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外交和戰爭都是政治的延續,方式不同目的一致。春秋戰國時期,在戰場上有武安君白起這樣的戰神為了國家衝鋒陷陣,在外交舞臺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則有縱橫之士用他們的智慧為了國家爭取利益。哪有那麼多化干戈為玉帛,不過是縱橫之士絞盡了腦汁,費盡了唇舌,而得來的成果罷了。提到縱橫之士,不要只知道蘇秦、張儀,因為在那個天下大爭時代,縱橫之士並不是只有他們兩個,今天我要提到的人叫陳軫。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陳軫者,遊說之士。與張儀俱事秦惠文王,皆貴重,爭寵。——《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是戰國時代的遊說之士,與張儀、甘茂是同時代的人,主要活動於秦楚之間。陳軫與張儀一起侍奉秦惠文王,同時得到了顯貴,但一山難容二虎,主要是二人的政見不同,因此,兩人在秦惠文王面前勢同水火。

化險為夷:面對張儀的誹謗,陳軫引經據典替自己辯護,在化險為夷的同時贏得了秦惠文王的尊重。

張儀在秦惠文王面前說陳軫的壞話,張儀說:“陳軫在秦楚之間的交往中大手大腳,表面上是為國家辦外交,而實際的情況是楚國對秦國並不友好,卻對陳軫非常友好,看來陳軫替自己打算的多,替大王考慮的不多,再說陳軫早就想離開秦國到楚國去,大王為什麼沒有覺察呢?”

張儀惡陳軫於秦王曰:“軫重幣輕使秦楚之間,將為國交也。今楚不加善於秦而善軫者,軫自為厚而為王薄也。且軫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聽乎?”——《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秦惠文王對陳軫說:“我聽說你想離開秦國到楚國,有這回事嗎?”陳軫說:“是這樣。”秦惠文王說:“如此說來,張儀說的是真的。”陳軫接著說道:“豈止是張儀知道,連過路的人都知道這回事。從前伍子胥忠於國君,天下的國君都爭著要他做臣子;曾參孝順雙親,天下的父母都希望他做兒子;所以要出賣的奴僕侍妾,還沒走出里巷就被賣掉了,因為那是好的奴僕侍妾;被遺棄的婦女還能在本鄉嫁出去,因為那是一個好婦人。陳軫如果不忠於他的國君,楚國又憑什麼認為陳真會對楚忠誠呢?忠誠的人都被遺棄,陳軫不到楚國去,還能到哪兒去呢?”

軫曰:“非獨儀知之也,行道之士盡知之矣。昔子胥忠於其君而天下爭以為臣,曾參孝於其親而天下原以為子。故賣僕妾不出閭巷而售者,良僕妾也;出婦嫁於鄉曲者,良婦也。今軫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軫為忠乎?忠且見棄,軫不之楚何歸乎?”——《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陳軫沒有直接替自己辯解,而是列舉了一些事例,用事實說話,讓秦惠文王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棟樑之臣。最後,陳軫又將了一軍,表示如果秦國連忠臣都嫌棄的話,自己不到楚國去,還能怎麼辦呢?言下之意是你秦惠文王如果懷疑我就是昏君。秦惠文王認為陳軫說的對,於是就更好的對待他,張儀妄圖排擠陳軫的圖謀也失敗了。

卞莊刺虎:陳軫讓秦惠文王坐山觀韓魏兩國相鬥,最後秦國獲得了最大的利益。

後來張儀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賞識,陳軫便到了楚國謀求發展。陳軫在秦為秦使,在楚為楚使,經常來往於秦楚之間。有一次,陳軫做為楚國大使出使秦國,這時韓、魏兩國互相攻伐,兩國同時向秦國求救,請求秦國主持公道。秦惠文王不知道是救好,還是不救好。兩國都與秦國連橫,只要秦國出面調停,戰爭就會停止,兩國都可以得救,否則兩國交兵,都要受到損傷。秦惠文王於是和大臣們討論,兩種意見爭執不下。

韓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文王欲救之,問於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為之決。——《史記·張儀列傳》

秦惠文王猶豫不決的很大原因在於:左右大臣都沒有給他一個令其信服的理由,讓他做出最終的決定。顯然這些大臣說理的能力不夠強,都只是堅持認為自己的說法對,但都拿不出來強有力的論據,取得君主的信任。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正好這個時候,陳軫從楚國而來,秦惠文王決定召見他,請他出個主意。面對秦惠文王的這個請求,陳軫是很為難的,因為他既為楚臣為秦君謀劃,顯然違楚臣本分,且自己所說的話秦惠文王也不一定相信。但陳軫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並贏得了秦惠文王的信任。

陳軫適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陳軫對曰:“王聞夫越人莊舄乎?”王曰:“不聞。”曰:‘越人莊舄仕楚執珪,有頃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執珪,貴富矣,亦思越不?’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使人往聽之,猶尚越聲也。今臣雖棄逐之楚,豈能無秦聲哉!”——《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秦檜文王對陳軫說:“愛卿離開寡人到楚國去,還在想念寡人嗎?”陳軫說:“大王聽說過越人莊舄的故事嗎?”秦惠文王說:“我沒有聽說過。”陳軫說:“越國平民莊舄在楚國做了執圭一級爵位的高官,可以說已經很富貴了,楚王想考察莊舄是不是還在想念越國。他採納了大臣中一個名叫中謝的人提出的辦法,等到莊舄生病時,派人去偷聽他呻吟的聲音,如果莊舄思念越國,他的聲音就是越國腔調,如果莊舄不思念越國,他的聲音就是楚國的腔調。有一天,莊舄真的生病了,楚王派貼身侍從去偷聽莊舄的呻吟,大王你猜一猜,莊舄是怎麼呻吟的呢?”秦惠文王說:“愛卿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還要寡人猜什麼啊?莊舄的呻吟聲準是越國的腔調。”陳軫說:“如今我陳軫雖然被遺棄到了楚國,怎麼能夠不如一個越人,不發出秦聲呢?”

惠王曰:“善。今韓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謂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決,原子為子主計之餘,為寡人計之。”——《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秦惠文王說:“好,很好。現在就請愛卿發出秦聲,替我拿個主意,如今韓、魏兩國互相攻伐,已經很多年了也沒和解,我身邊的人有人說讓我救,有人說勿救,我究竟該怎麼辦呢?是救好,還是不救好呢?請你為我謀劃一下吧!”陳軫說:“我給大王講一講卞莊子刺殺雙虎的故事,大王知道嗎?”秦惠文王說:“你別把話題扯遠了,便卞莊子刺殺雙虎和寡人提的問題有什麼相干?”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陳軫當然不能直接說出自己的意見,這樣作為楚國使者就是不忠,恐怕回到楚國就不好交代了。因此他採用了講故事的方法,想用這個辦法來提示秦惠文王。

陳軫對曰:“亦嘗有以夫卞莊子刺虎聞於王者乎?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今韓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國傷,小國亡,從傷而伐之,一舉必有兩實。此猶莊子刺虎之類也。臣主與王何異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說:“大王彆著急,聽我慢慢說來,卞莊子是一個勇士,有一天他看到有兩隻猛虎為了爭奪一頭牛犢而打鬥了起來。卞莊子憑著勇敢和力氣,想去刺殺猛虎,卻被一個小孩阻止了,那個小孩對他說:‘兩虎相爭,必有一死一傷,等到他們一死一傷的時候,您再去刺殺,不必費多大力氣,就可以得到雙虎。’卞莊子採納了小孩的建議,耐心地等待著看二虎相鬥,一個多時辰過去了,果真兩隻老虎一死一傷。那個強壯的老虎儘管殺死了另外一隻弱小的老虎,但自己也受了重傷。卞莊子自然沒費多大力氣,就可以得到兩隻老虎。如今韓魏互相攻伐,不也是二虎相鬥嗎?等到兩國斗的精疲力竭,大國損傷小國破敗,那時候大王再斟酌情況,以逸待勞出擊,可以事半功倍滅掉兩國,這有什麼不好呢?”秦惠文王連生說:“好,好,這個道理,寡人的那些大臣怎麼就說不清楚呢?”陳軫說:“您看我為大王出的主意,與為我自己的國君出的主意有什麼不同?”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大國果傷,小國亡,秦興兵而伐,大克之。此陳軫之計也。——《史記·張儀列傳》

秦惠文王說:“愛卿真是心口如一,既要發秦聲,又要能發楚聲。”於是秦惠文王決定不解救韓魏,讓他們繼續相互攻伐,最後果然韓國破敗,魏國損傷,秦國趁機討伐,獲得了極大的利益,這就是秦惠文王採納了陳軫的計謀的結果。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陳軫應對秦惠文王的提問,一是替自己洗刷,二是替秦惠文王出主意。陳軫不做正面是或不是,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的回答。因為自己受到秦惠文王的懷疑,正面回答軟弱無力。陳軫迂迴出擊,他用寓言說理的方式回答秦惠文王的問題。寓言說理就是假借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道理,他往往使對方放下戒心,輕鬆愉快的遵循寓言故事的邏輯發展,得出必然的結論。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縱橫家都極為擅長寓言說理,從而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畫蛇添足:過猶不及的道理,讓楚將昭陽主動退兵,令齊國化險為夷。

我們所熟知的“畫蛇添足”的故事,也和陳軫有關。這次陳軫作為齊國使者,面對楚國的進攻,臨危不亂利用人性的弱點,透過“畫蛇添足”的故事,讓楚國的大將退兵。

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齊。——《戰國策·齊策二》

楚將昭陽為楚國討伐魏國,殺死了魏國的將領並奪取了八座城池,然後又率領部隊進攻齊國。陳軫作為齊王的特使,來到了昭陽的大營祝賀他的勝利,陳軫問道:“按照楚國的制度,滅敵殺將能夠封什麼爵位呢?”昭陽說:“可以做上柱國,爵為上執。”陳軫問道:“比這個更加尊貴還有嗎?”昭陽回答:“那就只有令尹了。”陳軫說:“但是你也知道楚國已經有一個令尹了,不可能有兩個令尹,這點你是清楚的。”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陳軫曰:“異貴於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戰國策·齊策二》

接著陳軫給昭陽講了一個故事,說:“楚國有一位貴族祭祀了先祖之後,把一壺酒給了門客。門客們說:‘這壺酒,一個人喝剛好夠,如果很多人喝,酒不夠。這樣吧,我們一起來畫蛇,誰先畫完誰就喝。’其中一位門客先畫完了,他想還有時間,於是一手拿著酒壺,一手給蛇添上了一些腳。這時候另外一個門客也畫完了,他立刻將酒壺搶了過去,並說:‘蛇本來沒有腳,你畫上它幹什麼?這不是多此一舉嗎?’最終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沒有喝到酒。”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戰國策·齊策二》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緊接著陳軫替昭陽分析說:“如今將軍已經按照楚王的要求,殺死了魏國將軍並佔領了八座城池,同時對於齊國也完成了巨大的威懾,已經建立了功勳。如果繼續攻伐齊國,也不會得到更大的賞賜了,反而會因為沒有封賞的空間而招致殺身之禍,這和那個畫蛇添足的門客沒有什麼兩樣,請您仔細考慮一下吧!”

昭陽以為然,解軍而去。——《戰國策·齊策二》

昭陽聽了陳軫的話,認為他說的有道理,於是就率軍撤退了。這樣一來齊國便擺脫了被昭陽攻擊的危機,陳軫憑藉自己非凡的智慧和口才,我又一次挽救了國家危亡。

陳軫,卞莊刺虎,畫蛇添足均出自他口,張儀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誰說縱橫之士憑藉的只是口舌之利,那種說話不經過大腦的人,沒資格被稱為縱橫之士,真正的縱橫之士憑藉的不僅是伶牙俐齒,更是一身的膽色和過人的智慧,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將軍值得我們欽佩,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廝殺的縱橫之士,同樣也值得我們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