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瓜地馬拉印第安人吃什麼?美食之豐富超乎想象!

閱讀瓜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的小說《玉米人》的過程中,我深陷瑰麗、壯美、淒厲的神話與傳說之中,在真真假假難辨的又魔幻又現實的世界中,彷彿自己也化身為精靈,不斷隨著作者的魔棒,飛向瓜地馬拉的伊龍大地,在半空中不斷跟著一個又一個故事的主角到處漂泊。

我忘了身在何處,只記得在作者包含濃烈色彩與宏大樂章的語言文字中,宛如親眼目睹了伊龍大地神秘的森林景觀,嵌入一個又一個生活場景中,聽到人們的呼吸和嘆息,在一個又一個環環相扣的離奇古怪的故事中,深切地同情著瓜地馬拉印第安人,為他們被西班牙殖民後的悲切命運而扼腕嘆息!

瓜地馬拉印第安人吃什麼?美食之豐富超乎想象!

瓜地馬拉印第安人吃什麼?美食之豐富超乎想象!

瓜地馬拉印第安人吃什麼?美食之豐富超乎想象!

合上最後一頁,深切理解了為什麼有些表演藝術家會在表演結束後,久久很難走出戲,無法很快融入到真正的現實中。

讀好書,演好戲,都會不自覺地全身心沉浸在迷離惝恍的虛擬故事空間裡,每一個細胞都浸透了這個時空所獨有的氣氛和感覺。

過了兩三天後,我才漸漸地從迷離奇幻的異域文化中抽離出來。

但,民以食為天,人之吃貨本色決定了即使小說所有動人心魄的情節逐漸淡忘了,但因為美食而引發的想象及神往是持久而深刻的。

接下來,再和我的友友們一起重溫一下印第安人那豐饒美食描寫吧:

廚娘們把木勺兒伸進鍋裡,往外盛菜。有炒辣椒、木薯燉豬肉、雞湯、醃肉熬扁桃。有的客人要醃肉扁桃,有的要雞湯,有的要木薯豬肉。廚娘們按照客人的要求,把各種菜盛到上釉的小盆裡,再把一盆盆菜餚端到客人跟前。有幾名婦女專管往菜里加辣椒,把鮮紅的辣椒汁灑到湯碗裡。肉湯油黃油黃的,上面漂著幾片帶皮的刺瓜、肥肉、合歡果、土豆片,還有切成貝殼狀的小南瓜、一條條豆角、切成碎丁的佛手瓜,再配上香菜、鹽、大蒜和西紅柿。她們還把鮮紅的辣椒汁澆到盛米飯和雞湯——用七隻或九隻白雞熬的湯——的碗裡。有幾個桑博[插圖]婦女在燒火煮粽子。粽子外面包著香蕉葉,中腰兒用燈心草扎住。桑博婦女從湯水滾沸的瓦盆裡撈出粽子,眨眼之間把皮剝下來。另有幾名婦女把剝了皮的粽子端給客人。煮熟的玉米粉、紅通通的醬料和肉冒出一股熱氣,撲打到她們臉上,熱得她們像捱了毒日頭烤曬一樣滿頭大汗。她們一邊走,一邊在客人身上撞來撞去。開始吃粽子了。吃粽子都是用手抓。每逢吃粽子,席間總是洋溢著親密無間的氣氛。客人們又是嗍手指頭,又是和鄰座的人打哈哈。有的人毫不客氣地抓過鄰座的粽子嘗上一口。有的人一迭聲地催著再來一個。加斯巴爾的親信武士一邊和端粽子的婦女說話,一邊伸出手去,撫摸她們裸露的胳臂。婦女們躲閃著,順手給他們一巴掌。“再給我來一個,寶貝兒!……”大個的粽子有紅的、黑的兩種。紅粽子是鹹的;黑粽子是甜的,餡子是火雞肉和扁桃。小個的粽子外面包著白嫩的玉米葉,裹成三角形,餡子是野莧、丘雷蓋花、夾竹桃的花籽、葫蘆花。還有的小粽子裡面包的是鮮嫩的玉米棒磨成的粉和茴芹。“再來一個,寶貝兒!……”婦女吃的小粽子是用玉米麵加牛奶做成的。粽子染上胭脂,配上香料,活像紅豔豔的蘋果。“再來一個,寶貝兒!……”廚娘用手背擦擦前額,把頭髮撩上去。順手抹了抹鼻子,煮粽子的煙氣嗆得她們直流鼻涕。專管烤肉的婦女嗅到一股幹鹹肉的香味。啊,真香啊!這種牛肉久經日曬,鹽醃,灑上酸橘汁,往火上一放,肉塊一抽一抽的,彷彿牛又活轉過來。另外,還有其他菜餚,像烤加拉巴果、乳酪木薯、澆辣油的炸肉。還有辣醬油燒牛尾,骨頭甜滋滋的,跟蜜一樣。幾位客人端起辣味兒湯,一口氣喝下去,辣得滿臉通紅,像是戴上了假面具。連碗裡最後幾滴帶鹹味兒的湯汁也捨不得丟下。另外幾位客人端起碗,品嚐略帶酸味兒的發紅的牛奶玉米粥。用乳酪和玉米熬成的粥飄散出嫩玉米的清香。稍加點水,又有一股甘蔗漿的香味。滾燙的牛油在鐵鐺上嗞嗞地冒著小泡泡,油裡煎的是整根整根的香蕉。煎好以後,澆上蜜汁,送到女客跟前。女客們吵吵嚷嚷的,非要嘗一嘗加桂皮的牛奶米飯、糖泡李子和蜜餞椰棗。

無獨有偶,豆瓣讀書這本書評論中,不少網友也紛紛鍾情這一段繁盛食物的描寫。

也許在白人殖民者的眼中,土著印第安人野蠻落後,可是在和自然的相處上,恰恰是瑪雅文化滋潤下的印第安人天然具有大智慧。

他們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玉米,不僅產量高,富有營養,以此來製作各種美味,比如上面提到的玉米粽子和牛奶玉米粥。

瓜地馬拉印第安人吃什麼?美食之豐富超乎想象!

但卻從來不曾想過過度開墾荒地來大面積種植玉米。

因為,在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中,認為人就是玉米,玉米和人之間是無限等量迴圈的生靈,人種玉米來養活自己,人死後橫臥在地下,來滋養玉米,幫助玉米成長。

所以,玉米夠人吃即可,並不會貪婪開墾瘋狂擴植玉米,去售賣玉米,因為售賣玉米,只能讓玉米做成的人遭受饑荒。

正是這種樸素的大智慧,他們會適量種植玉米,而把更多現有可種植土地用來種植收穫各種果蔬來自我食用。

但殖民者及其混血後代看中了玉米的經濟價值,”玉米種植者燃起熊熊烈火,揮舞著鋒利的斧頭,闖進濃廕庇日的原始森林,一下子毀掉了二十萬株生長了千年的茁壯的木棉樹。”

過去,伊龍大地,是莽莽蒼蒼的群山,因為燒荒開墾,變成荒山禿嶺。守林人嗚嗚咽咽地唱起了悲歌,各種動物共同失去了家園,如泣如訴地哀鳴伊龍大地被殘忍摧毀,土地變得貧瘠。

為了族人、為了本族奇特的語言、為了大好河山,印第安人部落的英雄加斯巴爾投入戰鬥,和燒荒者展開血腥鬥爭,但是,這場戰爭,最終只能導致兩敗俱傷。印第安人淪為奴隸,沉默地勞作者,而開荒者也沒有收穫財富,反而遭到各種形式的自然災害的報復。

這是一首自然和人類關係的悲歌!也是原本豐饒自足的土著文化和血腥擴張的殖民文化發生衝突的悲歌!

寫到這裡,想起這幾年逐漸頻仍起來的極端天氣帶來的災難,不由悲傷從心中而生,由不得有些“杞人憂天”:地球社會會不會因為人類的貪婪而毀滅?

埃隆·馬斯克

擔憂地球毀滅,人類文明消亡。正快馬加鞭積極探索諸如星際交通、火星移民能源自治、星際通訊等等幫助人類適應跨星際生活的各種技術。

瓜地馬拉印第安人吃什麼?美食之豐富超乎想象!

問題是,為什麼我們只能選擇離開地球,而不是留下守護地球家園?

畢竟對火星移民,我個人持悲觀態度,你,我,普通百姓,誰有資源誰有機會可以移民火星?畢竟移民席位一定有限,當面臨人種繁衍這個嚴肅問題時,中老年人或許不得不或自覺或被迫讓出移民席位。

有點扯遠了,總的來說,瓜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的小說《玉米人》值得一讀,推薦指數,我個人給五顆星!

魔幻與現實融為一體的敘事風格令人著迷;

色彩與聲響之繪聲繪色,如同自然畫廊中行走,充分滿足視覺享受!

瞭解中美洲歷史和瑪雅文化的好範本!

以上,是讀《玉米人》的一點隨想,歡迎交流!

備註:圖片全部來自網路,如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