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論老子之“三寶”

道家集大成者老子在《道德經》第六十七章中提到:“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也。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大意是道之所以大到無形關鍵在於我有三件寶貝,慈愛,節儉,和不敢在眾人面前領先,缺少這三者將會消敗,擁有這三者將得天之衛護。老子提出這三者不止於修身一面,聯想到當時百家思想為奴隸制君主統治服務,它有其自身的政治影響,無論哪種,這三者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溫良根基。

論老子之“三寶”

慈愛自不必說,中國人骨子裡流淌的品質。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皆是慈愛待人,對待長輩要尊敬,對待同輩要友善,對待晚輩要和藹,遇到事情要學會體諒,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我們今日理解的慈愛,在春秋戰國時期,它代表著更多對君主的勸誡,慈愛是萬物生長之養分,君主以慈愛待人國家生生不息,身邊充滿善意,社會也就充滿生機與活力,這與我們現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相對應。

論老子之“三寶”

節儉亦是修身之道,這裡的節儉應不止於衣食住行的節儉,還應有節儉於內心,淡泊寧靜,減少慾望,不“逐求”致“厭離”。這樣剋制性情,致慈愛友善;剋制意欲,不必疲心勞神;剋制志求,趨心靈歸一。今中華拓荒人袁隆平院士不幸離世,“禾下乘涼夢,不悔是初心”,他一心為了全人類的未來,克己持儉,不追名逐利,全心放在研究水稻上,幾十年如一日,篤定前行,這是“儉”的最高境界!

論老子之“三寶”

不敢為天下先,聽起來不符合現代教育觀,但結合道家思想,便可以明瞭,這裡的不敢為天下先,不是告誡世人不要勇猛精進,事事衝在最前面,而是告誡世人,人人都應成為屠獸的勇士,但是不要前赴後繼成為野獸。不敢為天下先,卻能救助天下,一心為公、為百姓。這也是前兩者的昇華,對百姓慈愛,減少意欲,就會做到不為天下先,而以天下為先,將天下人的志求放在第一位,為蒼生黎民創造幸福。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做的很好。無論哪個朝代總有人為民請命、捨身求法,“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論老子之“三寶”

在如今的時代,我們的教育號召年輕人要有一種“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去創造,去實踐,為人類探索更多可能。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青年,不能把眼光投放在今天和明天,小我與小家,要立身時代,反饋時代,有大情懷。在捨我其誰中進取,在為人民幸福謀福祉中實現更高價值,任重道遠,吾輩共勉!

論老子之“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