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乳山喜餅,難忘的記憶,家鄉的味道!

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紅妝。揭開喜盒相大禮,首飾果餅(喜餅)一籮筐。

乳山喜餅,難忘的記憶,家鄉的味道!

這首廣泛流傳在膠東地區的民謠,反映的是傳統婚慶的場景。隨著時代的變遷,舊時婚俗多已消失,但結婚時製作並分發喜餅的習俗卻在威海乳山市沿襲至今。乳山大喜餅因其口感鬆軟、味道香美、面料飽滿等優點,深受乳山人民喜愛,是一種有美好寓意的傳統民俗食品。

表達喜慶情緒的傳統美食

乳山民俗作家辛明路說,相傳三國時期便有了“喜餅”的概念。諸葛亮為劉備出謀獻策,“借”得了荊州。孫權為了討回荊州,假意稱願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劉備為妻。諸葛亮得知此信後,立即決定來個假戲真做。於是讓糖食點心老師傅做了一萬枚龍鳳喜餅,派送到南徐城裡的各家各戶,並編出“劉備東吳來成親,龍鳳喜餅是媒證”的歌謠。由此,東吳君臣迫於輿論才不敢加害劉備。

乳山喜餅,難忘的記憶,家鄉的味道!

“在乳山,孩子出生、考試中榜、親戚走動等都要烙大喜餅,結婚大喜之日更是少不了大喜餅。”辛明路說。

乳山大喜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於彬說,乳山大喜餅又名乳山媳婦餅、乳山火燒,是結婚時女方要帶到婆家去的。乳山人自古以來就有在婚慶、過生日、走親戚、過節、生小孩、考試中榜、到外地旅行等活動中製作大喜餅的習俗。

於彬說,很早以前糧食產量低,麥子麵粉金貴,誰家喜餅烙得大會得到親友的讚揚。乳山人淳樸豪爽、熱情好客,喜主們為了博得好名聲,便把喜餅做得非常大。

乳山大喜餅的製作工藝

辛明路介紹,乳山大喜餅製作講究,分4步進行。

以烙制100個喜餅為例,第一步是發酵,雞蛋5千克、白糖3。25千克、花生油2千克,混合攪勻,加酵母進行發酵,至酵子冒泡。

第二步和麵。將12。5千克小麥麵粉加入酵子調面,不施加一滴水,要揉勻,揉好的麵糰放入盆裡再發酵,發至麵糰上起氣泡即可。

第三步擀餅。按約4兩溼面的重量捏餅坯,把餅坯揉一遍,揉軟後用小擀麵杖擀餅,要擀得圓圓的,厚度一致。把擀好的生餅蓋好,進行再次發酵,酵至餅形圓胖、餅面細嫩方可下鍋。

第四步烙制。多用平底鍋,在鍋表面薄薄地塗一層花生油,加熱至油不冒黑煙為度。放入生餅後,文火維持,要頻繁翻轉,使之受熱均勻,以既能把餅加熱烙熟、又不烙焦餅皮為度。

乳山喜餅,難忘的記憶,家鄉的味道!

辛明路說,老輩因為沒有烤箱、電餅鐺,只能用普通的鐵鍋烙餅。而以前的飯鍋多是圓底的,烙餅時便把平底鍋,其實也就是一塊圓鐵板放進圓底鍋裡。鐵板下要放厚厚的沙,沙與鐵板之間要留有一定距離。用沙傳熱是為了使餅受熱均勻,克服鍋溫急升驟降、火候難以掌握的問題。

於彬說,乳山大喜餅的製作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新增劑,要兩次發酵,8個小時才能做出喜餅。

特大的“囤底”喜餅

辛明路表示,老輩的乳山喜餅因用途不同,做法和名稱也有所不同,分為壓箱餅、洞房餅和跑街餅。

乳山喜餅,難忘的記憶,家鄉的味道!

“壓箱餅”是女方放在衣箱等嫁妝裡的,其中要有8個“囤底”餅。“囤底”餅是一種非常大的喜餅,直徑常在30釐米以上,叫做“囤底”,被切成扇形小塊,分給前來參加婚禮的至親好友。“囤”是盛放糧食的器具,用它來命名喜餅,一是表明其大,二是代表圓滿,三是寓意家有餘糧、人有餘福,日子過得好。一次婚禮,一般要製作8個大囤底。

洞房餅也叫體己餅,專門給新郎新娘吃的,質量最好。跑街餅則是贈給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吃的喜餅。

“如今‘囤底’餅還有不少乳山人做,洞房餅和跑街餅就很少有人區分得那麼細了。”辛明路說,從前的人迷信,說喜餅烙得好,婚後日子就會過得好,所以生怕喜餅烙不好。烙餅前,先用面捏一個拳頭大小的“看鍋虎”放在鍋臺上,有老虎看護著,百邪不敢來犯。

此外,生餅下鍋、熟餅出鍋這兩個時刻要緊關門窗,防止強風吹入和不知情的人開門進入。一旦有人進門,叫“踩鍋子”或“撞鍋子”了。

這並非完全迷信,因為溫度驟變對發酵的面有影響,餳好的餅遇到冷風會立即萎縮,萎縮後蒸不出好形狀;餅出鍋時被冷風吹了會冷縮過快,冷卻過快的喜餅皺皺巴巴的,不漂亮。所以,在烙喜餅的時候,除了灶上人員,儘量避免閒雜人員開門進出。

老外也愛吃乳山大喜餅

自上世紀90年代以後,乳山大喜餅逐漸走向市場,深受國內外來乳投資商和旅遊者的喜愛,並傳到了世界各地。新加坡、韓國、美國等地,都有外國人透過電商來購買乳山喜餅,他們非常喜歡乳山大喜餅的味道。

乳山喜餅,難忘的記憶,家鄉的味道!

乳山喜餅趁熱吃有綿與香相濟等特別口感,涼透後吃有脆與甜相兼等特殊風味。又因為引子不同、室內環境中其它菌種的不同,加上在製作過程中發酵時間、作料新增、火候把握等環節上各有一套,乳山大喜餅是一家一個味、一次一個味,奧妙無窮,回味無窮。

2011年12月,乳山大喜餅的製作技藝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入選第三批威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如今,乳山大喜餅已經成為乳山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這一來自民間的傳統美食,不僅蘊含了乳山人性格中的勤勞與質樸,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更是承載著乳山民俗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