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善惡同體是哪吒,也是我們。

我不愛看動畫片,對國產動畫也總是有當年魯迅之於阿Q的複雜情緒: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然而,我卻被《哪吒之魔童降世》啪啪打臉。被打臉,我卻很高興,不僅高興,在看的時候,我就恨不得按下暫停鍵,讓我有時間趕緊把感受寫下來。不吐不快啊。 脫離了幼稚的、黑白對立的二元世界,和臉譜化的人物設定,被全網吹爆的《哪吒》,其實是拍給大人看的。除了太乙真人搞笑風趣的川普和全片華美精緻的視覺效果,《哪吒》裡的深意,我們真的看懂了嗎?

善惡同體是哪吒,也是我們。

1。 善惡同體,是神是魔?

《哪吒》一開篇: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經過元始天尊的提煉,將它分成了兩部分:靈珠和魔丸。靈珠,也就是好的部分,可堪大用;魔丸,也就是壞的部分,三年後,等待的是天雷將其摧毀的命運。 這就很有意思了。 試問,天地靈氣孕育出的“混元珠”,為何是好壞同體的?元始天尊又為何一定要人為將其分裂為兩個部分?把“全部好”的一部分留下來,全部壞的只有被徹底摧毀的命運。可嘆的就是被摧毀的“魔丸”。

世界之所以複雜,起因無非是,我們都只想擁有好的部分。至於壞的部分,都要扔出去,藏起來或者摧毀掉。總之,避之不及,絕口不提。然而,存在的東西,畢竟是存在,包括“壞的部分”。如果我們不去承認它的存在,那麼,一旦這部分冒出來,將會以我們無法阻攔的方式,給我們措手不及。 就好像被哪吒壓抑的憤怒。百姓對哪吒有偏見,這讓哪吒憤怒,但是,即便再憤怒,哪吒畢竟是李靖之子,心中的不滿也只不過化作時不時對百姓戲耍一下聊以自慰。

善惡同體是哪吒,也是我們。

直到有一天,哪吒學成歸來,拼盡力氣,明明救了人,反而卻被人誤解。這讓哪吒本來壓抑的“本能”和“攻擊性”再也壓抑不住了,哪吒“大開殺戒”,打傷百姓無數。 有一句話:我生起氣來我自己都害怕。為什麼?因為,被我壓抑的那部分“壞”的東西,不是沒有,是因為被認為是“不夠好的”,不被接受,從而被壓抑了。今天,我們能壓抑這部分,就總有一天,我們會壓抑不住。這就是所謂的“我害怕自己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湧出的感覺”。而當這個感覺湧出的時候,我們甚至都擔心自己會傷害到別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地靈氣”孕育出的“混元珠”,我們本來就是好壞同體。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很多人,終其一生,卻並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尤其在東方文化中,講究的是善惡分明,黑白殊途。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把自己標榜成一個“好人”。而這裡,就有一個前提,我們忘記了:所謂的“善惡”和“好壞”,其實,本也是我們後天習得的。我們本身的各個面向,本無好壞。 所以,所謂的“善惡同體”,指的無非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各個面向,他們共同組成了我們,各自有各自的功能。而在我們人為劃分出“善與惡”、“好與壞”之後,如果,我們想做一個“好人”,就要把被我們定義為“惡”的那部分閹割掉。怎麼閹割?

比如,防禦:防禦到潛意識深處,假裝那部分不存在;比如,投射,父母將自己的情緒和軟弱,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呢?只能再帶著這些傷痛成長、療愈或者再透過與他人的交往,傳遞給他人,甚至自己的孩子……由此種種,一發而不可收。由這些衍生的各種繼發性問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蔓延無邊。

2。 所有的“惡”,都在等待被看到

不閹割的“惡”,真的會毀滅掉我們嗎?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過一句話:世界準備好接受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湧出。這是我聽過的最動人的一句話。而在這兩者之間,相差一個:“被看到”。“被看到”,才是轉機。 所有的“惡”,都在等待被看到,一旦被看到和接納,轉變當下就會發生,破壞力就會轉變為無窮無盡的生命力。

電影《哪吒》中,因為陰錯陽差,哪吒是魔丸入胎所生,因此,一出世就被認為是魔童。當然,哪吒也“不負眾望”,襁褓中一抱出來,就上演了一出“毀滅”大戲:兇狠、跋扈、戾氣四射,橫衝直撞,攻擊人,毀房屋。所有人一看這樣,更坐實了他是妖怪無疑。鎮上德高望重的老人,代表民眾要求李靖以大局為重,殺了他。這時,哪吒的媽媽,拼命跑過來,一把抱住哪吒,護住他,含淚對眾人說:誰都不要傷害我的孩子,他是無辜的。就在這時,就在哪吒和母親眼神交匯的一瞬間,哪吒的眼神馬上就變得柔軟了。

善惡同體是哪吒,也是我們。

再來。 在他長大後,海邊遇到龍王之子敖丙,就是靈珠轉世。對方對他友好,他好開心,認定這是他唯一的朋友。當母親要給他辦生日宴時,他開心到起飛,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筆來,畫了一張請柬,飛奔到海邊,邀請敖丙來參宴。這是他心裡唯一的朋友,對待朋友,他是赤誠的。

善惡同體是哪吒,也是我們。

就像哪吒一樣,一旦自己的“陰影”被人溫柔以待,“轉化”當下就會發生,“陰影”瞬間變成無盡的生命能量;如果“陰影”一直不被接納,那麼,“陰影”就會被視為洪水猛獸,唯有“封鎖”才能解決問題。而這一下子,被封鎖的,除了被我們視為大敵的“陰影”外,還有我們的生命力。就好像哪吒長期佩戴的“乾坤圈”,一旦佩戴上,鎖住的,除了所謂的“魔性”,還有絕大部分的“功力”。

3。 好壞整合

回到我們開篇的問題,為什麼天地靈氣不孕育出一個完全“好”的珠子,那豈不是省事?省得還要讓元始天尊耗費精力,人為拆分成好壞兩顆珠子。因為,天地之間,道本如此。其實,“混天珠”是我們每一個人,靈珠是我們,魔丸也是我們。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同時具備“靈珠”和“魔丸”這兩部分。 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分為二,二元對立這麼簡單。不存在一個完全好,或者完全壞的人。成年人,應該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好壞整合的能力。

善惡同體是哪吒,也是我們。

《哪吒》裡的好壞整合,是一再出現的。混天珠是好壞一體的,這是第一次出現好壞整合;後來,陰錯陽差,代表“壞”的“魔丸”,到了好人家(李靖),代表“好”的“靈珠”,到了壞人家(被鎮壓在天牢的龍王),這是第二次出現好壞整合;“魔丸”和“靈珠”,哪吒和敖丙相遇後,成為了朋友,最後也在生死存亡過後的激戰和矛盾中,終於又融為一體,這是第三次好壞整合。

具備好壞整合的能力,非常重要,卻並不簡單。很多人的困擾,其實都源自缺乏這個能力。

我的一位來訪者,因為情緒問題,來到我的諮詢室。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個夢,家裡有黑白兩個房間,黑屋子裡有一些家人和朋友,白屋子裡有一些家人和朋友。他不允許這兩個房間的人互相走動。這其實很明顯,就是給人貼上了標籤,在他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分為“好人”和“壞人”。 他的情緒問題,其實就根源於此。這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他對爸媽的態度。他對爸媽是明顯的“愛恨交織”的態度,這其實也是我們很多人對父母的態度。本身,並無不妥。可是,他卻接受不了自己這一點,他不能接受自己對把自己含辛茹苦、撫養長大的父母,竟然有的時候,還會有負面的想法、負面的情緒、不滿和意見。當這個情緒出現的時候,他就會猛烈地攻擊自己。他的潛意識中,要求自己對父母,一定是“全好”的。 這也體現在他對自己的態度上。當他做了一件事情,得到別人讚揚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感覺天地都變了模樣,自己那麼優秀,簡直要好上天了;而當自己做了錯事,成績不夠理想,或者被別人攻擊時,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沒有任何優點,覺得所有人都在嘲笑他,諷刺他,甚至,這個世界都在與他為敵,自己就是個徹徹底底的廢物和傻子。 而事實是,父母確實有含辛茹苦將他養大的一面,也並不影響父母作為“普通人”,也會傷害他;看到自己對父母的情緒,他也可以同時保留著自己對父母的愛的位置;在受到別人的批評和指責的時候,那個在某些領域能夠做出成績的、優秀的自己,也一併存在;在自己享受成績的時候,一同享受別人讚揚的,還有自己不那麼完美的那一部分。 這就是“好壞整合”。

哪吒從魔童到神的過程,恐怕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一個人從“人”到“神”的過程,無非就是自我修煉、自我成長的過程,這本身就是一個“好壞整合”的過程。允許自己“好壞同體”,允許別人“好壞同體”,更允許世界“好壞同體”,才是我們從頭腦的劇本中走出來,走到這天馬行空、光怪陸離又五彩繽紛的現實世界的前提。 讓攻擊性成為生命力,讓陰影走到陽光下,讓自己成為真實而完整的自己,就不要放棄自己的任何一部分,包括自己的陰影。 看到和接納自己的陰影,這也是我們學會好壞整合的第一步。

善惡同體是哪吒,也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