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不負春光,這其實不是我心裡的開場白。

因為太安逸。

我至如今還是想象著未來也許有的。如草原的青稞酒和達達的馬蹄聲伴著牧風的原生態。也有木樨與地板相碰送來的鮮魚生和滋滋生煙的牛排。冬日溪流也沒有完全消釋,小雪變成如雨如霧一樣地籠罩著山村,我這的頭頂上卻有一絲白煙呼呼從煙囪冒同來。想了許久的荷蘭,因為憶起餘秋雨的《行者無疆》。我掃過東歐,北歐和中歐,過了巴黎和巴塞,迫切想要再翻一翻我不久前剛踏過的石磚。

荷蘭主要的城市有首都阿姆斯特丹,中央政府所在地海牙以及世界最大商港鹿特丹。關於它的關鍵詞很多,正負面均沾,耳熟能詳的風車創造過的奇蹟、鬱金香花海、木鞋與製造、大麻、性都等等。我們這一趟行程,儘管沒有去海牙,也算橫跨荷蘭“南北”,基本上囊括了荷蘭印象中全部關鍵詞。唯獨天氣,大風,天氣,大風,一陣烏雲一陣藍天,一陣春風溫柔一陣臉見高原紅……

阿姆斯特丹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這裡沒有什麼顯眼的高大建築,一切美麗都是平直的,幾乎被綠得發白的樹叢遮擋。它是一個看著遠比拍出來美麗得多的地方,並且,在我看來,更美麗的東西是在單車之上。街頭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腳踏車,而這種曾經是中國人必備的出行工具如今已經成了歐洲人的最愛,荷蘭則是歐洲腳踏車最多的國家。阿姆斯特丹有73萬多居民,單車擁有量高達60萬輛——這還不算上千輛腳踏車出租的數量。他們40%的交通工具是單車,專用單車道總長400多公里,全世界唯一的腳踏車存放樓就在火車站旁邊。上班族、警察、郵差、父親和嬰兒,母親和雙胞胎……男女老幼,統統都在騎車。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阿姆斯特丹運河

阿姆斯特丹原來這麼通透、簇新、開闊。我以為它市內160多條運河與街巷、小橋纏繞,該像他人口中的威尼斯,城市呈下陷的沉重擠迫狀,有些髒舊,遊客如織。但它不是,新區有寬闊的河道和公寓樓,昂貴的公寓和廉租房混在一起,外觀都一樣漂亮;十多層的巨大客輪停在近處,小小的船屋上植滿鮮花,人們在船上曬衣服,透過窗戶,可以清楚看見房間裡靜謐的沙發和書架,餐桌上擺著的水果。而古老的運河區,老式山形牆房子依然鮮麗,和新的一樣。光照很強,映著河面,反射在迅速經過的人們的單車上。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這座傳統建築是阿姆斯特丹的核心,儘管年代老舊,但是相關告示裝置還是很高科技。這裡不僅是鐵路和巴士的連線中心,還是一個輪渡碼頭以及海港,而這是你從鐵路另一邊的建築看過來看不到的地方。對一個初到者而言看著是比較混亂的,但你不用花很長時間就能找到路,而且這裡有很多工作人員能夠回答你的疑問。從這個地方出發,你可以去阿姆斯特丹的任何地方。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

水壩廣場

從中央火車站順著人流過路口走五分鐘,你就能看到小尿童薯條店 Manneken Pis,自稱是荷蘭排名第一的薯條店。我們吃了畢生最大的一份炸薯條,大薯條果然是甩開麥叔叔肯爺爺幾條街,記住在荷蘭,吃薯條配蛋黃醬是官配哦,當然也有蕃茄醬可以選啦。不過阿姆除了魚漢堡牛奶薯條,實在也沒有什麼可以吃的了,最後只好混跡在Thai 餐廳。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荷蘭國立博物館

國立博物館

網址:https://www。rijksmuseum。nl/en

從中央車站乘坐2路或者5路有軌電車。

荷蘭是世界上博物館密度最高的國家,有各類博物館、美術館2000多座。阿姆斯特丹也因為擁有許多博物館,而享有《博物館之都》的美譽。要看完所有的博物館需要的時間無可知量,大多數的人只能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其中公認最值得參觀的就是國立博物館。提起它,就不得不提我們仰之彌高的繪畫大師梵高和倫勃朗。

PS: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有自己的APP, 名字Rijksmuseum。內含多種語言,包括中文。

主要功能是語間導覽,輸入作品對應數字它會給你講故事還偶爾有玩笑。總之,在荷蘭逛博物館很享受,比如國立博物館可以吃飯喝茶,wifi速度驚人的快(我還在排隊時上了淘寶),並免費提供存包等服務。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荷蘭國立博物館

博物館廣場

國立博物館座落在綠意處處的花園之中,對面是音樂廳,附近還有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梵高博物館。典雅的建築外觀十分吸引人,館內最為知名的收藏就是十七世紀荷蘭畫家倫勃朗的作品。二樓的中央畫廊的榮譽廊除了倫勃朗,其它幾位荷蘭黃金時期的著名畫家,如維梅爾、詹斯汀及法蘭斯哈爾斯的作品都在這兒展示。

倫勃朗的作品數百年來受到人們稱道,尤其是他最擅長的光影畫法,讓他的許多畫作極富生命力,也屬於他個人的特殊風格。其中最為人熟悉的畫作《夜巡》,是當時他為市民保衛隊所畫,這幅作品是為裝飾保衛兵集合大廳之用,無論在構圖或是光線的處理技巧上,無疑也是荷蘭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創作。——摘自網路

國立博物館內除了繪畫作品的收藏,一樓還有傳統工藝品展出如陶瓷器、玻璃藝品及銀器等頗為可觀。甚至來自遙遠中國同西的佛像,這多少讓這座城市有些驕傲,雖然現在不算差,想當年更是濶的呢!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阿姆斯特丹紅燈區

夜晚運河兩岸依舊是普通的白熾路燈,只是熒光紅的櫥窗和搖曳其中的半裸女郎太勾目光。當地法律規定,不允許拍攝櫥窗。於是相片裡的紅燈區就生生少了那份性感誘惑,顯得冷清。但其實對於身為妹子的我來說:er,大多數只是嚼著口香糖的內衣模特,比維密年展還是差點……只是每當身邊三五成群的男士們路過,聽到櫥窗裡篤篤敲著玻璃的聲音,眼角也溜過她們唇畔眉梢豔麗的笑容和驟然生動的豐腴體態,這一時實在不知道該駐目暗賞還是扭頭溜走。然而多數晚飯剛過就浪蕩在紅燈區主街的也不是什麼大主顧,擺明也就來飽眼福的。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名聲在外的紅燈區。

在阿姆斯特丹, 除了風景之外,著名的當然是紅燈區和大麻。白天的紅燈區像所有歐洲城市的街道一樣,是安靜的安寧 的安逸的。

阿姆斯特丹紅燈區

相傳最初紅燈區興起,就是因為運河密佈的阿姆斯特丹港聚集著隨遠航船隻從世界各地來的水手們。傳說中最飢渴的群體滋養著這個最開放的城市。如今荷蘭雖然不再是商業大國海上霸主,只是那一抹紅與熱還是留了下來。即便一個過路的妹子也能嗅出空氣裡瀰漫的不止是情色的味道。直到終於走出主街,在另一條冷清的街道邊,隔著另一條運河,看到另一扇簾幕之後的熒光紅窗,才驟然覺得,是了,也沒有什麼不同。你拿不準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夜的她們,她們卻十分清楚 地無視了你。一扇掛了簾的窗和幾盞燈,一樣的水波盪漾,於你是風景,於她是食糧。你和她們都一樣要奔波生計,甚至有時也難免自嘲地想,人家身材可比你好。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庫肯霍夫公園就在阿姆斯特丹西南處的小城Lisse, 來這裡的意義就是鬱金香了。1949年開始了第一次的發展,每年長達兩個月的花期,足以讓賞花之人大飽眼福。跨進公園大門,即刻就進入了鬱金香之海。不過作為一個著名景區,有種類似於國內的喧囂。儘管如此,也還是可以來看一看園林景觀的。沿著花間步道緩緩前行,道路旁、草地上、水渠邊,整個花園的佈局會越走越深越走越遠,琳琅滿目的鬱金香千姿百態、色彩紛呈,幾百萬株爭相開放。每種花都被賦予了富有趣味的名字:卡門,弗朗明戈,桑巴,國王之血,阿瓦隆……不知最初起名的人是隨手拈來,還是別有深意。

庫肯霍夫公園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庫肯霍夫公園

庫肯霍夫這個地方15世紀時原本是一位女伯爵(Countess Jacoba van Beieren)的狩獵領地,當時她在後院種植了蔬果草藥等烹調食用的植物,並將此地命名為庫肯霍夫Keukenhof。這個詞在荷蘭語的原意是“廚房花園”,也就是“keuken(廚房)”與“hof(花園)”兩個詞結合起來的意思。1830年,荷蘭聘請德籍的園藝師設計庫肯霍夫公園的藍圖,公園整體的景觀設計以英式風格為主。直到1949年,一群花農想創造一個開放式的花卉展覽場地,於是計劃將庫肯霍夫這個地方規劃成可以讓花朵自然生長、吐蕊的花園。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在花田丈量一段春光

庫肯霍夫公園

記得曾經有人說,即使沒有去過荷蘭,但似乎人人腦海中都會存在一幅無邊無際的鬱金香花海圖。而做為資深花痴,怎以可能放過在花海中騎行。在騎行之城阿姆斯特丹,裝扮成各種花色的腳踏車已不再是代步工具,更是這風景中的重要元素。花田邊天色晴朗,藍天白雲春風拂面,遠遠就能看到濃豔的色彩,點綴著工作著的花家與拖拉機。一望無際的花田中,每年有幾十億株鮮花從此地飛往全世界,而其中鬱金香就有一大半。曾看到網上的資料統計,如果把這些鬱金香全部排列起來,能夠圍著赤道繞7圈。試想一下:藍色的地球戴上一串色彩斑斕的鬱金香花環,該是怎樣的妖嬈。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庫肯霍夫公園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這種花,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莫名的魔力讓園藝學家熱衷於品種改良,它那稀有的球根,讓無論皇族還是顯貴,乃至一般百姓都為之痴迷、瘋狂,然而這種瘋狂甚至導致了17世紀荷蘭證券市場的崩潰,無數人為此傾家蕩產,這便是歐洲人稱為“魔幻之花”的鬱金香,它不僅讓人賞心悅目,還“成就”了史上最早的投機泡沫,以至於日後的投機狂炒的眾生相被簡約成一個專用詞——“鬱金香狂潮”(Tulipmania)。

不過今天,在“鬱金香國度”荷蘭,其揹負的歷史陰影已經散去,這種魔力之花帶給人們的只有喜悅和快樂。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在這裡,無論用何形容詞都會感到詞不達意:奼紫嫣紅、爭奇頭豔、奪人心魄、絢爛嬌豔、賞心悅目……你只能感嘆自己詞彙的匱乏。從未見過這麼多姿多彩的鮮花,從未目睹這麼多眼花繚亂的色彩。

披著春風,帶著春光,看滿地鬱金香把天空映成王彩斑斕。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桑斯安斯風車村

有一種風景,靜靜地豎立在地平線上,遠遠望見,彷彿童話世界一般,那一刻便註定你不能忘記,不能忘記她底襯的國度:這就是風車,荷蘭的風車。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好久以來,人們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荷蘭的風景,總是看到地平線上豎立的風車。風車是荷蘭那有著寬廣地平線和飄滿迷人云朵風景中的佼佼者。也是荷蘭民族的驕傲與象徵,也是荷蘭文化的傳承與張揚。從正面看,風車呈垂直十字形,即使它休息,看上去也仍是充滿動感,彷彿要將地球轉動。這種印象給親臨此地的人,都留下無 法消逝的記憶,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人們稱風車是荷蘭的“國家商標”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因為地勢低窪,荷蘭總是面對海潮的侵蝕,生存的本能給了荷蘭人以動力,他們築壩圍堤,向海爭地,創造了高達9米的抽水風車,營造生息的家園。1229年,荷蘭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座為人類提供動力的風車。漫長的時期,人們採用原始的方法加工輾磨穀物,最初是手工體力操作,以後是馬拉踏車和以水力推動的水車,之後才是借風力運轉的風車。因為荷蘭平坦、多風,因而風車很快便得到普及。需求的迅速增加,又帶動了風車技術的改造。風車的用途也不再侷限於輾磨穀物,而是發展為加工大麥,把原木鋸成桁條和木板,製造紙張,還從各種油料作物如亞麻籽、油菜籽中榨油,還把香料磨碎製成芥末。儘管用途多多,人們還是更願意記住從 前歐洲流傳的這句話:“上帝創造了人,荷蘭風車創造了陸地。”的確,如果沒有這些高高聳立的抽水風車,荷蘭無法從大海中取得近乎國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沒有後來的乳酪和鬱金香的芳香……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安娜保羅娜

Anna Paulowna 鮮花馬賽克,風信子的魔法

因為網路上面一張比利時攝影師從飛機上拍到的花式地毯圖片,Anna Paulowna就從此刻入我的心裡。相比盛名在外的鬱金香花園,荷蘭人用風信子作為主花材製作的鮮花馬賽克更讓人驚歎。火車到達後過鐵軌往左一直步行,就可以看到一個小教堂和租腳踏車的地方。之後最好沿河騎行或者步行,很快就能到達中心地帶。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每年五月份,位於北部的花田小鎮安娜。保羅娜都會舉辦每年一屆的“鮮花馬賽克”展覽(意為“花開的日子”)。所謂鮮花馬賽克,不是指用鮮花做馬賽克,而是將鮮花好似馬賽克那樣密密麻麻的組合起來。荷蘭人用這樣的方式發揮著他們的藝術天賦,用數萬朵花瓣組成各式各樣美麗而有趣的參展作品。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馬爾肯

朱自清筆下的荷蘭小漁村Marken:

(Marken)島,是個小村子。那邊的風俗服裝古里古怪的,你一腳踏上岸就會覺得回到中世紀去了。乘電車去,一路經過兩三個村子。那是個陰天。漠漠的風煙,紅黃相間的板屋,正在旋轉著讓船過去的轎,都教人耳目一新。到了一處,在街當中下了車,由人指點著找著了小汽輪。海上坦蕩蕩的,遠處一架大風車在慢慢地轉著。船在斜風細雨裡走,漸漸從朦朧裡看見馬鏗島。這個島真正不滿眼 ,一道堤低低的環繞著。據說島只高出海面幾尺,就仗著這一點兒堤擋住了那茫茫的海水。島上不過二三十份人家,都是尖頂的板屋;下面一律搭著架子,因為隔水太近了。板屋是紅黃黑三色相間著,每所都如此。島上男人未多見,也許打漁去了;女人穿著紅黃白藍黑各色相間的衣裳,和他們的屋子相配。總而言之,一到了島上,雖在黯淡的北海上,眼前卻亮起來了。轉自《朱自清-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因為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於是到處晃盪,而這裡,正是適合晃盪消磨時間的一個好去處。村子裡的房子都很漂亮,荷蘭人又不喜歡拉上窗簾,於是,從村中小巷穿過,可以透過窗戶看到各家的裝飾和擺設,就有了想有一個自己的家並在想 象中把它裝扮起來的衝動。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後面的汽車站(其實是一個樓),風景真的美美的。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沃倫丹

逛完Marken後,我們從這裡輪渡去Volendam。

Volendam的名氣不僅來自它天生淳樸的北海漁村風情,更是保持著傳統的房屋建築,一律都是綠色的房子金色的瓦,據說只有正統的荷蘭人才能居住此地。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作為歐亞大陸橋的西橋頭堡和歐洲最大的海港,印象中這個名字總是和上學時期的地理聯絡在一起。當年也曾花了不少工夫來背,現今腦中的資訊卻是所剩無幾了。拋開這些,鹿特丹本身是個讓人覺得異常舒適的城市。如果不是因為風車的行程,或許應該多在這裡消磨一些時光,抱著相機好好的拍一拍這裡創意的現代建築,沿著碼頭散步,多看一看夜幕之中的天鵝橋老港口。

鹿特丹

或者參透鹿特丹人存留於日常中的小樂趣,多去逛逛市政廳廣場的集市。長僅500米的街道兩旁進駐500家以上的攤販,這是荷蘭規模最大的集市。荷蘭特產乳酪、木鞋以及代爾夫特陶器在此都能以不高的價位得手,用點心思和腦筋的話,能淘到頗有價值的古董和實用和觀瞻兩相宜的的歐式日用百貨。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鹿特丹立體方塊屋

立體方塊屋,就在blaak站。建造於70年代,方塊屋以45度傾斜,每間屋子代表一棵樹,所有方塊屋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座”城市森林“,向遊客開放,而且這裡還有一間青旅。也只有藍天才配得上它的美。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代爾夫特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每次聽到周杰倫的《青花瓷》,腦海裡總是浮現出一絲清秀素雅,古樸沉靜的美。

在荷蘭的小城代爾夫特,青花瓷同樣家喻戶曉。荷蘭有五寶,除了風車、乳酪、木鞋和鬱金香外,最出名的就是代爾夫特藍了。說起皇家代爾夫特,它的珍貴等級和我國的汝窯瓷不相上下,堪稱荷蘭的國家珍寶。原諒我一直被鬱金香和風車所矇住了眼睛,所以就算到去前,關於代爾夫特皇家藍,我也是第一次聽說。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其實代爾夫特小鎮就像一個小型的阿姆斯特丹,鎮上運河交錯縱橫,寧靜的街道由卵石鋪就,空氣中瀰漫著寧靜悠閒的氣息。荷蘭著名畫家約翰內斯就是代爾夫特小鎮人,人們能在他的許多畫作中感受到代爾夫特小鎮獨有的、寧靜舒適的氛圍。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小孩堤壩

小孩堤防,距離鹿特丹16公里,之所以叫小孩堤防,據說在15世紀發生大洪水時,一個睡在搖籃裡的小孩漂到了這裡,成就了小孩堤防的大名。小孩堤防視野很廣 闊,相比於商業化的庫肯霍夫公園,這裡更好地保留了原有的樣貌,是個適合散心的安靜去處,隨手拍一張就是絕佳的明信片。雖然經過了近300年的歲月,這些古老的風車已經不再具有原本的功能,但經們依然是這個國家的標誌。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荷蘭羊角村

羊角村又有<綠色威尼斯>之稱,也有人稱它是荷蘭威尼斯,因為水面映像的都是一幢幢綠色小屋的倒影。這裡房子的屋頂都是由蘆葦編成,這可是比任何覆蓋屋頂的建材都耐用,便用年數少說40年以上,而且冬暖夏涼、防雨耐曬。

可是這種現在被奉為富人才有條件使用的綠色建材——蘆葦,從前卻是窮苦人家買不起磚瓦而用來的替代品。現在蘆葦的價格為磚瓦的幾十倍。而這裡的地價也早已水漲船高,所以現在這裡大部分的居民大多是醫生、律師等高收入的職業人群。當地人總說,如果你年輕,那麼就住不起羊角村。

體驗羊角村的“鐵人三項”

來到羊角村,有三件事must do!當你完成這獨一無二的“鐵人三項”時,就會發現羊角村的真正迷人之處是什麼。

蘆葦屋品荷式悠閒下午茶

羊角村的房屋也是一大特色。其屋頂由當地蘆葦做成,冬暖夏涼、堅固耐久,簡直像世外桃源的農舍般。別小看這些蘆葦小屋,它的價格竟然是普通磚瓦的10倍。一座座如同大蘑菇的民居坐落於河道兩岸,或紫或白的大朵鮮花與院中擺放的幾個大小不一的彩陶以及白色桌椅相映成趣、別具匠心。午後暖暖的陽光下,每間旅舍的小院裡都不會少了咖啡與茶的愜意。如果有機會住在德榮旅館,宛若古董傢俱收藏店的裝飾和祖傳的美味洋蔥湯,一定會給你留下獨特而完美的回憶。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

海平線以下的伊甸園——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