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的詩、畫在同一軌跡上發展的傳統,與別國相比,確乎獨特

中國的詩、畫在同一軌跡上發展的傳統,與別國相比,確乎獨特。當前可見

詩畫結合的最早記載是漢代劉褒為《詩經》上的《北風》、《雲漢》所繪的兩幅圖

和晉代顧愷之根據曹植的《洛神賦》所制的《洛神賦圖》,這對後人來說僅是個

奇葩,未有形成風尚。

中國的詩、畫在同一軌跡上發展的傳統,與別國相比,確乎獨特

至晉末詩人畫家陶潛、謝靈運等開始作山水詩始,宗炳、

王微等山水畫家也相繼跟風,田園詩畫也隨之發展起來了。這些詩人畫家雖不曾

有意識地將詩畫配合,卻一味朝著山水田園詩畫發展,使繪畫逐步向文學轉化。

中國的詩、畫在同一軌跡上發展的傳統,與別國相比,確乎獨特

此外,這些詩人畫家大都受到釋道思想的薰陶,故在美學追求上也基本相同,因

此他們的詩畫創作思想也大體一致。到了唐代,詩畫結合已趨明朗。為畫題詩、

為詩配畫的作品與日俱增,如李白的題畫詩和題畫贊就達

17首之多(題的是觀

山海圖、山水瀑布、斬蛟圖、畫鶴、蒼鷹及人物畫像等

);

還有杜甫寫了題畫詩

20多首,內容是讚頌畫馬、畫松、畫鷹、畫山水,也有贊人物畫的,但不是敷

衍的叫好,而是提出繪畫的創作方法,審美追求以及畫與生活的關係等。

中國的詩、畫在同一軌跡上發展的傳統,與別國相比,確乎獨特

同時,這一時期也開始出現了自畫自題的作品,如鄭虔的《滄洲圖》就是較好的例證,

當時唐玄宗見了後稱讚為詩書畫三絕。但最具典型的還是王維創作的《輞川圖》,

有題詩:

“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捨餘習,偶被時人知。”後來他還為《輞

川圖》

20景題寫了20首詩,據說這20首詩是效法盧鴻的。

中國的詩、畫在同一軌跡上發展的傳統,與別國相比,確乎獨特

不過王維自覺自題

在畫上的詩,是他為孟浩然所制的肖像畫,

②這是王維詩畫結合形成審美正規化的例證。然這幅不是山水花鳥畫,而是一幅孟浩然像。另外,白居易題了一些畫竹

及人物寫真的詩,其中有一首:《畫木蓮花圖寄元郎中》,末句雲

“丹青畫出與君

看。

從這題目與末句的辭義看,這屬於自畫自題。關於自畫自題的例子還有很

多,譬如《全唐詩》中收錄劉商的題畫詩七首之多,其中五首純系自畫自題:

@方

幹題畫詩八首等。固另外,還有一邊作畫一邊題詩的結合方式,如唐太宗一面命閻立本在春苑池畫異鳥,一旁詔坐者賦詩。

中國的詩、畫在同一軌跡上發展的傳統,與別國相比,確乎獨特

又有命題作畫的,如張志和根據顏真卿送他的五首詩,逐首配畫。再有新舊唐書都記載有:李益

“每篇成……天下皆施之圖繪,”這是為詩配畫的一例。透過粗略統計《全唐詩》,發現題畫詩人有

80多位,題畫詩150餘首,應說是大為可觀了。

這說明了文畫結合,至唐代已

經蔚為成風,而且各種形式皆已具備。至宋代,詩與畫的結合由發展走向了成熟。

文豪蘇軾提出了總結性的美學原則: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後,詩人畫家

都以此為創作意旨和最高審美追求,詩配畫和畫配詩及畫上題詩、自畫自題,成

為了普遍的創作形式和審美標準。

中國的詩、畫在同一軌跡上發展的傳統,與別國相比,確乎獨特

加至宋代統治者以詩畫舉士,文畫結合就更風

行一時了。往後,從元、明、清到當代,都是沿著這條路子走下來。結果是:詩

的種類豐富了,畫種也出現了人物風俗畫、壁畫、年畫、書籍插圖

(指的是版刻

插圖

)、民間工藝圖畫等。

可惜這些畫種一概被貶為工匠畫,不能登大雅之堂。

其中的原因是,自唐代開始,到蘇軾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學標準提

出,雅俗的界限即立竿見影,再加上董其昌輩的

“南北宗”論,文人詩畫從此登

上了最高寶座,以致幾百年來文人詩畫的審美傾向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