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日本倭刀剋星:除了戚繼光的苗刀,還有一把大斧和一根鐵棒!

長相猥瑣、身材矮小、兇狠殘暴的日本海盜被稱之為——“倭寇”,別看這幫“小短腿”倭寇長得磕磣,但單兵戰鬥力卻屬實強悍,每戰往往赤膊嚎叫手揮日本刀瘋狂砍殺,單是從氣勢上就嚇退大半明軍,更何況他們還有鋒利的“日本刀”。

日本倭刀剋星:除了戚繼光的苗刀,還有一把大斧和一根鐵棒!

元朝兩次遠征日本,據記載元兵的兵器很容易就能被日本刀斬斷。到了明朝時期沿海倭患嚴重,衛所守軍羸弱不堪,無法抵抗倭寇進攻,於是戚繼光、俞大猷等將領開始自練鄉兵殺倭寇。針對倭寇的單兵作戰利器“日本刀”,戚家軍創造了能與之匹敵的“抗倭苗刀”,總算在兵器上不再落下風了。

日本倭刀剋星:除了戚繼光的苗刀,還有一把大斧和一根鐵棒!

戚繼光曾提到過:明軍往往看到明晃晃的日本刀就自己先畏縮了,倭寇雙手持刀力量之大能將身體斬為兩半,可見日本刀之鋒利!想要追求刀的鋒利度,就一定要有足夠的硬度,但過硬則易斷,所以為了保持一定的韌性,日本刀要經過無數繁複的鍛鍊、淬火、研磨才能成就其鋒利。

日本倭刀剋星:除了戚繼光的苗刀,還有一把大斧和一根鐵棒!

“日本刀”除了鋒利之外,其“弧月”式的形制也很重要。刀身的弧度能讓持刀者有更大的斬削範圍,和更強的切割效果。再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日本刀”持刀者乃雙手握刀,力量更大!而明軍大多使用單手持短刀,雙手長兵器往往都是木頭把,比如長矛、長槍等很容易被斬斷,失去戰鬥力。

戚繼光的抗倭苗刀雖然能剋制日本刀,但苗刀持刀者自身需武藝超群且勇武強悍,這樣才能與倭寇對敵。但鑑於明軍大部分單兵素質較低,所以戚繼光才會“佈陣”以多制勝。不過在抗倭鬥爭中,有一支特殊“部隊”,成員個個強悍武藝超群並且勇武剛烈,打的倭寇滿地找牙,他們就是“僧兵”。

日本倭刀剋星:除了戚繼光的苗刀,還有一把大斧和一根鐵棒!

古代僧兵一直是一支頑強、高效的戰鬥“部隊”,國家有難人民遭殃,心有慈悲的僧兵們毅然拿起武器斬殺倭寇。僧兵的兵器是一根大鐵棒,所謂“一寸長一寸強”,鐵棒2米多長且夠重夠硬,足以制衡倭寇一米多長的倭刀,再加上僧兵武藝非凡,倭寇遇上僧兵往往難逃一死。

日本倭刀剋星:除了戚繼光的苗刀,還有一把大斧和一根鐵棒!

後來被打怕了的倭寇都看見光頭模樣的人都以為是僧兵,紛紛躲著走,實在是被打出了心理陰影。這些倭寇別看平時吹鬍子瞪眼、吱哇亂叫,也就是欺負欺負平頭百姓的本事,遇到有實力有血性,強悍勇武的僧兵還不是非死即傷!可見想要打敗兇悍的倭寇,只能自己比倭寇更強悍才行!

有一個抗倭故事發生在湛盧山附近的松溪城,湛盧山乃歐冶子鑄劍之地,但寶劍名物沒抵抗過倭寇的屠戮,反而是一把大斧頭“出盡風頭”。

日本倭刀剋星:除了戚繼光的苗刀,還有一把大斧和一根鐵棒!

嘉靖41年,倭寇近千人瘋狂劫掠福建,一路屠戮搶奪卻很少遭到抵抗,連很多縣城都不戰而降,這更加助長了我扣的囂張氣焰。很快倭寇兵臨松溪縣,提出“不可實現”之要求,意在羞辱松溪破城屠民!縣令王賓與城中百姓只好死戰守城,百姓紛紛出糧出力,走上城頭抵抗倭寇。

日本倭刀剋星:除了戚繼光的苗刀,還有一把大斧和一根鐵棒!

但倭寇兇殘至極,架著雲梯反覆猛衝城頭,守城百姓沒什麼經驗,面對咆哮著猙獰的倭寇,四處滾滾的硝煙,一時間難以招架。一不留神一個強悍的倭寇手揮倭刀登上城頭,守城百姓、兵士懼怕倭並兇殘,不敢上前廝殺。眼看城下倭寇陸續蹬城防線將潰,這時只見一位大漢手拿一把大斧頭直衝過來,二話不說一斧頭將倭兵砍落城下,這才穩住了陣腳,大家回過神來協力將倭寇打了回去,保住了松溪城!

日本倭刀剋星:除了戚繼光的苗刀,還有一把大斧和一根鐵棒!

那位持斧大漢叫張德,他不是武林高手,只是個有把力氣的挑夫而已。面對兇殘的倭寇,想要取勝只能比他們更狠、更強才行,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武之精神”!日本倭刀的剋星不僅有戚繼光苗刀,還有僧兵的大鐵棒和張德的大斧頭,更要有骨子裡的“勇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