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雙尾貓

字數:3070,閱讀時間:約6分鐘

編者按:冷兵器研究所曾經發布過一期《狼土兵和川黔土司兵,誰才是大明最能打的少數民族僱傭軍》一文。明代的廣西狼兵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廣西土司老實本分,所以明朝信任,導致狼兵出動頻率高。但是有明一代,土司叛亂一直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比如努爾哈赤本質上就是土司叛亂。那麼,為何擁有善戰狼兵的廣西土司那麼老實,沒有發生過像川黔土司奢崇明那樣,帶兵的時候突然打下重慶,並且引發長達十七年的奢安之亂的大規模叛亂呢?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首先要說下明朝對廣西的管理。廣西是個多民族地區,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很難完全採取流官制度,所以唐朝時期在廣西採取羈縻制度。當時唐王朝根據當時廣西一帶少數民族分佈特點,設有羈縻州44個、羈縻縣5個、羈縻峒11個。這種做法被認為是宋、元、明、清幾個王朝土官制度之開端。

到了宋朝平定儂智高之後,在原有羈縻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當時總共有64個羈縻州和6個羈縻縣。宋廷對當地的民族首領授知州、知縣、知峒等官職,雖然允許其子孫世襲,但是在管制授予上,中原王朝有很大話語權。對於一些實力較弱或者不老實的土官,宋王朝也進行內遷。這種由中央授予當地豪強世代為官,併為權力背書,同時在一些方面進行干預的做法,深刻影響了明朝的土司制度。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雖然在許多人的印象裡,明朝是個注重往邊疆地區移民的王朝,大量原來土官統治的羈縻地區變成了流官治理地區。但是明朝時廣西依然有大量的土官,並且數量上更多。比如根據《古今圖書整合》記載:“廣西布政司領長官司三,隸兵部武選司。土官一百九十七,其中知府四人,知州三十三人,同知一人,知縣六人,縣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二人,巡檢十三人,副巡檢一百二人;嘉靖初年,設知州一人,吏目一人,巡檢二十八人,改流知州二人,流知縣二人,以上均隸吏部驗封司。”

根據龔蔭先生的考證,他認為明朝時廣西地方曾設定土官340多家,其中桂林府設定土司12家,平樂府有土官32家,梧州府設定土司24家,鬱林直隸州設定土司22家,潯州府設定土司32家,柳州府設定土司67家,慶遠府設定土司30家,南寧府有土司14家,上思直隸廳有土司兩家,思恩府有土司15家,百色直隸廳曾有土司27家,泗城府設定土司12家,鎮安府設定土官6家,歸順直隸州有土司4家,太平府有土司42家。

只是這些土官設定時有存廢,改流、復土反覆不斷以至於不為人所知。而且明代廣西的土官,除了土知州、土知縣、還有土巡檢以及土驛丞這種小級別土官,都是在吏部登記的。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明代廣西區劃圖

要知道,2019年廣西的縣級行政區不過111個(包括40個市轄區、8個縣級市、51個縣、12個自治縣)。可以說,明朝在廣西的土官,數量很多而且劃分非常細緻。即使在流官管轄的地區也會設定土官。那麼以強調改土歸流的明朝,為何在廣西設立如此多的而且分化特別細的土官呢?

首先,當地土人眾多,宋代時廣西少數民族人口估測就達160萬,因為文化差異等原因,為了方便管理所以設立大量土官。

其次,因為廣西不少地方對外來戍兵和流官來說水土不服,病故計程車兵和官員數量非常多。這巨大的投入成本,時間長了明朝也吃不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為了防止一家土司做大,所以就需要對土司管轄區不斷進行拆分細化,設定那些級別低的土官。而廣西的地形導致居民分佈區域性密集、整體又稀疏,所以也方便設立低階土官。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根據記載,明朝先後在民族交界地區增置廣西潯州府桂平縣大宣鄉巡檢司、平南縣大同鄉巡檢司、秦川鄉巡檢司、南寧府武緣縣那馬寨巡檢司、鏌鋣寨巡檢司、平樂府恭城縣白麵寨巡檢司土官副巡檢各一員。因為廣西複雜的地理環境,甚至出現撤銷流官巡檢的情況。透過這些土巡檢司取代流官巡檢司,來降低治安維護成本。

土巡檢司長官不少是由土目(土司手下的頭目)擔任。於是導致土司與下面的土目關係不那麼密切,所以不論是土官還是土目,很難出現像川黔土司那種上下一體的關係。這樣下來,就拆分了土官勢力。而土司本身要面對中原王朝壓力,還防備底下土目搞下克上。

典型的像成化十六年(1480)的田州頭目黃明之亂,直接被廣西巡撫朱英平定。還有成化十九年(1483),田州府土官知府岑溥被叔父岑欽驅逐,之後不久官軍就奪回了田州府。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土司衙門

正因為單個土司力量薄弱,像後來的思恩知府岑浚也是聯合泗城、東蘭二州攻劫田州,後來在明朝壓力下退兵。直到弘治十八年 (1505),明朝以兩廣、湖廣官軍土兵十萬八千餘人的兵力,徹底消滅岑浚。還有田州土官岑猛在遭受同族火併後,自己也想火併其他土官,最後遭到明朝軍事打擊後被殺。

除了拆分領地輔以軍事打擊外以外,還有一個就是分化土司的兵力。這裡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廣西狼兵。對於狼兵許多人以為狼兵就是土司的私兵,也文獻中經常有土兵狼兵混用的字樣。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狼兵是指明代主要分佈在廣西西北部以及貴州南部部分地區的壯、瑤、苗等民族武裝(以壯為主)

說到狼兵的來源,一種觀點認為狼兵的狼來自郎火之兵,根據記載僚人“無酋長版籍”,以村(氏族)為單位,“推有事力者”為“郎火(壯語為維繫、管束、成丁)”,掌管村中生產、祭祀和協調人際間關係及其他公共事務。所以狼兵就來自這些村落。

早在南宋時期,范成大也提過他所見的羈縻州洞的情形。廣西土官除了有世屬的家奴、家丁,又管轄被稱為提陀的“民”,並從中選取強壯者教以武技,稱為田子、田丁。田子、田丁與家丁總稱為洞丁。而這些田丁可能就來自那些村社。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狼兵所使用的裝備

在明朝正統二年(1437)就出現狼兵字樣,總兵官山雲奏:“左右兩江土官,所屬人多田少,其俍兵素勇,為賊所畏。若量撥田州土兵於近山屯種,分界耕守,斷賊出入,不過數年,賊必坐困。”這裡提到俍兵,可以看到狼兵其實是俍的轉稱。這裡還提到一個細節,那就是提出給土兵和狼兵分土地,這裡狼兵和土兵似乎混用,似乎狼兵給人印象是土官的私兵。

但《明世宗實錄》還有這樣記載:廣西田州土官婦瓦氏引土、狼兵應調至蘇州。這說明土兵和狼兵並不是一回事。而且瓦氏族管轄區域是廣西田州,但是手下的狼兵卻來自東蘭、南丹、那地歸順等州。這些地方可不是瓦氏的地盤。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歌劇瓦氏夫人劇照

在《浦北縣文史資料》1993年第三輯,陳家源的《明代石梯狼兵與山官王》還提過這樣一條資訊:“成化間狼兵總目……賜職山官,無殊後奏,身當狼役,口吃民田,每狼兵三石種,批耕民田自食,除賦役,其地始可守。”這些狼兵總共105人。其他一些狼兵族譜後裔中也有類似記載,這些狼兵基本上以百人或者千人聚居在一起。

結合這些史料可以看出,在明朝中後期狼兵也是有明朝授予土地的,雖然出現一些狼兵頭目兼併土地甚至與小土司無異。但是總體來看,這些狼兵分佈很散,平時以百人為一個群體,有戰事才會集結。集結由狼兵頭目負責,戰時由土官指揮。雖然有狼兵因為土地被侵吞導致暴動,但是也很快平定。同時狼兵在出徵時因為本身屬於徵召集結,各地狼兵質量其實參差不齊,所以有時在供應等方面難以周全。比如出現物資被土官剋扣現象,導致狼兵士氣低迷甚至出現劫掠的現象。

為何明代廣西土司坐擁聞名天下的狼兵,還沒爆發大規模叛亂?

到了後期,明朝也逐漸從經濟上強化對狼兵控制,除了給授予狼兵授予土地,並由明朝官方實施外,在出徵發放財物時會繞過土司,直接把軍餉發給狼兵頭目和士兵。這進一步削弱土司的影響力。

所以相對川黔土司那種在則溪制度下,有廣闊土地和大量人口,並且上下一體的情況,廣西土司在人力物力的調配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最根本的兵權又不斷的轉向明朝,這也是為何狼兵多次徵發,而明朝官方相對放心,廣西土司也沒像川黔土司那樣掀起大規模叛亂的根本原因。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