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放豬幾十年 七十高齡步步高昇成丞相 靠的卻是小人伎倆

公孫弘是漢武帝時的丞相,他當官發跡的很晚,到了七十多歲時才開始受到重用,不到兩年就爬上了丞相的高位,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麼,既然他早年做官,一直不順,為什麼到了晚年反倒青雲直上了呢?他究竟是靠什麼步步高昇的呢?

放豬幾十年 七十高齡步步高昇成丞相 靠的卻是小人伎倆

公孫弘是山東人,年輕時當過獄吏,因為因犯過錯被貶到東海邊去放牧,一放就是幾十年。到了四十多歲時,公孫弘閒來無事,開始揣摩儒家經典要義。

漢武帝即位廣召天下賢能之士。此時的公孫弘已經六十多歲了,仍舊被徵為博士。可不久就因出使匈奴,沒有完成使命,而再次被罷官了。

轉眼又是十年,公孫弘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耄耋老人了。都這歲數了,他也不打算再次人仕了,可他所在的郡國又一次在徵召文學博學之士時推薦了他,公孫弘百般推辭而不得,於是就應召了。

放豬幾十年 七十高齡步步高昇成丞相 靠的卻是小人伎倆

這一次,有了之前數十年在官場的經驗積累,公孫弘終於悟出了升官的道理。他摸準了漢武帝的心思,公然鼓吹皇帝的生活越奢侈越豪華越好,臣子則應該越清廉越節儉越好。公孫弘還身體力行,自己身蓋布被,少吃肉,厲行節約。他的表現和言行迎合了漢武帝自己想做去不敢做的心理。公孫弘這樣的和漢武帝知心,為他們的君臣一拍即合建立了思想認識上的基礎。

多年來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得公孫弘老於世故,善於察言觀色,心口不一。漢武帝雄才大略,聽不進去反對的意見,所以公孫弘每次提建議時,都是隻說個開頭,不作結論,讓漢武帝自己去定奪品評。反正就一句話,只要漢武帝不準的,公孫弘絕不固執己見,絕不和漢武帝爭論。

放豬幾十年 七十高齡步步高昇成丞相 靠的卻是小人伎倆

這樣的做法,日積月累,漢武帝覺得公孫弘老實敦厚,能夠用儒術融會貫通於政事,於是益發的信任公孫弘了,越來越器重他。兩年之間,公孫弘升為左內史,後來又升為御史大夫,直到登上丞相的高位,封為平津侯。

不過,公孫弘心地狹窄,心理灰暗。看上去和正人君子一樣,實際上背後下黑手。表面上與人家和和氣氣,暗地裡使出各種手段進行報復,這是典型的小人啊。

在公孫弘青雲直上的過程中,必然也曾遇到過政敵的進攻。比如汲黯,就多次揭露公孫弘的本來面目。可是,公孫弘每次都能巧言善變,引經據典,自圓其說,並且其他大臣也都對他上下維護,使汲黯無言可對。

公孫弘整治董仲舒,就體現了他的“小人”一面。大歷史學家劉向認為董仲舒比其功業要遠遠勝過於管仲和晏嬰。而自己和他相比較,自然更差,這種說法一出,可讓公孫弘妒火中燒。

放豬幾十年 七十高齡步步高昇成丞相 靠的卻是小人伎倆

小人麼,公孫弘給董仲舒下了絆子。漢武帝胞兄膠西王,如野蠻人一樣,殺人當做兒戲,甚至動輒殺害朝中的大臣。於是向皇上舉薦,說只有董仲舒才能當膠西王的相國。借刀殺人,幹掉董仲舒。

董仲舒只好接旨赴任,一肚子的苦說不出。還好膠西王為人雖陰狠,但是他聽說董仲舒是當時宣告遠播的大儒,沒有為難他。而董仲舒本人又處處謹慎從事,終於保得性命。後來以因病免職告退,得以脫困。

從這些事情中就可以看出,公孫弘並非真是個謙讓有禮,寬容大度的人。

放豬幾十年 七十高齡步步高昇成丞相 靠的卻是小人伎倆

公孫弘是第一個以布衣的身份,登上三公之位的人,又是第一個以丞相而封侯的人,於是,天下人讀書蔚然成風,影響了漢朝的學術文化和社會風尚,士子們紛紛以公孫弘為楷模和榜樣。可是,他的為官之道,也給社會帶來了負面效應。他曲意奉承,客觀上縱容了漢武帝的慾望,導致鉗制人口,堵塞言路,逶成漢朝的國力大衰,而且,公孫弘的阿諛奉承和苟合保官,開啟了丞相尸位素餐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