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居然是螞蟻的臉??我滿臉問號

這居然是螞蟻的臉??我滿臉問號

(※友情提示:有密恐或恐懼昆蟲人士,需謹慎觀看;若恰恰相反,點選本文圖片可檢視高畫質版)

凝視微觀狀態下的螞蟻臉,

等等,這居然是......螞蟻???

為啥比我毛孔大不了多少的小螞蟻,

卻長著看起來比我還粗的大毛孔?

在這極小的一張臉上,

鬍子、毛孔、皺紋、痘印,

幾乎應有盡有!

攝影:Eduard Florin Niga

黑衣龜蟻

(Cephalotes atratus)

有“螞蟻界的達斯·維達”之稱,它們的腦袋大而扁平,身體光滑,可以在南美洲森林的樹梢間滑翔。

產於婆羅洲的聚紋雙刺猛蟻

(Diacamma rugosum)

是唯一一種沒有蟻后的螞蟻。工蟻們透過長期的比賽決定誰來產卵。

現居英國倫敦的Eduard Florin Niga,4年來拍攝世界各地100多種螞蟻,並結集出版《螞蟻:世界工人》(Ants: Workers of the World),其作品更屢次被我們的雜誌選用、發表。在眾多螞蟻作品中,不乏

“細微到令人髮指”的螞蟻肖像。

《螞蟻:世界工人》(Ants: Workers of the World)

一種弓背蟻屬

(Camponotus)

成員,該屬由1000多個物種組成,複雜龐大。

來自墨西哥的絲腹弓背蟻

(Camponotus sericeiventris)

Eduard Florin Niga從小在羅馬尼亞的農村長大,孩提時期就對昆蟲很感興趣。幾年前,他的熱愛無意間再次被點燃——

一切緣起於他女兒的一個問題。

那天,他女兒在倫敦某公園看到只螞蟻,便滿臉好奇地問Niga:

“爸爸,螞蟻的眼睛在哪兒?”

黑毛蟻

(Lasius niger)

,圖中除了工蟻,還有三隻體型碩大的蟻后,你找到了嗎?

攝影:Eduard Florin Niga,The NewYork Times

Niga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女兒。

但Niga是個認真的爸爸,或許從此就立志用最直觀的方式去呈現螞蟻的形象——包括眼睛

;這樣,女兒的問題就不言自明瞭。

雙色曲頰猛蟻

(Gnamptogenys bicolor)

,發現於中國和周邊國家,其頭部有色彩斑瀾的斑點,可能有助於偽裝。

Niga

在羅馬尼亞當警察

時學過攝影,但那種攝影手段作用於記錄犯罪現場

;不過問題不大,拍攝這種超微距,技術是次要,更重要的是非常細心外加非常耐心。

為了創造極端的特寫鏡頭,Niga特地在倫敦家中建了一個裝置,可以分割槽域拍攝螞蟻頭部的快照;有時需要拍攝1000多張照片,才能得到一張完整的頭部影象,放大倍數達20倍。

馬里科帕須蟻

(Pogonomyrmex maricopa)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及其附近分佈廣泛。這些螞蟻的毒液比蜜蜂的毒液還強,能引起劇痛。

拍攝完所有照片後,Niga用軟體將它們整合在一起。最終的成片往往令人驚訝。例如,他原以為多刺蟻屬(Polyrhachis)的螞蟻並不鮮豔,但高倍放大影象後,卻看到它們頭部覆蓋金閃閃的絨毛。

一種名為

Polyrhachis beccarii

的多刺蟻屬工蟻,原產於東南亞,長有金色的絨毛。

現在,Niga可以非常自信地回答女兒的問題了:

這是它的眼睛。還有這裡,那裡都是。

撒哈拉銀蟻

(Cataglyphis bombycina)

能以極快的速度穿越北非的熱沙,每秒鐘前進0。9米。

相當於1個人在1秒內跑完兩個足球場。

有些螞蟻,比如行軍蟻,實際上是眼盲的,它們依靠氣味和觸覺來尋找道路;而撒哈拉銀蟻的前額中央有三隻眼睛,能用來探測光線;還有種螞蟻,比如破壞巨眼蟻,則長著巨大的眼睛,覆蓋了頭部大部分,其視力在螞蟻界數一數二,它們能在錯綜複雜的亞馬孫雨林中靈活跳躍,以花蜜和小型節肢動物為食。

破壞巨眼蟻

(Gigantiops desctructor)

,生活在南美洲,它的眼睛是已知螞蟻物種中最大的(相對於頭部大小)。

Niga拍攝的螞蟻通常是死後的標本,這些標本一般來自世界各地合作者、朋友、愛好者的郵寄。畢竟是死螞蟻,Niga在拍攝前會給乾燥的標本補充水分,儘可能重現它們活著的樣子。

這種螞蟻拉丁學名為

Atta cephalalotes

,芭切葉蟻的一種,它會在地下巢穴裡種植真菌。

Niga影集《螞蟻:世界工人》的撰文者、獨立螞蟻研究者Eleanor Spicer Rice說:“你不必走太遠就能發現它們。

全世界至少有15000種螞蟻

,很多很酷炫的螞蟻物種,可能就藏在你家後院,或者就藏在你正走過的人行道上。”

子彈蟻

(Paraponera clavata)

,原產於拉丁美洲,尾部有毒刺,被蟄者會異常疼痛,是所有昆蟲蟄刺中刺痛感最強的一種。

2020年11月2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在一種中美洲頂切葉蟻的外骨骼上,發現一種新型生物礦物,其作用類似盔甲。這層盔甲由鎂含量很高的方解石構成,盔甲內部含有成千上萬片微小片狀晶體,可以硬化外骨骼;

在這之前,任何一種成年昆蟲中都未發現過方解石。

科學家們還表示,這類生物晶體在未來可能會在製造業中得到應用。

首次發現一種中美洲的頂切葉蟻

(Acromyrmex echinatior)

長著“岩石盔甲”

本圖來源:EUGENIA OKONSKI,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這種“岩石盔甲”有助於防止螞蟻在戰鬥中失去四肢,還能抵禦真菌感染。

關於切葉蟻的論文有成千上萬篇,本以為被人們熟知的一種螞蟻,卻出現聞所未聞的新研究成果。

也許,我們對這個世界,哪怕是最小的昆蟲仍然知之甚少。

而想要弄清一切之前,

先要看清它。

於是,同樣用超微距攝影的方式,

Niga將這種神奇的切葉蟻拍了下來——

如今,全世界有成千上萬人熱衷飼養螞蟻,而其中大多數是高中生或年齡更小的孩子,他們透過活躍的線上社群分享資訊、討論細節,從最適合螞蟻的食物,到誘騙螞蟻進入冬眠的秘密等等。

這是一個兩年蟻群,蟻巢用加氣混凝土雕刻而成,還有一個長滿青苔的棲息地,裡面放滿了3D列印物品。

攝影:EDEN HERTZ

一些愛好者甚至細緻地記錄珍奇螞蟻的生命週期,觀察那些未被研究的物種。現在,科學家也開始關注這一點,並藉助業餘愛好者的知識展開研究。越來越多的專家注意到這些愛好者,更願意與他們合作,並且更加信任他們的研究質量。

這個先進的蟻巢用白蠟樹樹枝做成,螞蟻愛好者們藉助它培育出比以往規模更大、更健康的蟻群。

本圖攝影:MARTINHO GM

所以,千萬別小瞧昆蟲愛好者,

他們有著獨特的研究技巧和方法,有些連昆蟲專家們也不甚瞭解;並且,專業研究人員可能對某種本土昆蟲群的研究十分有限,而居住於當地的愛好者則更能夠注意到其中的細微差別。

來自坦尚尼亞的美杜莎多刺蟻

(Polyrhachis medusa)

,科學家們對它仍然知之甚少。

想要弄清一切之前,先要看清它,於是像Niga一樣的攝影師拍下圖片;之後,想要徹底弄清,便要動用全世界的力量——昆蟲學家,以及一切懷有童心、好奇心,並且熱愛昆蟲的人們攜手努力。

正如本文攝影師Eduard Florin Niga在自己的攝影社群以個性簽名的方式闡述:

“我還是個孩子,

照相機是我的玩具,

世界則是我的遊樂場。”

日本弓背蟻

(camponotus japonicus)

孵化全貌

攝影:Eduard Florin Niga,eddimage。com

點選下圖或文末“閱讀原文

購買《國家地理》製作過最完整的火星地圖

以及最詳盡的月球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