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端午節將至,農村俗語:“不怕七月鬼,就怕端午水”,是啥意思?

端午節即將到來,所謂“端午”也就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叫做“重午”。因為五月也是干支歷中的“午月”,古人把午月的第一個午日叫做“重午”。農村有句俗語說:“不怕七月鬼,就怕端午水”,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端午節將至,農村俗語:“不怕七月鬼,就怕端午水”,是啥意思?

以前人除了對天地的信仰之外,另一種信仰就是對祖先的崇拜,隨之而產生了很多祭祖的節日,其中以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最為重要,被稱為三大“鬼節”。清明節是春耕之前,帶著供品去墳頭祭拜先人。寒衣節就是農曆的十月初一,寒冬將至,人們都要去先人送一些過冬的衣服,所以被稱為“寒衣節”。

端午節將至,農村俗語:“不怕七月鬼,就怕端午水”,是啥意思?

那麼中元節也就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就有孟秋祭祖的習俗。因為七月是秋季的第一個月,在干支歷中叫做申月。古人認為,每個季節都有主管之神,而秋季屬金為白色,對應白虎,所以主宰秋季的就是白帝,是掌管刑殺之神,因此古人的行刑,都是在秋後的午時舉行。

因為春季為少陽,夏季為老陽,秋季為少陰,冬季為老陰。也就是說立秋之後,陰氣開始上升,但是人們又怕陰氣過重而傷到人,所以又選擇在一天中陽氣最盛之時,那就是午時三刻。

端午節將至,農村俗語:“不怕七月鬼,就怕端午水”,是啥意思?

雖然七月是祖先出來活動的節日,但是祖先是會庇佑後代子孫的。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那都是人們心理產生的一種恐懼而已,所以是不用害怕的。人們常說:“我怕鬼,鬼卻未傷我分毫,我不怕人,人卻傷得我體無完膚。”所以那隻能給人心理帶來一絲陰影,但並不會對人有傷害。

農曆的五月被稱為“五毒月”,在五月之中還有“九毒日”,分別為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這九天就被稱為“九毒日”。而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那一天則是“九毒日”之首。

端午節將至,農村俗語:“不怕七月鬼,就怕端午水”,是啥意思?

民間素有“避午”的習俗,因為五月的陽光最毒,在《論衡》中說:“夫毒,太陽之熱氣也。天下萬物,含太陽氣而生者,皆有毒螫。”意思就是靠太陽生長的萬物,都有毒素。所以五月初五就被稱為“毒月毒日”。

每到農曆的五月份,妻子都要回孃家躲避一個月,就是因為五月不能同房。民間還有“五月子”一說,意思就是五月端午生的孩子,長大後對父母不利。比如孟嘗君就是五月初五所生,剛一出生就差點被父親丟掉,是母親偷偷把他養大的。

端午節將至,農村俗語:“不怕七月鬼,就怕端午水”,是啥意思?

因為五月端午是“九毒日”之首,也就是毒氣最大的一天,所以民間還有“不喝午時水”一說,意思就是端午節那一天的午時不能打水。古人認為那個時間段的水是帶有毒素的,人喝過之後就會生病,當然這也是古人的一種迷信思想而已。

端午節將至,農村俗語:“不怕七月鬼,就怕端午水”,是啥意思?

所以就有了“不怕七月鬼,就怕端午水”一說,因為七月雖然不好,但並沒有實質性的東西存在,而端午的水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