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敢於諫言的魏徵,一生仕途平坦,死後卻被李世民推倒魏徵碑!

如果說李世民是從諫如流的明君,那麼魏徵就是直言不諱的諫臣,兩人的歷史形象可謂難捨難分。唐太宗和魏徵,一同鑄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絕世佳話。然而敢於直言的魏徵,為何會在死後被唐太宗將墓碑推倒呢?以唐太宗的用人胸襟,為何要和早已離世的諫臣過意不去呢?魏徵留給後世的形象,自然是不怕死的諫臣形象。倘若評論從古至今第一大諫臣,非魏徵莫屬。

敢於諫言的魏徵,一生仕途平坦,死後卻被李世民推倒魏徵碑!

我們常說魏徵能以敢於直言流芳百世,也是因為遇上了明君唐太宗。可是魏徵其實看人的眼光確實不怎麼樣,他先是投靠了瓦崗李密,不被李密重用。又來跟著太子李建成混,可是卻又被唐太宗抄了底。但是唐太宗用人不疑,還是任用了魏徵。魏徵窮盡一生,諫諍多達幾十萬句。他和其他的大臣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比數量?沒他那麼多的。比言辭?沒他那麼激切的。

敢於諫言的魏徵,一生仕途平坦,死後卻被李世民推倒魏徵碑!

比態度?沒他那麼真切的。可以說魏徵的名號不是吹出來的,是實打實的。所以在魏徵病死時,李世民就悲痛的說自己失去了可以明得失的鏡子。但是,我們得說但是,在魏徵死後,李世民就將自己親手寫的魏徵碑推倒了,是什麼讓李世民對魏徵產生如此恨意呢?有兩件事的發生,改變了李世民對魏徵的態度。第一件事,侯君集謀反案以及杜正倫被罷免。這是怎麼回事呢?侯君集眼饞皇位,就決定曲線救國,由於李承乾容易對付,他先支援太子李承乾謀反,等李承乾坐上皇位後,再奪李承乾的皇位。

敢於諫言的魏徵,一生仕途平坦,死後卻被李世民推倒魏徵碑!

而杜正倫是太子的老師,由於教導無方再加上經常偷偷給太子李承乾講李世民的言語。最要命的是這兩個人都是魏徵推薦的,那就問題大了。謀反的大將,是你推薦的;太子的老師,也是你推薦的。你說這事怎麼辦?是不是魏徵背地裡偷偷結黨營私,甚至參與謀反?而另一件事則是魏徵每次寫諫書,都是一式兩份,這可不是什麼好習慣。為何一式兩份,難道在家留一份自己看?

敢於諫言的魏徵,一生仕途平坦,死後卻被李世民推倒魏徵碑!

那你小看魏徵了,魏徵將另一份交給了史官,用來流傳於史書。這就值得深思了,魏徵做這種事,不就是表明了自己寫給李世民的諫書的目的很不單純嗎?如果你有什麼建議,朕改也就改了,你把這諫書放進史書,想幹什麼?而作為一國之君的李世民,自然又會有不一樣的看法,你要流傳百世不重要。但是,你天天批評皇帝老子,把對方耍得團團轉,最後還能名留青史。那是不是以後大家都學你這一套,那些心術不正的人都要用你的這套道德的大旗,來壓制皇帝?皇帝採不採取諫書,那是皇帝的權利,要是大臣掌握了主動權,那九五之尊被置於何地呢?所以,李世民必須要表態,對魏徵的模範形象有所壓制。

敢於諫言的魏徵,一生仕途平坦,死後卻被李世民推倒魏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