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海報直擊丨送別袁隆平:未曾謀面的民眾現場淚流滿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吳軍林 解強民 湖南長沙報道

5月24日上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在湖南長沙明陽山殯儀館銘德廳舉行。數以萬計的民眾自發來到殯儀館,送他最後一程。

海報直擊丨送別袁隆平:未曾謀面的民眾現場淚流滿面

群眾走向袁隆平悼念廳

在走向袁隆平群眾悼念廳的隊伍中,一位女士靜立沉思,豆大的眼淚從眼中流下。她是位1996年出生的護士,上完夜班交班後,趕到殯儀館弔唁,“雖然從未謀面,但對袁院士有種親人的感覺,他永遠離開了我們,悲痛。”

海報直擊丨送別袁隆平:未曾謀面的民眾現場淚流滿面

群眾向袁隆平獻花

現年65歲的江女士,特地從四川趕到湖南為袁隆平送行。“我是50年代生人,我們餓過肚子,所以對袁老有種恩人的感覺。”她哽咽著說,“袁老是個一心為了人民的人,為了我們的飯碗奮鬥一生,所以我們很感激他。袁老一路走好,您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周延濤是一名消防員,曾因見義勇為獲得褒獎,見諸媒體報道。此次,他專程從廣東韶關趕來,送別袁隆平。他說,他是湖南人,是農村孩子,不管多遠,都要回來為袁爺爺送行。爺爺和爸爸都跟他說過,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讓家裡吃飽飯。

海報直擊丨送別袁隆平:未曾謀面的民眾現場淚流滿面

自發悼念袁隆平的群眾

楓樹山大橋小學的三年級學生小李,昨天上課外班結束得晚,沒能趕過來,但他發自內心想為袁隆平送行,所以今天請假過來。在他心中,袁隆平是個為國家作出貢獻、為人民造福的人,要學習這一點。

海報直擊丨送別袁隆平:未曾謀面的民眾現場淚流滿面

家長帶著孩子送別袁隆平

5月22日,91歲的袁隆平去世以來,各地群眾自發到殯儀館悼念。在殯儀館為他設定的群眾悼念廳——明陽廳,廳門口兩側已擺滿鮮花,後來者只能將花擺在臺階下的草坪上。現場一位維護秩序的志願者告訴記者,有個年輕男孩,獻完花後,把頸上的項鍊摘了下來放到花上。他想把項鍊指給記者看,卻因鮮花層層疊疊太多找不到了,“是條銀項鍊,吊墜是小雛菊的樣子。”

海報直擊丨送別袁隆平:未曾謀面的民眾現場淚流滿面

明陽廳外草坪上擺滿鮮花

一位劉姓花店店主說,袁隆平去世後,店裡頻繁接到外地的訂花電話,其代為向袁隆平獻花已超過200單。因店裡黃白菊花沒貨,取消了500多單。今天,他拿著100多單的鮮花來到殯儀館,有菊花,也有不得已改用麥穗代替的,顧客有上海、福建等地的,也有遠在澳大利亞的。

海報直擊丨送別袁隆平:未曾謀面的民眾現場淚流滿面

明陽廳外草坪上的鮮花

湖南日報今日報道顯示,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發明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技術,獨創了“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創立了雜交水稻學科,培養了一大批雜交水稻專家和技術骨幹,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雜交水稻理論和應用技術體系。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透過的決議,將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與推廣,同氫彈試驗和人造衛星迴收成功等一道列為我國科學技術取得的重要成就。2018年,袁隆平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前述報道稱,袁隆平作為農業科學家,70年如一日,矢志不渝,憑著頑強的毅力和決心,全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科學研究。據統計,雜交稻自1976年推廣以來,種植面積累計達到90億畝,累計增產稻穀8000多億公斤。每年因種植雜交稻而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8000萬人口。袁隆平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事業。全球共有4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水稻,中國境外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