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是辰山植物園“掌門人”,他想為城市保留一份泥土記憶

上海,說起“辰山”,

不同的人可能有著不同的回憶——

情侶記得春日的繁櫻如雪,

孩童鍾愛夏夜的露營探秘,

愛樂者難忘草坪飄過的旋律,

博物學家們則驚喜地發現,

珍稀的種子在這兒萌發出嫩芽,

奇花異草在這兒挨個亮相,

讓人心生希望,更感嘆自然力量……

在上海辰山植物園執行園長、

教授級高階工程師胡永紅眼中,

這才是一個植物園真正惹人喜愛的模樣。

這個從18歲起就和園林打交道的植物專家說,

一座植物園遠遠不僅是一個花園,

它要一次次去完成人類和自然關係的探索,

更要為繁華都市保留一份屬於

泥土

的記憶。

他是辰山植物園“掌門人”,他想為城市保留一份泥土記憶

他是辰山植物園“掌門人”,他想為城市保留一份泥土記憶

為植物建“諾亞方舟”

每年,浙江普陀山都會迎來大量的上海遊客。

然而,不會有人留意,在普陀山三大寺之一的慧濟寺旁,一棵孤獨的大樹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成了這個星球上的“獨苗”——由於被大量用作薪柴,且種子萌發率極低,這種學名叫做“

普陀鵝耳櫪

”的樺木科植物瀕臨滅絕。

幸好,幾年前,一群來自上海辰山植物園的科研人員,為這個物種的興盛按下了“重啟鍵”。他們發現了它,經過重新選種、培養,終於讓獨木重新成林。

這樣的故事,胡永紅還可以講很多。“在地球上,植物的滅絕速度是100年前的1000倍,幾乎每天滅絕一種。”胡永紅說,他的心願之一便是

要開展全球合作,在上海為植物建一座諾亞方舟

他是辰山植物園“掌門人”,他想為城市保留一份泥土記憶

他是辰山植物園“掌門人”,他想為城市保留一份泥土記憶

和草木,

他似乎有著天然的緣分。

他來自河南洛陽,著名的牡丹之鄉。他生長的偃師縣,則是我國的良種小麥主產區。甚至在高考前一週,他和幾個夥伴還被家裡叫回去幫著收了好幾天麥子,才走進考場。上世紀80年代,對於未來,胡永紅的想法很簡單——因為讀農林專業有補貼,他便報考了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專業。憑著與生俱來的鑽研精神,他一路從本科讀到了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畢業。

緣分將他引來了亟需啟動“綠化大發展”的上海。在上海植物園,他作為副園長,帶領團隊建起了上植第一個溫室。2004年,他借調辰山植物園任總工程師和副總經理,在新的土地上開始拓荒。不誇張地說,辰山的每一株植物,都是他“看著長大的”。

對於這位專家型的管理者來說,科研始終是最鍾愛的工作。工作25年來,他先後承擔國家和上海市科技專案50餘項,總結出系列成果,發表相關科研論文90多篇,出版專著11部,申請新品種15個,專利授權20餘項,並構建示範應用工程10餘項。他希望,植物園不僅能向公眾展示萬物百態,更能在專業領域得到認可。他聘請世界頂級科學家到辰山作為兼職教授,帶領平均年齡僅為33歲的年輕人們開展植物學、城市生態學等科學研究,助力他們迅速成長。如今,辰山植物園的植物收集種類在全國200餘個植物園中,排名第二。辰山植物園已經建成國家級“華東野生瀕危資源植物保育中心”和省部級的“上海市資源植物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躋身世界一流植物園之列。

令胡永紅興奮的是,團隊開展的牡丹植物種質資源創新研究有望迎來重大突破——由辰山植物園牽頭、歷時8年的牡丹基因組測序工作進入尾聲研究,將為全球牡丹研究貢獻中國力量。胡永紅說,開展牡丹研究,並不僅出於自己的家鄉情結,更是因為無論是從觀賞、藥用價值還是經濟價值,牡丹渾身是寶。

為上海當好“園藝師”

在辰山植物園一號門旁,種植著幾株北美楓香,鬱鬱蔥蔥。盛夏季節,它們看上去平平無奇,卻藏著來自辰山的秘密——1。5米見方的種植坑中, 70%-80%為直徑在五六釐米的小碎石,其餘才是土壤。胡永紅透露,這是科研團隊從歐洲行道樹種植經驗中,根據上海地質特點借鑑並最佳化的種植方案——一方面,碎石抗壓,可以避免因踩踏造成的土地板結,讓樹木有足夠的呼吸空間,加之上海地下水位高,植物的根系在碎石縫隙中穿梭,透過毛細作用可以獲得足夠水分;另一方面,這樣的結構有助於雨水快速滲透入地下,為打造“海綿城市”做出貢獻。

從2017年開始,這樣的“

碎石法

”已經在楊浦區平順路和遼源東路上,分別用於無患子樹和北美楓香的種植。對照表明,樹木生長量是過去用泥土種植的3至5倍。胡永紅希望,這種種植技術,能在上海行道樹種植中得到推廣。

他是辰山植物園“掌門人”,他想為城市保留一份泥土記憶

他是辰山植物園“掌門人”,他想為城市保留一份泥土記憶

“植物要以人為本,為人服務。”

這是他對同事們說得最多的話。他強調,植物園一定要為上海市生態建設和城市可持續發展服務,當好城市的“

園藝師

”,為城市篩選最適合生長的植物。

“上海現有行道樹大約40幾種,但是其中一半是香樟,另外25%是懸鈴木,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法國梧桐。我們就想,怎麼可以讓樹種更多樣化,既可以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又能避免病蟲害風險。”胡永紅坦言,自己的心願之一便是,讓“

上海女生將來夏日出門不用打傘

”。

如今,從虹梅高架橋蔭、漕河涇科技園區建築牆面的立體綠化到中心城區淮海路行道樹綠化,在新技術“加持”下,越來越多原本冷冰冰的城市空間,因那一抹抹綠意而變得柔軟美好。

辰山植物園也為崇明花島和世博文化公園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如月季安吉拉、八仙花等,為城市特殊生境綠化儲備大量的實用技術 。“

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上海會在一個巨大花園之中,成為全球生態環境宜居城市的典範。

”胡永紅說。

在孩童心中播撒“種子”

在胡永紅心中,城市的未來在於孩子。辰山植物園2030長遠規劃將“

面向兒童的科普教育,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未來

”列在了第一條。

在辰山植物園,大片柔軟的草坪為久居都市樊籠的孩子們創造了奔跑的空間。辰山草地親子音樂節上的綠色劇場去除了擋土石牆,只為了孩子們不受傷害。每天,胡永紅都喜歡在植物園中到處走,看看哪裡還需要改一點,動一下。即將全部完成的

兒童植物園

,是他目前最期待的。在那兒,既有小小動物園、熱帶植物體驗館、4D科普影院等,還有樹屋、海盜船、空中藤蔓園、勇者之路攀爬網等所有滿足童年夢想的設施。他說,在設計這一切的時候,腦海裡是女兒小時候跟隨他在英國皇家植物園訪問時,在小滑梯上歡笑的畫面。

除了每年暑假的“辰山奇妙夜”夏令營、“聞香辨植物”“盲人摸象”“收集自然的色彩”“寶寶坐王蓮”等日常主題活動,在辰山,孩子們可以用手觸控、用眼觀看、用鼻聞香、用耳聽聲去感知自然世界,發現自然之美。走出植物園,科普團隊和中小學攜手,利用辰山植物園的資料庫,為校園植物製作“身份證”,建立“校園植物網”;也邀請學生在節假日走進辰山,完成課題,培養未來“準科學家”。

他是辰山植物園“掌門人”,他想為城市保留一份泥土記憶

他是辰山植物園“掌門人”,他想為城市保留一份泥土記憶

他希望,植物園給孩子們留下一段充滿芬芳的綠色記憶,待到孩童們長大了,他們便會懷揣著對自然的善意,成為星球的守護者。

我們要為城市的未來而思考,而不是簡單為城市種幾棵樹。

”胡永紅說。

當被問及自己最鍾愛的植物種類時,這位植物園掌門人思忖片刻,將“最愛”歸於

銀杏

。在他看來,銀杏那綿延千年的歷史,讓人對生命的力量,充滿敬意。

END

秋天的碧山岩

鍾興民 - 聽說 電影原聲帶

他是辰山植物園“掌門人”,他想為城市保留一份泥土記憶

鸚鵡螺工作室

作者 | 陸梓華 朱歡怡

圖片 | 受訪者供圖

編輯 | Bry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