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WHatplus

,本文僅為轉載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熱騰騰的豆皮

美滋滋的生活

即使在大學時期習慣了不吃早飯,但工作後,上班的路上,

還是習慣在清晨過個早暖暖身子。

熱乾麵,巷子口的隨便哪個小館子味道都不會差;包子,大多稀鬆平常,用來果腹倒是不會有什麼差錯;牛肉麵,各家有各家的特色,找到對自己胃口的那一家屬實不易。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等等,怎麼就這點好吃的,說好的武漢是早餐之都呢?

我的豆皮、剁饃、糊湯粉、雞冠餃、歡喜坨、發米粑,

都上哪兒去了?

許多曾經在武漢隨處可見的美食,如今已逐漸消失在武漢街頭,若不特意去尋,僅憑“上班順路”就想吃到,可不容易。

而其中最令我意難平的,還是豆皮。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未見過豆皮的人,常常會將其與千張、豆油皮之類的常見豆製品聯絡在一起。

初見豆皮的人則往往會感到訝異:這不是一碟糯米飯?

但實際上,

豆皮就是豆皮,獨一份。

當第一縷晨光灑下,整個武漢還沒有從睡夢中完全醒來,豆皮師傅們的大鐵鍋已經被燒得熱氣騰騰。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舀一勺由大米和綠豆混合磨製的豆皮漿,緩緩淋入鍋裡,再細細地攤開來,鋪上打好了的雞蛋。

按傳統來講,鋪雞蛋這一步是要用蚌殼的,只不過如今如此講究的店家已不多見。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待到雞蛋鋪滿了每一寸角落,豆皮師傅就把整張皮翻個個兒,

讓蛋液在下方與滾燙的鐵鍋來個親密接觸。

這時,就該輪到糯米登場了。

提前煮好的糯米飯被整齊地碼放在豆皮上,再鋪上一勺勺的餡料。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最常見的三鮮豆皮,餡料以筍、鮮肉和香菇三鮮為主,也有的會以香乾代替筍——這是傳統豆皮中所不常見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有許多人就好這一口香乾的味道。

等餡料平鋪開來,滷水滲透了每一粒糯米,最讓人期待的那一刻就到來了。

只見豆皮師傅屏氣凝神,氣運丹田,雙手青筋暴起,抓住鐵鍋,圍觀的食客們不自禁得往後退了一步,卻還目不轉睛地盯著鍋裡的豆皮

彷彿聽見“喝”的一聲,豆皮便在空中整個翻過身來。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為了練就這一手翻豆皮的功夫,每一個豆皮師傅都花了數不清的心血。

翻過來的豆皮,

金黃焦脆,噴香四溢。

師傅們再拿上鍋鏟或是蚌殼,把豆皮分割成方方正正的小塊,盛放在盤子裡。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如果把武漢過早美食屆比作江湖,那掃地僧的頭銜,非豆皮莫屬了。

平平無奇的相貌下,是雞蛋的香、糯米的軟、皮和筍的脆、肉和香菇的鮮以及師傅們深厚的功力匯聚成的“金色傳說”。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提豆皮,就不得不提老通城。

始創於1929年的老通城,一開始平平無奇,生意不溫不火,直到後來,老闆豎起了“豆皮大王”的霓虹燈,重金聘請名廚,將三鮮豆皮在武漢推廣開來,才變得門庭若市。

現在,歷經風雨的老通城,即使開通了外賣渠道,來店裡吃豆皮的食客,仍然一點也不見少,

坐在店裡等上個十幾分鍾是常有的事。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近百年間,老通城的傳人們遍及了武漢的大街小巷,可以說,

現在武漢的千百家豆皮店,或多或少地,都與老通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高雄路的王師傅豆皮館就是其中之一。

你以為店裡豆皮鍋前的那位大叔就是王師傅?

那就錯啦,王師傅是現任店老闆的母親,也是王師傅豆皮館的創始人。而這位豆皮師傅,則是老闆的叔叔,姓楊,正兒八經的老通城傳人。

王師傅店裡最為特色的牛肉豆皮,就是由楊師傅所創。

牛肉軟嫩多汁,滷水辣味十足,被食客戲稱為“牛肉糯米蓋澆飯”。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有人認為這牛肉喧賓奪主,掩蓋了豆皮本身的特色,算不得正統的好豆皮。

但每天清晨,王師傅店門口的長隊,終究是不會說謊的。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其實,要說正統,現在的三鮮豆皮也不見得高明到哪裡去。

西大街的豆皮大王,

那一鍋金閃閃的蛋光豆皮,才是豆皮最原始的形態。

所謂蛋光,就是不放糯米或者只放一點點,單純用豆皮包裹住餡料,是最純粹的豆皮。

開在一眾過早館子間的豆皮大王,遠遠地就能認出來。

只需要認準隊伍排得最長的那家,準沒錯!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每天早上六點,天剛剛亮,嚴老么的門口就已經人頭攢動。

嚴老么分三個檔口,分別賣燒麥、豆皮和粉面,但只有豆皮的檔口才會有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隊。

人們拿著碗,眼巴巴地等待著豆皮出鍋的驚喜。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懊惱也是有的:等了半天,好不容易快輪到自己了,結果前面那位不知道哪兒來的大叔一口氣買光了鍋裡剩下的五六份,只好暗自罵一聲“個斑馬”,默默地等著下一鍋。

還有水陸街的阿斌三鮮豆皮、桃花島的週記豆皮、廣埠屯的味美香豆皮……

豆皮或許各有特色,但長長的隊伍,是一點區別也沒有的。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如果你問一個武漢人,哪裡的熱乾麵最好吃,他通常會回答:“我家樓下那一家。”

但如果你問他哪裡的豆皮最好吃,答案往往就是那幾家口碑老店。

現在的豆皮館子,越來越少了。

走進豆皮店裡,無論是鍋前忙活著的,還是門口排著隊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想來也是,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緊湊的時代,還有幾個有情懷和毅力的年輕人,願意學這一門吃力不討好的手藝,來養家餬口?

要知道,做好一鍋豆皮,必須提前一天,磨上細細的漿。

這漿可有講究——磨得不好,那攤出來的皮便會厚薄不均,甚至易破、有顆粒感;磨多了,賣不完也存不了,扔了只是白白虧錢;磨少了,那就早早收工,賺不了大錢。

數量有限,賣完即止,

這是豆皮師傅們獨有的高傲,卻也是他們獨有的無奈。

做豆皮還是個體力活,沉甸甸的鐵鍋,沒有練過兩下的普通人,甚至端不起來,更不要提顛上半天。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還有各個材料的配比、火候的掌控……都有數不盡的學問在裡面。做做熱乾麵差不多啦,學做豆皮?怕是冇得那個情懷。

同時,

又有幾個奔波於生計間的年輕人,有那個閒情雅緻,願意起個大早,排上個把鐘頭的隊,來買一份豆皮呢?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

//

我們常常驕傲於武漢豐富多彩的過早文化。

那一鍋金黃噴香的豆皮,那一碗熱乎乎的糊湯粉,那一顆酥脆香甜的歡喜坨,都是我們心心念唸的美好存在啊。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可是,不可否認的是,武漢的過早文化正在走向一個不太明朗的未來。

我不知道這樣算是城市的發展進步,還是別的什麼。

但是我知道我永遠不能沒有武漢的那些過早美食。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在他鄉

每次想到武漢

最難受的都是舌頭與胃

豆皮,武漢過早江湖中的掃地僧

你對武漢的哪樣過早美食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