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長孫晟在隋朝時的作用是什麼呢?後人又是如何評說的呢?

導語:長孫晟在隋朝時的作用是什麼呢?後人又是如何評說的呢?

公元 604 年(仁壽四年),隋文帝病崩,這一年長孫晟 53 歲。隋煬帝繼位的三年後,長孫晟去世,時年 58 歲。公元 609 年(大業五年),長孫晟去世。隋煬帝深表惋惜,賜贈豐厚,並停止朝會三天。同年,啟民可汗也去世,他的兒子咄吉繼任,是為始畢可汗。從此隋朝與突厥的交往發生了改變。

長孫晟在隋朝時的作用是什麼呢?後人又是如何評說的呢?

長孫晟親手扶植的親隋朝的啟民可汗政權是保持隋朝北境安寧的重要因素。啟民可汗是全心全意要與隋朝睦鄰友好相處的北方少數民族首領,他的貢獻是非常大的。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功過,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能否讓老百姓生活得好。若是,那就是歷史上的功臣。由於啟民可汗時期,歸附隋朝,建立友好關係,這就使隋朝百姓和突厥百姓免受戰亂之苦,並且在隋朝的幫助下,啟民可汗的部落民眾可以安居樂業自由放牧,這一切與長孫晟是有直接關係的。不幸的是,長孫晟與啟民可汗同年去世,這一局面逐漸改變。這一方面是隋朝的內部原因,另一方面是維繫突厥與隋朝關係的長孫晟不在了,導致關係無法繼續友好發展下去。

長孫晟在隋朝時的作用是什麼呢?後人又是如何評說的呢?

公元 615 年(大業十一年),“十一年,來朝於東都。其年,車架避暑汾陽宮,八月,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始畢可汗發兵反隋,北方草原戰事又起,少數民族與中原地區又一次陷入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境地。這一次,隋煬帝被突厥困在雁門。這時的隋朝已經四面受敵了,隋煬帝的暴政導致了農民起義,還有貴族的反叛,隋已經無法與突厥一較高低了。關鍵時候,還是始畢可汗的可賀敦-義成公主幫忙才解圍。隋煬帝遭遇此事,感慨的說道:“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長孫晟在隋朝時的作用是什麼呢?後人又是如何評說的呢?

這是在長孫晟已經去世之後發生的事情,隋煬帝的這句話既是對長孫晟的想念,對長孫晟提出的治理突厥的政策的想念。倘若長孫晟還在,一定不會發生這等事件;也是對長孫晟功績的肯定,對長孫晟提出的政策的肯定。從皇帝嘴裡親口說出,可以說是對長孫晟最高的褒獎。長孫晟畢其一生精力用自己的智力與計謀,成功使隋朝與突厥保持良好的關係,隋朝北境之安寧。

長孫晟在隋朝時的作用是什麼呢?後人又是如何評說的呢?

有隋一代,對經略與發展突厥關係,長孫晟是第一人。他提出的“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策略,成為隋文帝處理突厥邊患的基本策略。他實施的策略使突厥內部分裂,大小可汗互相猜疑,最終瓦解了強大的突厥。並且扶植啟民可汗,作為隋朝的地方政權一樣對待,啟民可汗也是終其一生來維護突厥部與隋朝的關係。啟民歸順的誠心顯而易見。這些都是長孫晟的功勞,長孫晟是隋朝劃時代的人物,將遠交近攻離強合弱這一策略結合隋朝的實際情況,運用發揮到極致,他為隋朝治理突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史稱:“好奇計,務功名。貞觀中,追贈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諡曰獻”。從魏晉南北朝時期就開始了與突厥的往來,突厥是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往來的方式為弱時歸降強時來叛。所以直到隋朝,突厥都是邊疆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

長孫晟在隋朝時的作用是什麼呢?後人又是如何評說的呢?

隋朝建立之後,這一問題得到了改善,並且與突厥建立良好的關係,突厥的一支啟民可汗臣屬於隋朝。這得益於長孫晟提出的治理邊疆的經略,遠交近攻離強合弱嚴格意義上說是前代人提出的,在隋朝時期,長孫晟在前代人的基礎之上,將這一策略結合了隋朝與突厥的實際情況,運用到實際發展中,取得絕佳效果。長孫晟是隋朝時期的外交名將,主要處理與突厥方面的關係,他提出的策略在後期的實踐中,也運用到了吐谷渾等少數民族的關係中。長孫晟曾作為使者多次出使突厥,由於個人魅力,他深得突厥可汗的賞識。在突厥留駐期間,將突厥內部的部落強弱離合及外部的地勢外貌,全部熟記於心。並且對突厥的治理辦法已經胸有成竹,回朝稟報隋文帝,得隋文帝大加讚賞,從此開始了長孫晟的外交生涯。

長孫晟在隋朝時的作用是什麼呢?後人又是如何評說的呢?

長孫晟以隋朝使者的身份數次出使突厥,在出色完成使者任務的前提下,基於他深知部落的強弱離合,多次運用離間分化的方式,使突厥內部出現了各部落相互猜疑,強者有兼併之心,弱者有歸附之意的局面,透過長孫晟的唇槍舌戰,透過隋朝壓制強勢部,扶持弱勢部的方式,平衡著突厥的內部勢力,使其強而不能統領全部,弱則不致被吞併,突厥最終分裂。隋朝的功臣長孫晟處理與突厥之間關係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研究的熱點問題,學者紛紛著書立說,研究成果非常豐富。由於本人知識面狹窄,學術水平有限,論證的深度不夠,加之收集的資料不足,今後在這個方面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