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哈爾濱年節必備:是肉卻成不了主菜,加糖熏製卻淪為小孩零食?

哈爾濱年節必備:是肉卻成不了主菜,加糖熏製卻淪為小孩零食?

用加了糖的燻料燻烤出的外皮,入口光潔彈脆,且有著溫暖的棕黃色。

由肉片、澱粉和香料混合出的肚瓤裡,星羅密佈著軟脆的松仁,軟硬適中、鮮香可口。如果再與韌而不老的肚皮相配,口感豐富,讓人時不常就想品嚐一番。

哪怕知道了小肚的皮,其實是豬的膀胱,也只會讓人疑惑:豬“sui”泡這玩意,怎麼這麼好吃?

對於哈爾濱的孩子來說,松仁小肚就是如同午餐肉罐頭那樣的常規食品。

但是這樣的“常識”,顯然只在哈爾濱周邊適用。

松仁小肚、紅腸和幹腸,這些燻醬食品在哈爾濱的地位極為特別。既極度貼近百姓生活,是平時餐桌和酒桌上的常見食品,又帶著些鄭重其事的儀式感。

哈爾濱年節必備:是肉卻成不了主菜,加糖熏製卻淪為小孩零食?

比如在哈爾濱,只要是正式的慶祝場合,無論是在家宴請還是去酒店吃席,你大機率都會碰見一道燻醬拼盤。

內容通常有:松仁小肚、紅腸、幹腸、粉腸、皮凍、松花蛋等等,一系列燻醬製品。

可能你也聽說過,東北人逢年過節,家宴上都講究要有個“硬菜”。

但對“硬菜”的內容,通常又沒有統一的標準。今年可能是水晶肘子,明年就是澳洲龍蝦,後年又是碳烤羊排……

總是走在“時尚”浪尖上的哈爾濱人,家裡的“硬菜”更是緊隨潮流不斷變化著。

但正所謂流水的硬菜,鐵打的冷拼。不管主菜有幾個,“硬菜”又是啥,但燻醬拼盤和拌冷盤一定都會出現!

小時候過年,吃完團圓飯,大人們喝酒打牌聊天。我們這幫小的就會趁機鑽到廚房,偷偷把炸蝦片和燻醬拼盤拿過來。一邊看電視、打撲克,一邊抽空零揪著塞嘴裡一片,慢慢嚼。

哈爾濱年節必備:是肉卻成不了主菜,加糖熏製卻淪為小孩零食?

燻醬的肉香和鮮鹹,隨著緩慢的咀嚼,慢慢在口腔中化為特殊的甘美。

真可謂是大年裡的至福時刻。

最先“下貨”的就是幹腸和松仁小肚。因為小的時候,相對沒肉的粉腸,或者蒜味過於濃郁的紅腸,大家都更願意吃香料更多、味道偏甘的幹腸,和鮮美彈滑、又帶著松仁清香的小肚。

講究的幹腸都會被切成斜斜的薄片,而松仁小肚則是2、3釐米的厚片。前者會使肉片有種入口即化的錯覺,而後者則會使口感更加豐腴。

哈爾濱的小肚,還是屬正陽樓做得好吃。

1982年,相聲大師侯寶林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邀請。為籌備《侯寶林談相聲》等書籍出版事項,在哈爾濱和平邨賓館小住時,也非常喜歡正陽樓的松仁小肚。

哈爾濱年節必備:是肉卻成不了主菜,加糖熏製卻淪為小孩零食?

原因可能是松仁小肚的做法,本來就源自北京的“風乾小肚”,所以口味上更容易接受吧。

現在北京的松仁小肚,老字號燻醬鋪“天福號”的比較有名。

但我沒嘗過,只吃過一次稻香村賣的。感覺和哈爾濱正陽樓的不太一樣。

皮沒有正陽樓的脆,也不是像哈爾濱正陽樓賣的那種是偏乾的棕黃色。不知道是不是沒有燻烤過,或是燻料用得不太一樣。肉也沒正陽樓的實,松仁也不夠大。但整體味道還是不錯的。

哈爾濱正陽樓創始人王孝庭,當年當學徒的店叫“福星齋醬肉鋪”。不知道和天福號有沒有什麼關係。

倒是他當過夥計的天寶樓醬肘鋪,現在還繼續在天津做著熟食生意。

說起來,“松仁小肚”其實是種由食品傳播地,反過來對食品原產地產生了重大影響的食品之一。

哈爾濱年節必備:是肉卻成不了主菜,加糖熏製卻淪為小孩零食?

因為這種在小肚裡加松仁,並且用加了糖的燻料燻烤,這種曾經在全國一度流行過的松仁小肚做法,其實起源於哈爾濱的正陽樓。而非北京的“風乾小肚”或山東臨清的“下凡肉”。

當年從北京學習了醬肉手法,又在哈爾濱開起了燻醬鋪子的王孝庭,因為當時學會的菜品口味多數偏“南”,並不適合大多數本地人的口味,於是進行了一番改良。

而松仁小肚,就是在這種改良下誕生的。

松仁是黑龍江本地特產之一。而用加了糖的燻料燻烤肉製品,則是當時“旅哈”的眾多外國人帶來的烹飪技法之一。

哈爾濱的正陽樓曾經輝煌過,也曾經沒落過。甚至連名字,都是仿照北京正陽樓起的。

哈爾濱年節必備:是肉卻成不了主菜,加糖熏製卻淪為小孩零食?

但是哈爾濱正陽樓改良的幹腸和松仁小肚,已經徹底融入了哈爾濱人的生活。哪怕現在過年做燻醬拼盤的時候,有些人已經不再特意去買正陽樓的松仁小肚了。哈爾濱正陽樓也仍在堅持把小肚皮燻得脆脆的,也仍然是眾多松仁小肚裡,松仁最大的那個。

雖然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哈爾濱年宴上的燻醬拼盤,已經從曾經的“硬菜”,淪為“陪席”。但松仁小肚,這個承載了幾代人兒時過年美好回憶的特色小吃,今天依舊會伴著我們慢慢老去。

雖然松仁小肚已經不再珍貴,但或許它也會成為下一代哈爾濱人的年夜飯回憶。

——————

如果你喜歡,記得點下關注。各種美食攻略、故事,關注“春秋兒絮語”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