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你會因為生活、工作或婚姻,而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不高興嗎?

最近有位老師分享了她班裡一位小朋友的故事:

放學的時候,這位小朋友走到講臺揪著她的衣角,竟然說了一句讓她意外的話:“你可以當我的真媽媽嗎?我不喜歡我的媽媽,我的媽媽總是不高興,你總是那麼高興……”

我的一位同學也曾跟我說過她類似的童年片段:

5歲那年,我一睜眼就從床上跳起來,跑進爸媽房間興奮地大喊:“起床了!”沒想到媽媽轉向我的表情是陰鬱的。後來,我們全家人去了爬山,但是我一整天都高興不起來,雖然爬山時媽媽偶爾能笑出幾聲,但是我卻感覺不到一絲快樂。

7歲那年,我和爸爸上街,我們買了一隻大紅風箏,我們兩人在公園跑了很久。當我汗流滿面,高高興興地回家,迫不及待地想跟媽媽分享,但是一進門卻看到了媽媽一張不高興的臉,撅著嘴巴,眉頭緊鎖,我便再也不願開口。

童年時對媽媽的印象是,她總是動不動就不高興,家裡的其他人也不敢招惹她……30年後仍歷歷在目。

你會因為生活、工作或婚姻,而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不高興嗎?

為什麼媽媽的負面情緒容易被孩子捕捉到?

早期認知發展專家Arlene Walker-Andrews 認為,即使4個月大的嬰兒也能輕易地辨認到媽媽的情緒表情。他在實驗中發現,嬰幼兒尤其對媽媽負面情緒的表情反應比其他情緒表情更強烈,但無論哪個嬰兒,對媽媽高興的情緒表情存在偏好。心理學家們提醒,媽媽的負面情緒表情,對孩子們來說相當於“冷暴力”。

有一次,在地鐵遇見一家三口。寶寶大概1歲多,一開始由爸爸抱著,沒多久要媽媽抱,爸爸故意不讓,惹寶寶哭鬧。媽媽抱過來後,小傢伙手舞足蹈,一副很高興的樣子。突然不知什麼原因,媽媽一張微笑的臉變成了憤怒的臉,她生氣地責罵孩子的爸爸,孩子的爸爸因為妻子的不高興而嬉皮笑臉地哄。

這時寶寶轉頭看了看媽媽,然後朝爸爸伸開了雙臂,要爸爸抱。爸爸抱過來後,小傢伙久久地盯著媽媽的臉看,沒多久“哇”一聲開始大哭起來。

大概沒有誰能比一個孩子對媽媽的負面情緒表情更敏感了。

你會因為生活、工作或婚姻,而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不高興嗎?

媽媽經常不高興,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一位小男孩的故事

小男孩的媽媽因為孩子的爸爸總是上班,週末也要應酬,即使回家也是睡覺,所以媽媽總是不高興,覺得丈夫把家裡當旅店。在家裡,孩子每當媽媽回家便趕緊關電視,裝作看書,因為不想讓媽媽情緒更不高興。

但常常沒用,玩具收拾慢了,媽媽的臉拉成苦瓜狀;洗澡忘記把毛巾掛起來,媽媽就會低吼;倘若不幸被發現衣櫃翻亂了,媽媽便會咆哮。他愛上學,即使課堂上的老師無聊至極也愛,因為家裡太壓抑。他常常放學後一個人在大街上溜達到晚飯時間才回,總夢想自己能走丟,這樣永遠就不用回家。

後來有一天,孩子真的從所有人的視野中消失了,留下信說,希望媽媽每天都能像陽光那樣微笑……

看到這個孩子的故事時,我禁不住掉下眼淚。是啊,生活的壓力、婚姻的不理想……生活中有太多的理由常常會讓媽媽們不高興,殊不知,媽媽的不高興,往往傷害的是這些媽媽們自己的孩子。

你會因為生活、工作或婚姻,而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不高興嗎?

由於媽媽經常不高興,給孩子傳達的“冷暴力”會讓孩子在媽媽面前卻步。假設一位總是因為孩子的爸爸生氣的媽媽,比如因為孩子的爸爸沒照顧孩子而生氣,或者由於經濟壓力大或工作不順利而常常生氣的媽媽,即使她們沒有大喊大怒,她們的情緒和表情,也會讓孩子感覺到巨大的壓力。這樣的媽媽,對於親子關係的建設是消極的,難以成為孩子的情感寄託物件,所以說,總是不高興的媽媽,往往跟孩子的關係也是分離的。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David M。 Levy透過實驗發現,那些年幼的孩子如果沒能在他們生命的頭幾年跟媽媽建立親密關係,未來將無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些孩子往往內心冷漠,不相信親密的情感卻又對親密的情感存在強烈的渴望。那是因為他們從小在媽媽身上得不到情感的“澆蓋”,他們患上了“原始情感飢渴症”。

值得一提的是,媽媽們總是不高興,大多數時候來自孩子Ta爹,看看下面各種吐槽:

你會因為生活、工作或婚姻,而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不高興嗎?

“哎呀我是媽媽”:

生娃後,我得了產後抑鬱,每天做飯照顧孩子做家務。我老公除了好吃懶做和脾氣不好之外,也沒什麼缺點了。

“嘟嘟寶貝”:

有了孩子,老公每天都是打遊戲,讓他照顧孩子,總說不會。幾乎每人女人都要這麼過的,不要得抑鬱症就行。

“有兒就夠”:

每天就跟我吵,要是有下輩子,我一定睜大眼睛看清楚找個什麼樣的男子。如果有下輩子,我也要變成男的,我一定努力做個好爸爸!這輩子,算了吧,就是保姆的命,認了。

“二胎媽媽累啊”:

飯菜變著花樣做,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上班也很累,從沒聽他說過一句貼心話。孩子不聽話,他說是我嬌慣的。他就是一個擺設,啥也沒做,就會指手畫腳。

這便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真實寫照,最受傷害的,常常是孩子。

被心情愉悅的媽媽愛著的孩子會永遠幸福

媽媽不會長時間沉浸在不高興中,不會讓負面情緒影響身邊的孩子。親子關係中有個“蓄杯理論”,“蓄杯理論”認為,每個孩子是帶著一隻空杯子來到世上的,快樂的媽媽常常給孩子這隻杯子裝上的,是滿滿的愛和親密,總是不高興的媽媽,常常給孩子這隻杯子裝上的,是孤單和痛苦。那些杯子裡裝滿愛的孩子,他們常常是快樂的平和的孩子;那些杯子裡裝滿孤單和痛苦的孩子,他們常常是脾氣暴躁的、愛使壞的孩子。

你會因為生活、工作或婚姻,而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不高興嗎?

有個持續了75年的The Grant & Glueck Study的研究給父母們揭示的,也是一個類似的真理:幼年時期得到媽媽無條件的愛的孩子,他們長大後也會幸福。這些媽媽性格平和而友好,她們總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得陽光和寬容。

不過,媽媽的性格平和,大多數時候跟孩子的爸爸離不開關係。

所以,有一首詩寫得很好,送給各位爸媽們:

小樹苗被石頭壓著,它們的枝莖便會扭曲;

心靈沉浸在不愉快的環境下,便會變得汙濁。

如此對待所愛的人,常常是無理的。

即使心情沉重,該笑還是要笑,該付出的愛也不能吝嗇……因為……這是愛的本質。

別以為你不高興只是自己不高興,你的不高興,也會給身邊的人的雙眼,塗上一層灰雲般的陰影……

青春性的一個詞。日出,它意味著我們的生命中又增添了新的一頁,每一次日出都絕不重複。因此,它可以算作一件藝術品,是大自然最最重視的傑作。當第一縷陽光出現在東方時,那便是我們的生命中最受鼓舞,最最能增加信心和熱望的時候,像某種含有神性的事物,沉湎在我們體內,喚醒我們沉睡的細胞,是我們看清了生機、希望、夢想、光陰……所以說,迎接晨曦,是一種精神上的極大滿足,它不僅僅是大自然的欣賞,更是自然對人的饋送,這種相遇,可以是我們有機會認真地打量自己,好似對自身的依次洗禮。“按是看日出。”實質上是從每日的第一縷陽光開始,來珍視自己的生命的,是“一個人在給自己的生命舉行升旗”。

於是,我又想起了一個人,許久以前,讀過他的一本書——《瓦爾登湖》。至今仍記得他那支神奇的筆,把瓦爾登湖描繪得如此幽美、清澈、深邃,彷彿處子,叫人憐惜。而作者本人則真的置身其中,難以割捨。他曾寫道:“我寧願把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最寶貴的光陰這樣虛擲,因為我是富有的,雖然這話與金錢無關,我卻富有陽光照耀的時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揮霍著它們,我並沒有把它們更多地浪費在工場中,或教師的講臺上,這我一點兒不後悔。”這人便是梭羅——一個熱愛自然,視自然為生命的人。

無論是福樓拜,還是梭羅,他們都是真正熱愛自然的人,而我們對自然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有多少年來,我們都沒有因光線而激動的經歷。上班的路上,擠車的視窗,迎來的是已有煮熟的光線。可即使你偶然起個大早,出現看日出的念頭,又能怎樣呢?如果生活在都市,早晨不知從何處起,早已變了質——高樓大廈奪走了地平線,灰濛濛的塵埃,空氣中總有油乎乎的膩感,總有揮之不散的汽油味,即使捂起耳朵,也擋不住計程車的喇叭聲,沒有真正的黑夜,自然也就無所謂真正的黎明……沒有泥土、沒有曠野遠山,沒有慶稼地,只有粗野的黑水泥和鋼筋磚你意識不到“新”,即使睜著眼,也仍然像在昏沉的睡夢中,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漠視了周圍存在的一切:看不見藍天、白雲,看不見綠樹、紅花………

愛默生在《談自然》中道:“實際上,很少有成年人,能夠真正看到自然,多數人不會仔細地觀察太陽,至多他們只是一掠而過。太陽只會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卻會透過眼睛照進孩子的心靈。一個真正熱愛自然的人,是那種內外感覺都協調一致的人,是那種真正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可是,在現代社會又有誰能夠做到呢?像福樓拜、梭羅、愛德華茲……我甚至敢斷言,假如他們能活到今天,一定也和我們一樣。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只有恢復孩子般的好奇與純真?只有像兒童一樣的日光清澈,才能對這世界有所發現,才能比平日看到更多,才能從最平凡的事件中注視到神奇與美麗。而成人世界裡,幾乎缺乏了真正生動的自然,只剩下的遊戲規則,只剩了與人交往的經驗和邏輯。

然而,值得尊敬的成年人,也一定是那種“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也一定是懂得把握自己的一日之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