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此人手持潑風大刀,擒殺梁山兩位地煞,為故主報仇雪恨

在《蕩寇志》中,李宗湯是官軍主帥徐槐帳下的一員戰將。他原是行走江湖的豪俠義士,足智多謀、驍勇善戰,在好友韋揚隱的引薦下投至徐槐門下,跟隨徐槐徵賊剿寇、建立功業。徐槐親赴梁山斥責玉麒麟盧俊義時,李宗湯隻身相隨護衛周全,以無畏的氣勢和精湛的箭術震懾梁山眾頭領。徐槐率部征討梁山時,李宗湯擔任陸軍總指揮,和水軍齊頭並進、協同作戰,先後在鬧漁灣斬殺翻江蜃童猛,於十字渡射殺梁山水軍頭領羅富,並在頭關之戰中生擒錦毛虎燕順。徐槐在二關壯烈殉國後,李宗湯在張叔夜的帶領下搶關奪隘、奮呼殺賊,最終跟隨大軍殲滅梁山。

此人手持潑風大刀,擒殺梁山兩位地煞,為故主報仇雪恨

根據書中的描述,李宗湯,長沙縣人,原是位行走江湖的豪俠義士,之後成了殲滅梁山的主要戰將,在雷部三十六將中排第三十一位。他生得豹頭環眼、身長體大,八尺身高、魁偉雄壯,善使一口潑風大刀,騎著一匹大宛名駒,足智多謀、勇武善戰。他首次出場是在該書的第三十二回。李宗湯前往濟寧楊枹山中尋找隱居的授業恩師時,在途中結交了遷居濟南府的新科武解元金成英。不過,二人初見時的場面,卻顯得略微有些尷尬。

此人手持潑風大刀,擒殺梁山兩位地煞,為故主報仇雪恨

當時,李宗湯見腳伕挑著的行李上有“曹州金”三個字,以此推斷出貨主必是名震一時的金解元,在詢問確切後,當即迎上前去下馬拜見。可是,金成英見李宗湯體型彪壯、樣貌威武,又盯著自己的行禮直勾勾看了半天,誤以為遇到了攔路劫財的山大王,雖然也是依禮回拜,但言談舉止中卻充滿了疏遠和戒備。李宗湯見此也不介懷,隨即侃侃而談,表明了自己擁官抗寇的立場和真心結交俊雄豪傑的意願,輕鬆化解了這一尷尬的氛圍。隨後,二人推杯換盞、結為知己。最後道別時,李宗湯還向金成英引薦了槍術精湛的同門師弟韋揚隱。

此人手持潑風大刀,擒殺梁山兩位地煞,為故主報仇雪恨

後來,在韋揚隱的引薦下,遨遊江湖的李宗湯投至徐槐門下,至此開啟了徵賊剿寇、建立功業的道路。徐槐出任鄆城知縣時,李宗湯極力勸阻。原來,鄆城本是梁山地界的要衝之地,而唯一能起到支援的曹州府自張叔夜和帳下幾位戰將入京受職後,也處於將少兵稀、人才虛無的境地,自保尚且勉強,有力的支援更是無從談起。一旦鄆城被梁山賊寇圍攻,外無友軍支援,內又城狹地窄,必然無法長期抵禦,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徐槐決心已定,勢要爭做朝廷柱石,在此險惡之地建立一番功業。李宗湯見恩師大志已明,精神奮起道:“老師既有如此大志,我等必跟隨左右,傾力報效。”

此人手持潑風大刀,擒殺梁山兩位地煞,為故主報仇雪恨

李宗湯等人抵達鄆城後,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僅用了幾個月便令破敗的縣城面貌大變,不僅城防永固、錢糧充盈,招募的強兵勁旅更是成了剿賊滅寇的一把利劍。徐槐親赴梁山痛斥群賊時,李宗湯主動請纓陪同前往,承擔了護衛主帥周全的重任。在梁山期間,李宗湯提刀直立、威風凜凜,以威武的氣勢震懾的金槍手徐寧、撲天雕李應等人人怯懼,不敢逞兇行刺。離開梁山時,李宗湯奉命展示技藝,將一支箭從杏黃旗“替”字對心穿過。此等精湛的箭術,令盧俊義等眾頭領們個個心驚、瞠目結舌。

此人手持潑風大刀,擒殺梁山兩位地煞,為故主報仇雪恨

徐槐統領三軍征討梁山時,李宗湯奉命擔任十八支陸軍總指揮,與十八支水軍齊頭並進、協同作戰。鬧漁灣之戰時,李宗湯手提大刀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與翻江蜃童猛撞見後,僅用了幾個回合便將其攔腰砍殺。隨後,李宗湯率部搶攻十字渡時,與梁山水軍頭領羅富相遇。只見他張弓搭箭猛喝一聲,一支箭恰好貫穿了羅富的頸項。正在酣戰的盧俊義見此情景不禁心中一緊,而正是這略一分神之際,險些被韋揚隱挑殺當場,幸得浪子燕青等人極力救援才僥倖逃回山寨。

此人手持潑風大刀,擒殺梁山兩位地煞,為故主報仇雪恨

此後,在頭關之戰中,李宗湯用計生擒錦毛虎燕順。徐槐在二關陣亡後,李宗湯繼承恩師遺志,率領本部兵馬死守頭關,直到張叔夜統領大軍抵達。此後,李宗湯率眾搶寨,跟隨大軍殲滅梁山,為故主徐槐報仇雪恨。

參考書籍:《蕩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