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食用菌對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20世紀以來, 乳腺癌發病率在世界各地均呈現顯著上升趨勢, 在所有女性惡性腫瘤中一直高居首位, 而我國近年來乳癌發病率正以3%的速度逐年遞增, 尤其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型城市, 其增長速度更快。目前, 已從靈芝、灰樹花、樺褐孔菌等食藥用菌中發現了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有效成分和活性化合物。其中桑黃、羊肚菌、毛頭鬼傘、美味牛肝菌等食藥用菌被報道含有抑制乳腺癌活性成分。

食用菌對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鑑於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區域性浸潤和轉移的特點, 以常被用來建立乳腺癌相關模型的MCF-7細胞作為研究物件, 以治療轉移性乳腺癌的藥物託瑞米芬 (Toremifene) 為陽性樣品, 透過細胞增殖實驗、克隆形成試驗、粘附試驗和遷移試驗, 來考察灰樹花 (Grifola frondosa) 、姬松茸 (Agaricus blazei) 、刺芹側耳 (Pleurotus eryngii) 等8種食藥用菌的醇提物對MCF-7細胞的體外作用。

食用菌對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刺芹側耳 (Pleurotus eryngii) 、姬松茸 (Agaricus blazei) 和灰樹花 (Grifola frondosa) 的醇提物 (200μg/mL) 處理能顯著降低MCF-7細胞的克隆形成數和細胞遷移距離, 較陰性對照分別降低了64。3%、64。5%、61。6%和54。8%、54。8%、48。0%, 3種醇提物對MCF-7細胞粘附數和細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別為48。5%、55。1%、49。3%和30。0%、34。1%、29。5%;另外5種食用菌醇提物作用效果不明顯。結果初步表明,

刺芹側耳、姬松茸和灰樹花的醇提物 (200μg/mL) 具有一定的體外抑制乳腺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