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免戰牌”在古代戰爭中存在嗎其實在當下,也有“免戰牌”

“免戰牌”是一種奇怪的東西。如果古代戰爭中,這種東西真的存在,看起來有些荒唐。因為在戰場上,最重要的是搶抓時機。如果因為免戰,給了敵人喘息的機會,不是就會反敗為勝嗎?那麼這種“免戰牌”是不是存在呢?

“免戰牌”在古代戰爭中存在嗎其實在當下,也有“免戰牌”

咱們先來聊一聊,今天的人,對古代戰爭的印象。

咱們今天對古代戰爭的瞭解,其實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正史的記載,二是文學藝術的記載。

正史上對戰爭的記載,都比較簡略。最多說一下戰爭的勝負結果。也有說過程的,不過都很模糊。

文學藝術對戰爭的描寫,卻顯得生動而有趣。有一些大型的戰爭,比如《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赤壁大戰”,戰前各方的鬥智鬥勇,戰後的各方如何收拾殘局,場景歷歷在目,讓人看得非常過癮。

文學藝術中所描寫的戰爭,除了場景外,還獨自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戰法。

比如兩軍走到戰場上,相對列陣。先是主公上前說理,說了一陣,那個說不贏的主公於是惱羞成怒,把鞭子往前一指,然後將軍出馬挑戰。

比如開始打仗了,一般是先將軍打,打完決出勝負以後,再士兵打,程式紋絲不亂。

比如攻城的時候,下面攻城的排好隊,對著城上一陣叫罵。接著城門開啟,從城裡衝出一隊人馬,在城門前排好隊,兩軍捉對廝殺。若是守城之軍打不贏了,退回去,攻城之軍也沒想過趁亂衝進城去,而是等著他們魚貫而入。

再有就是,如果城中實在打不贏,把一塊“免戰牌”掛在城牆上,攻城的軍隊就無計可施了。有時候不是攻城,而是在野外立營寨,只要把一塊“免戰牌”掛在營寨外,另一方就不敢進攻了。

“免戰牌”在古代戰爭中存在嗎其實在當下,也有“免戰牌”

那麼,真實的戰爭是這樣的嗎?古代真的有免戰牌嗎?如果有免戰牌,這個免戰牌掛上去後,進攻的軍隊真的都不敢進攻了嗎?

顯然,真實的戰爭,肯定不是這樣的。古代的正史中,也從來沒有出現過關於“免戰牌”的記載。所有記載都是出現在《三國演義》《說岳全傳》《隋唐演義》這樣的話本小說及評書戲曲中,所以我們實在無法判斷,究竟在古代是不是真有“免戰牌”這種東西。

不過,我們都知道,文學藝術是生活的反應。如果生活中什麼也沒有,為什麼在古代的那些文學作品中,卻有那樣的東西呢?

我認為,雖然古代實戰中也許並沒有“免戰牌”這種東西,但是“免戰牌”在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反覆出現,意味著這些文學作品正在呼喚著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就是戰爭中的“道義”。

我們知道,戰爭都是殘酷的,暴力的,是非理性的,非人倫的,無道義的。不過,這種情況,是在王朝社會中後期才開始出現的情況。在之前,“道義”這種東西,在戰爭中其實是存在的。西周在確立“周禮”作為整個社會的執行規則的時候,對戰爭禮儀也有一定的規定。在春秋末期到戰國開始,雖然出現了很多“無義戰”,出現了很多依靠“陰謀詭計”主導的戰爭,但是,“道義”依然在戰場上存在。就是到了三國時期,我們從正史中,依然可以看見“道義”的影子。

“免戰牌”在古代戰爭中存在嗎其實在當下,也有“免戰牌”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曹操有一招大殺器“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什麼這一招屢試不爽,在戰場上,曹操總能夠依靠這一招佔得優勢?還有,劉備不過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人,為什麼他卻依靠皇族後裔的身份,就可以三分天下?就是因為當時在戰場上還有“道義”。這個“道義”,就是維護“皇族”的地位。

“免戰牌”其實就是一種“道義”。戰場上你可以打仗,但是別的軍隊若是舉旗投降,你就不能再打了。或者說,別人表示暫停(掛“免戰牌”),你也得給別人“暫停”的機會。給別人這種機會,就是一種對“義戰”的呼喚,對道義的維護。

當下的很多競技體育,其實就是從古代的戰爭中演化過來的,是古代戰爭的一種“變種”。而競技體育,恰好就是一種“義戰”。如果在競技體育中,一方承認失敗,肯定比賽就結束了。或者雖然並不承認失敗,但是想“暫停”,按照規則來說,對方也是應該同意的。這種允許“暫停”的方式,就是一種“免戰牌”。

所以說,“免戰牌”雖然沒有,但是“免戰文化”則是存在的。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