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文匯學人|錢旭紅:當奇點和量子碰撞社會科學

21世紀的人類發展,儼然是一個高度不確定的“風險社會”。不確定性本是微觀量子世界的本質特徵,而現在宏觀世界卻有更多的表現,並急劇衝擊著包括政治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研究正規化的自我更新。

現代量子力學認為,宇宙起源於虛無中的量子漲落,起源於真空中爆發的奇點。奇點是一個體積無限小,曲率無限高,溫度無限高,密度無限大的存在。它是一切真正的原始起點幷包含著未來無限。

2005年,雷·庫茲韋爾在《奇點臨近:人類超越生物性》一書中,預言2045年奇點就會來臨,屆時人工智慧將完全超越人類智慧。而奇點之後,如果人的智慧能夠完全轉移到計算機上,死亡將變得毫無意義。與此相關,“奇點大學”“奇點研究所”“奇點峰會”也漸次出現,向世人勾畫出猶如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宏圖”,提醒人類必須嚴肅面對並深刻思考我們的未來。

明天的世界不是今天的簡單延長線,所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是在世界政治結構、技術結構、文化結構延展中的交錯裂變的“新奇點”。傳統的社會治理和政治學理論是否能夠充分、完整、有效地解釋和解決當今世代的國家治理和國際事務,跨學科研究如何在政治學科中形成、成型、發展,是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

奇點與量子如影相隨,可人們通常只將這些視為僅在微觀出現的現象或者規律,而不知道大量的當今科學事實已經證明,並且在不斷證明,量子效應不僅僅體現在宇宙大爆炸和宇觀世界,更體現在宏觀世界,甚至體現在人類的意識和社會中。我們需要超越人為的簡單的微觀和宏觀分界、超越主觀和客觀的機械割裂,認知到:在經典狀態,運用牛頓經典思維;在量子狀態,運用量子思維;關注並掌握宏觀量子效應、生命的量子效應,是從事研究和應用中的最好策略。

2015年,亞歷山大·溫特的《量子心靈與社會科學》對量子思維模式與社會科學、政治學、國際關係等學科的融合發展,有很好的描述。幾個月前,我們以學術方式,在《哲學分析》、Science(特刊)上發表“量子思維宣言”的中英文版,就是呼籲,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新的理論、方法和模式去應對,而量子思維是一個重要的切入口、一個重要的爆發“奇點”。在過去的幾百年,我們一直在被動地跟隨、追隨世界,而當今,我們第一次站在了人類科學技術和思想的前沿,很可能在量子時代站立潮頭,掌握自己的命運。如果說,過去的一百年,量子學說已經顛覆了自然科學技術和工程;那麼將來的一百年,量子思維將可能顛覆人文社會科學和藝術。我們正處在奇點時刻,在這突變的前夜。

人不是機器,國家也不是可以格式化的機器人工廠。波粒二象性在人的意識和思考中有充分體現,人就像會行走的波函式,人腦更接近於量子計算機;社會則是這些行走波函式的相干、退相干和諧振與糾纏;不久的未來,量子社會科學方法將會在經典理論失效的區域大放異彩。如果我們掌握其規律,“無為無不治”,那麼,“大制無割、善建不拔、善行無跡”,和“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如何引入量子思維這一顛覆性的思維理念和思維方式去面對傳統學科在新形勢下的窘境,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大學必須時刻審視當下的工作是否在為無限的未來做足準備,而不是抓著時代的尾巴,被拖拉裹挾向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下,多學科交叉會聚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新學科前沿、新科技領域和新創新形態將不斷被催生。學科邊界正在被迅速打破,傳統的辦學優勢已受到嚴峻挑戰,我們需要瞄準交叉前沿領域加快佈局,將疊加、糾纏、不確定的量子思維、量子邏輯、量子機率引入受制於牛頓經典思維、傳統形式邏輯的傳統學科,如此才能搶抓未來發展的制高點,進而努力構建具備中國氣象的新文科。

思維是人類隱形的翅膀,人類透過學術創新,完成一次次思維顛覆和突破,帶來一次次生產力的釋放和文明的躍升。我們需要跨越奇點困境,超越人工智慧,真正成為人工智慧的主宰。

作者:錢旭紅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編輯:陳韶旭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