、下至莫氏家譜、甚至連民間也沒有片紙隻字供後人溯源。廣西最大的莫氏世襲土司從元朝末期至清光緒32年(1906年)在忻城統治了470多年,也無莫村後裔資料可考。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莫村炮臺群遠眺

武宣金雞鄉倒是有近千人口的莫氏裔孫,第一代人莫勝倫於清康熙年間從廣東豬仔巷遷來馬良村開基創業,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然而,馬良村與莫村之間始終未見相關聯絡來往。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清諭地界與示禁碑

那麼,莫村究竟有沒有莫氏家族?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太平軍在莫村村背佛子坳修築的炮臺殘跡

被人尊稱為八公的89歲老人梁鳳祥從箱底翻出《梁氏族譜》給我們查閱,梁氏從貴縣遷來現在已經繁衍了10多代人。“當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時,崇楊公盡將所有財產捐助軍費;且親身參加革命工作。洪秀全率師北伐時,崇楊即率其子及家人等百餘人隨軍北伐。”族譜記載,當時村裡除莫姓外,已經有了韋、黎、趙、何、黃、梁、肖等多姓。也就是說,太平天國時莫氏不是莫村唯一的姓氏,由此也難以肯定是村名的由來。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已經掩埋在莫村小學地下的點將臺

莫村因莫氏而名淵源卻難考。假如莫村不單獨姓莫,那麼莫姓人去哪裡了呢?據說莫氏為了避難先後搬到三里、二塘、黃峁居住。是因為清政府的圍剿再也不返故里?那麼清政府為什麼單單將莫氏剿得幾百年不見蹤影,而對其它姓氏影響不大?——也許莫村本身就沒有姓莫的家族存在。有也行,無也罷,王宮、點將臺、戰壕等遺址儘管面目全非,但那雄偉挺拔的殘牆斷壁顯現的不是前輩鮮為人知的輝煌?由於戰爭和文革時期的破除“迷信”,中國好多姓氏的族譜消失了。很慶幸《梁氏族譜》能完整的保全下來,這是追索莫村文化歷史淵源的稀有線索!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原莫村小學是太平天國洪秀全登極處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眾人在查閱《梁氏族譜》(李幹金攝)

莫村是一個改變生命軌跡的地方。村前的東鄉河時而靜謐時而咆哮。無論颳風下雨,那少有的至今還亭亭玉立的水榕樹總是在向後人述說那百年滄桑,任由人們指點彈唱……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作戰壕溝

「武宣網路文學·文化歷史」莫村:莫氏為何影無蹤?(連載之二)

作者在航拍

作者簡介

陳德仁,廣西武宣縣人。《來賓日報》首席特約記者,主攻散文與報告文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

廣西作家協會

會員。來賓市作家協會理事,武宣縣作家協會主席。多年來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民間)文學、調研報告130多篇。

本文為武宣縣作家協會專稿。敬請關注第三集

奉諭眾議禁碑

解出驚人秘密。

文章為陳德仁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