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佚名”到底是誰不可知?但看完這本《佚名照》你也許會感嘆原來就是你我他

“佚名”到底是誰不可知?但看完這本《佚名照》你也許會感嘆原來就是你我他

《佚名照——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影象》

細心的閱讀愛好者一定對“佚名”這個詞不會陌生,早年的報紙、雜誌上時不時就會出現某篇文章、某張圖片署名為“佚名”的情況。從詞典上的解釋看,這就是指作者不詳、無法查證的意思。但如果你看過世紀文景剛推出的這部攝影集《佚名照——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影象》,應該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原來“佚名”就是你我他。

“佚名”到底是誰不可知?但看完這本《佚名照》你也許會感嘆原來就是你我他

書中這樣的黑白遊客照絕對能勾起很多人的回憶

穿著綠軍裝、戴著綠軍帽的,穿著老式棉衣的,還有穿著老式布棉鞋的……臉上全都寫滿了淳樸和實在,背景則是標準的遊客打卡地上海外灘。黑白照片上,或兩個人、或三個人,但無一例外都是中國家庭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一些最標準的合影模樣,唯一讓人覺得有故事的的是照片要麼被撕去了一角,要麼就是被挖去了一塊……類似這樣的照片在《佚名照——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影象》裡可謂層出不窮。

作者晉永權透過二十多年的影象收集、整理,甄選出了從1950年代初期到1980年代末期1500餘幅佚落的日常生活照片。接受記者採訪時,晉永權表示,這部書可以說是一部平民生活的影像史,也是一部中國人的現代精神成長史。

“這本書成書過程中,我先後在中國美術學院及中山大學講述過部分內容。”晉永權說,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18年之前,“2018年年初,在浙江嘉興影上書房,出版家汪家明見到提綱,便給予鼓勵,並初步提出出版計劃。”晉永權說,作為著名出版品牌《老照片》系列的提出者、創辦者,汪家明老師既諳熟於書中的圖片,同時也是日常照片傳播的研究者、開拓者。“之後一年多來,反覆交流,我也加快了工作步伐。”

“佚名”到底是誰不可知?但看完這本《佚名照》你也許會感嘆原來就是你我他

被撕去一部分的照片也是極富年代感的時代記憶

具體來說,佚名照,指的是照片的拍攝者、被拍攝者及持有者,皆無名姓。晉永權表示,針對本次出版的這部《佚名照——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影象》更準確地說是因為書中的圖片所得渠道——購買於舊書、舊貨市場,與照片擁有者阻隔,因而無以得到他們的準確資訊。但在他看來,透過這些佚落的日常生活照片,《佚名照——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影象》試圖尋找出20 世紀下半葉,中國人日常照相行為所建構起來的社會、歷史邏輯。

書中照片涵蓋的1950年代初期至1980 年代末期,這四十年間,正是黑白影像的興盛時期。這一階段,也是中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由產生到鼎盛,再到逐步鬆動的時期,直至向市場經濟過渡。所以,可以說這些照片是這一歷史時期普通中國人文化道德狀況及歷史記憶的特殊載體。拍攝者與被拍攝者對照相的認知、審美及行為模式等等都可以透過這些黑白照片一探究竟。

像前述提到的被撕掉、剪壞的照片,可能在手機、電腦、電子照片流行的當下不太能見到了,但在當年可以說都是有“故事”的。這其中類似的照片大多情況都是燒燬、剪掉、撕掉背信棄義戀人的那部分。在晉永權配寫的文字裡,這樣的照片意味著“漂白自己的過去,敉平自己的傷痛”,並且這也足以讓新歡產生無限想象。

作者簡介

晉永權,曾任中國青年報攝影部主任、中國攝影出版社常務副總編輯、《中國攝影》雜誌主編,現為《大眾攝影》雜誌主編。著有《最後的漢族》(合著)、《出三峽記》《江河移民》《閤家歡:20世紀50—80年代的民間相片》《每一聲快門都憂傷》等。系列攝影作品“儺”“三峽移民”等,被蓬皮杜藝術中心、上海美術館等多個藝術機構收藏。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