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治療癌症不只是腫瘤科醫生的事

人們通常認為,腫瘤科醫生和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應當關注癌症,其實不然。

治療癌症不只是腫瘤科醫生的事

各科醫生都應當關注癌症

20世紀後期,臨床醫學繼劃分為內、外、婦、兒科之後,又進一步細化分科,例如內科系統又分為呼吸、心血管、消化、腎臟、血液、內分泌、風溼免疫、神經等專科。其後,每個專科又分為不同的亞專業。

這種日趨精細的分化,讓每個醫生可以集中精力鑽研一種或幾種疾病,提高診治水平。然而,其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即形成管狀視野,使醫生缺乏對疾病的整體認識。

在這種“久分缺合”的思維模式影響下,不少醫生形成了這樣的錯誤觀念:我不是腫瘤科醫生,診治腫瘤與我無關。這些醫生平時對於惡性腫瘤的知識、學科進展缺少關注,因而在臨床診治中對腫瘤相關問題也很少考慮。

這種情況是很可怕的。很多癌症患者在出現不適症狀後,往往先到相關科室就診,而不是腫瘤科。如果非腫瘤科醫生對於各種癌症缺乏清醒的認識,那麼當癌症患者前來就診時,尤其是當患者的症狀不明顯或不典型時,臨床醫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容易忽略一些疾病線索,更不會想到開具相關的檢查,誤診和漏診在所難免。

據腫瘤科專家報告,目前我國排名前五位的惡性腫瘤患者到腫瘤醫院就診時,85%已屬於中晚期。腫瘤科之外的醫生,如平時對癌症有所關注、有預警,可能有望在患者疾病早期及時發現苗頭,並予以關注。

因此,筆者呼籲,所有相關科室的醫生應當深入認識癌症,瞭解癌症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手段,特別是相關學科的進展。

別忽視癌症患者心理健康

人在患病時,往往有複雜的心理活動,尤其是當罹患癌症之後,其內心更為複雜和沉重。從這個角度來說,心理治療應當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不亞於藥物等治療。因為疾病,患者寢食難安、度日如年,這種壓力對其身心帶來嚴重損害,甚至還可能為治療帶來不利影響。

這方面有兩個問題需要討論。

第一,癌症患者的知情權問題。知情權是患者的重要權利之一,癌症患者也不例外。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一個人患了癌症,家屬一般會選擇千方百計隱瞞真相,生怕患者無法承受患病的心理負擔,而引發其他意外。

筆者在多年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肺癌患者進入診室前,家屬少不了把我們先拉到一旁,囑咐再三:千萬不能讓患者知道真實的診斷結果。

我們對此完全理解和同意。但其實,患者早晚都會知道自己的診斷結果,也終將有一天要面對嚴酷的現實,早知道可能比晚知道會更好一些。但是,患者家屬卻並不這麼想。

筆者所在科室常年堅持對慢性病患者進行科普教育。幾年前,在一次發醫學科普教育通知時,工作人員誤將通知直接發給了患者本人。患者之前一直被家人瞞著,當他知道了患病的真相後,情緒反應很強烈。家屬對此大為不滿,責怪醫務人員不負責任。

平衡各方需求的確不是易事。既要尊重癌症患者的知情權,又要保證患者和家屬不出現意外,還要避免因告知不當而引發的一系列糾紛。在這個過程中,對醫務工作者的溝通技巧是個考驗。醫生應本著慎重行事的原則,個體化、循序漸進地與患者和家屬進行交流。

第二,關於發揮患者組織作用的問題。隨著社會發展,在癌症治療和康復過程中,除了患者、家屬、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外,還有多種形式的癌症患者組織也在發揮重要作用。例如1989年成立的“上海癌症康復俱樂部”,1993年成立的“北京市抗癌樂園”等。這些組織舉辦了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讓患者和家屬不僅可以交流心得體會、治療經驗,還可以互相鼓勵、互相幫助。這是醫療機構和家庭的外延和補充。

作為醫生,我們也應參考這些互助組織給予患者幫助的形式,及時向患者和家屬介紹目前癌症治療的新進展,提高他們對抗癌症的信心。

其實,目前許多癌症患者經過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能夠長期帶瘤生存,可以和慢性病患者一樣享受生活的樂趣。醫務人員和各級衛生行政管理機構,對於這些患者組織應當給予應有的關注、支援和指導,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之,醫生在為患者帶來治療方案的同時,也需要在更廣闊的背景下,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指導,全面關注癌症患者的康復。

做好癌症預防需多方攜手

努力做好各種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預防,日益受到各界重視。這一點在癌症領域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

前幾年,美國心臟病協會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有個生動的比喻:如今的醫生都好像聚集在一條氾濫成災的河流下游,花掉大量經費,使用各種打撈落水者的先進技術,同時還不斷地苦練打撈落水者的本領。結果事與願違,一大半落水者都遇難了,而被打撈上來的人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越來越多。事實上,與其在下游打撈落水者,還不如到上游去築牢堤壩,讓河水不再氾濫。作為醫生,我們不能只滿足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應當防患於未然,避免更多的人“落水”。

除了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提高公眾的認識之外,各級衛生管理部門應下決心,拿出具體措施,從根本上解決癌症的預防問題,包括全面控煙,治理大氣汙染,保證水源和食品安全,倡導全民健身,提高癌症的早期診斷水平等。政府也須在預防篩查方面加大投入,切實提高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率。

防控癌症的戰線必須前移,政府、醫生和新聞媒體應當積極行動起來,把權威的科學資訊傳播給大眾,把健康知識轉變為老百姓的健康行為。

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教授 何權瀛

編輯:張方飛 胡彬

稽核:徐秉楠 閆龑

治療癌症不只是腫瘤科醫生的事

治療癌症不只是腫瘤科醫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