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世民收藏十多把弓箭,請工匠來鑑定,工匠竟說:這些都是凡品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幾乎是戰場上遠距離攻擊的首選武器。在南北朝時期,曾誕生過兩個著名的典故,都和射箭有關,一個是“一箭雙鵰”,另一個是“雀屏中選”。

一箭雙鵰,指的是北周時期,名將長孫晟護送公主出嫁突厥。突厥人本就擅長騎射,在北周使臣面前顯擺騎射本領。長孫晟看不慣突厥人的狂傲,他見天上有兩隻大雕正在爭搶食物,便張弓搭箭,“嗖”的一聲,一箭射中兩隻大雕,突厥人驚得目瞪口呆,對長孫晟佩服得五體投地,因此誕生“一箭雙鵰”的典故。

李世民收藏十多把弓箭,請工匠來鑑定,工匠竟說:這些都是凡品

雀屏中選,說的是唐高祖李淵的故事。李淵出身名門,7歲時父親去世後,他襲承了唐國公的爵位。李淵成年後,聽聞襄陽公主的女兒尚未婚配,便親自登門求取。襄陽公主的丈夫竇毅為測試李淵,在屏風上畫了兩隻孔雀,讓李淵用弓箭射穿孔雀,並不告訴李淵要射中什麼部位。竇毅和襄陽公主私下約定,若李淵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兒許配給他。誰知李淵連發兩箭,專射孔雀之目,於是娶走了竇氏(李世民之母、後來的竇皇后)。

李世民收藏十多把弓箭,請工匠來鑑定,工匠竟說:這些都是凡品

為什麼要說這兩個典故呢,因為這兩個典故主人公都和唐太宗李世民有關。李淵是李世民的父親,長孫晟是長孫皇后的父親,也就是李世民的岳父。而李世民本人,更是一位騎射高手。舉幾個例子:

李世民十八歲那年,協助父親李淵鎮守太原,在一次大戰中,李淵被叛軍首領魏刀兒困於陣中,李世民突破重圍,一箭射死魏刀兒,在亂軍中救出李淵。《舊唐書》記載:

太宗時年十八。有高陽賊帥魏刀兒,自號歷山飛。來攻太原,高祖擊之,深入賊陣。太宗以輕騎突圍而進,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於萬眾之中。

在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被王世充突襲,王世充麾下的大將單雄信對李世民窮追猛打,李世民手持弓箭,箭無虛發,敵將應弦而倒,因此才從單雄信手中逃出。若不是李世民箭法出眾,他幾乎就死於單雄信之手。《舊唐書》雲:

世充驍將單雄信數百騎夾道來逼,交搶競進,太宗幾為所敗。太宗左右射之,無不應弦而倒。

李世民收藏十多把弓箭,請工匠來鑑定,工匠竟說:這些都是凡品

李世民一生最著名的一箭,應該是射殺自己的親哥哥的那一箭。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爆發,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宮時,發現情況不對,急忙掉頭逃走。李世民從後面追趕,彎弓搭箭,一箭射向李建成,唐朝的第一位太子,就這樣死於李世民的箭下。

關於玄武門之變上的這一箭,《資治通鑑》記載的最為有趣:

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

眾所周知,用弓箭殺人,不僅僅需要射術精湛,更需要頑強的心理素質。在玄武門之變中,最先射箭的人是李元吉,他拉了3次弓,慌亂中連弓箭都沒能拉開,而李世民後發制人,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同為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擅長用箭殺人,李元吉在這方面的能力,比他二哥差的太遠。

李世民收藏十多把弓箭,請工匠來鑑定,工匠竟說:這些都是凡品

李世民不僅射術一流,他還喜歡收藏弓箭。每次大戰結束,他都將戰場上較為名貴的弓箭收集起來,加以收藏。李世民先後收藏了十多把名貴的弓箭,並引以為傲。

李世民登基後,經常在皇宮中的顯德殿庭院裡練習射箭,不僅自己練,還破格允許護衛們帶兵器進入顯德殿,陪自己練習射箭。李世民經常拿自己收藏的良弓在護衛面前顯擺。

李世民收藏十多把弓箭,請工匠來鑑定,工匠竟說:這些都是凡品

有些侍衛為了巴結李世民,便推薦一位工匠,這位工匠能夠辨別弓的優劣,於是李世民便興沖沖地請這位工匠入宮,幫自己鑑定到底哪一把弓箭才是最好的,結果卻深受打擊。

後來李世民和太子少師蕭瑀的聊天中,羞愧地把這件事說出來,《資治通鑑》記載:

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

李世民收藏十多把弓箭,請工匠來鑑定,工匠竟說:這些都是凡品

也就是說,李世民把自己精心收藏的十幾把良弓,都拿給工匠鑑定,結果工匠卻說:“皆非良材!”李世民很不理解,工匠解釋說:“你這些弓所用的木材,它的紋理都是斜的。雖然它們都是強弓,但你用它們射出的箭,都有一定程度的偏移,線路並非直線。”李世民聽完恍然大悟。

如果故事只到這裡,頂多算是一則趣聞,但《資治通鑑》卻給這則故事加以昇華。李世民在弓箭的事情上大受啟發。他從弓箭,聯想到了政治。

李世民收藏十多把弓箭,請工匠來鑑定,工匠竟說:這些都是凡品

李世民自認為自己收藏的都是好弓箭,結果卻都是凡品。李世民於是深思:朕連一把好弓箭都分辨不出來,怎麼能精準的分析天下之事呢?

朕始寤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資治通鑑》

於是,李世民下令讓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分別入宮在中書省值班,李世民親自召見他們,詢問民間疾苦、為政得失。從此,做一個虛心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