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壓歲錢由來與古代厭勝之術,厭勝之術是什麼,拜年還有哪些風俗

陳年往事,趣說歷史。大家好,歡迎來到陳述歷史。馬上就要到2019年的新年了,在新年裡有很多圖吉利,圖彩頭的習俗。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新年了壓歲錢與拜年、訪親、飲春酒的一些故事和風俗。

春節裡,人們拜年相賀,是交際的好時候。拜年的禮儀很多,如小輩們於除夕吃過年夜飯或新年凌晨在祭完神與祖先後,便向家中的長輩拜年。去親家也要拜年拿壓歲錢。過去是小輩向老輩跪下叩拜,說幾句祝福的話,老輩也高興地回贈勉勵、祝福的話語,然後給壓歲錢。如今一般不需跪拜了,代以作揖、鞠躬,但都要給壓歲錢。

壓歲錢由來與古代厭勝之術,厭勝之術是什麼,拜年還有哪些風俗

壓歲錢

壓歲錢來源很早。來源於古代厭勝之術。漢代已有一些專供佩戴、鑄上各種吉祥的厭勝錢,以求吉利。在唐代詩人王建的《宮詞》中,寫到皇宮中向宮女分發金錢的詩句:“宮人早起笑相呼,不識階前掃地夫。乞與金錢爭借問,外頭還似此間無?宋代後在過年時給壓歲錢,逐漸改為給流通的錢幣了。清代,兒童過年,長輩給些,用紅繩申之,置之臥所,日“壓歲錢”。《燕京歲事記壓歲錢》說:“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所謂壓歲,是壓住一年中的不吉,壓住飛逝的時光、求得吉利之意。給壓歲錢,體現了長輩們對小輩的祝福、愛護;而小輩們拿到這些錢,也可以開開心心地去玩,去購買心愛的東西。孩提時代,誰不盼著得到壓歲錢呢?

不過,如果壓歲錢給得過分了,也會對小輩們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近年來又出現了壓歲玩具、壓歲書籍,由長輩向小輩贈送,或許這更有益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拜年也稱為大拜年,“大”字是範圍廣大之意,因為春節期間,除了向長輩、父母拜年,還要在親朋好友、同事之間互相拜年,贈送年禮。入們穿上新衣,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節日問候,使吉慶安樂的氣氛更為濃重,充滿了溫暖的人情味,也可增強團結、消除隔閡。

壓歲錢由來與古代厭勝之術,厭勝之術是什麼,拜年還有哪些風俗

拜年

拜年又稱走春、探春,形式多樣。也有送名片拜年的。因到處拜年,分身乏術,便派人拿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此俗極古。宋人周密在《癸辛雜識》裡記載了個有趣的故事,周密的表舅吳四丈,性情滑稽,把友人沈公子派來送名片的僕人灌醉了,暗中把僕人封套裡的名片換成自己的,僕人酒醒後去送名片,白替吳某跑腿,自己主人的名片卻沒有送到。

明代後,投名帖賀年之風大盛。許多人家只好“粘紅紙袋於門以接帖,署曰‘接福’,或日“代僮””(清人顧祿撰《清嘉錄》)。明代文人文徵明的《拜年》詩就說:“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清代,又興起在新年半行團拜之風,省去同係間奔走之勞。清人藝蘭生在《側帽餘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誠善舉也。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這種方法很好,所以如今各政府機關、社會團體等多有采用。過去拜年,還有許多習俗。如,在長江三角洲一帶的人家,要給來拜年的客人元寶茶喝,討個好兆頭。所謂元寶,即是兩個橄欖,放在茶碗托里。

壓歲錢由來與古代厭勝之術,厭勝之術是什麼,拜年還有哪些風俗

元寶茶

在北方。拜年往來、多要送“八大件”點心,外邊貼上類似商標的剪紙、版畫等圖案。南方的年禮,多是年糕、米花、水果等類。在廣東,家家都喜歡備大柑子,互相贈送,因為柑果被稱為“大桔(諧音吉)”,象徵吉利。另外有煎堆、油炸果等。在廣西南寧一帶,人們喜用粽子、沙糕、粉利互贈。粽子是一種重一斤多,用糯米與綠豆、肉條包成的大粽,寓“發財”之意。沙糕是甜味年糕;粉利是鳳柱形的紅或白色糕,分別寓“年年高”“年年得利”之意。

在春節後幾天,新出嫁的女兒、女娟都要回孃家拜年,已有小孩的更要帶兒女回家探望外祖父母,各地或稱歸寧,或稱回門,日期也並不固定。在北方多是初二日,也有在初四日的(兩廣地區多是初四日)。總之,女兒回門,與孃家親人團聚歡敘,互贈禮物,使關係更和陸。

壓歲錢由來與古代厭勝之術,厭勝之術是什麼,拜年還有哪些風俗

八大件

在民間,還盛行吃“春酒”之風。吃春酒實際上是拜年飯,不過是對家庭外的,即同僚、團體之間互相拜年、宴請飲酒,起到聯絡感情交流溝通的作用,這在港澳臺地區及海外僑胞之間尤為盛行。

好了,今天關於壓歲錢與拜年、訪親、飲春酒的一些故事和風俗我們就說完了。我是用心敘述歷史的陳述歷史。如果大家有什麼想聽的歷史故事可以評論告訴我們,我們會在挑選出評論最多的故事說給大家聽。祝大家勝友如雲、日進斗金。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