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愛德華三世進攻法國,查理王太子如何應對!

引言

王太子年已十八歲,自然在父王被俘期間執掌王權。但是,太子雖然早在青年時代就已經英明幹練,畢竟缺少保衛國家的經驗和權威,不能應對同時威脅國家的外患和內亂。

他召集王國會議,要求補助金。議會不僅沒有支援政府,自身反而充滿了混亂,要求限制王子的權力、懲治過去的瀆職行為、釋放納瓦拉國王。商會主席、巴黎首席法官馬塞爾以亂民首領自任。他天性狂暴魯莽,推動民眾犯下了許多反對王權的罪行。亂民將王太子扣押在城堡中,當著他的面謀害了大司馬羅伯特·德·克萊蒙特和約翰·德·康弗南。兩人一個是諾曼底人,一個是勃艮第人。暴民威脅要讓其他大臣落到同樣的下場。查理王太子不得不拖延時間、虛與委蛇,伺機逃脫。這時,亂民公開舉起反旗,向王太子開戰。王國其他城市效法首都,擺脫了王太子的權威自己掌權,使亂局蔓延到各省。貴族傾向於支援王權,自然力圖壓制騷亂,因此喪失了一切影響力。

下層階級責備貴族在普瓦提埃戰役中卑鄙地拋棄了君主,視之為懦夫,以普遍的輕蔑對待他們。軍隊因欠餉而紀律瓦解,不再尊重任何軍官,四處搶劫寇掠,與那時層出不窮的亂民沆瀣一氣,組成人數眾多的匪幫,肆虐王國各地。他們殘破不設防的鄉野,焚燬、洗劫村落。他們切斷交通,毀壞一切給養,甚至設防城市的居民也極為睏乏。農民一向受到主人的壓迫,現在又得不到他們的保護,走投無路、鋌而走險,到處舉行暴動,使市民和遊卒肇端的亂局惡化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各地民眾憎恨紳士們的暴政,以暴易暴。暴動的農民不再敬重貴族昔日的尊榮,反而以此為理由,施以更過火的侮辱。他們像追逐野獸一樣追殺貴族,毫不留情地斬盡殺絕。他們將貴族的城堡付之一炬、夷為平地,將貴族的妻女先奸後殺。

愛德華三世進攻法國,查理王太子如何應對!

暴行的極致發展到這樣的地步:將一些紳士刺穿,在文火上活活烤熟。九千暴民攻破莫克斯,王太子妃和三百名貴婦正在這裡避難,自然有理由恐懼窮兇極惡的野蠻暴行。但卡皮託·德·布赫雖然在愛德華麾下服務,卻發揚真正騎士的慷慨和豪俠精神,疾行來援,大肆屠殺暴動的農民。在別的內戰中,敵對的黨派受到幾個首領的約束,一般還殘留某些秩序和規則的遺痕。但是在這裡,野蠻的自然狀態似乎已經卷土重來。人人無所顧忌,不受同輩約束。人口眾多的法蘭西,以前是文明社會的禮儀之邦,現在一變為恐怖和混亂的修羅場。

納瓦拉國王利用這一片混亂的機會,逃出監獄,為甚器塵上的亂黨提供了一個危險的首領。這位君侯天資卓絕,卻僅僅用以濟惡增加了公共的混亂。他想借助陰謀詭計滿足野心,就必須具備穩健和審慎,把人數眾多的黨羽組織成紀律嚴明的集團。他再度要求幾成陳詞濫調的王位繼承權。但是,他實現這個要求,完全依賴於英國盟友,而英國人的利益在於不讓他的覬覦得手。而且,英國人是這個國家公開的宿敵,納瓦拉國王與他們結盟,只能讓自己更加臭名昭著。他的所作所為更像匪幫頭領,似乎無意以一個有法度的政府首腦自居、無意以首腦資格致力於重建社會秩序。

愛德華三世進攻法國,查理王太子如何應對!

因此,所有渴望在不幸慘遭蹂躪的國家恢復和平的法國人都把希望寄託在查理王太子身上。年輕的王子雖然不以軍事天才著稱,但他施政審慎、鬥志高昂,每天都在增加他壓倒一切敵人的優勢。巴黎商會長和煽動家馬塞爾正在圖謀將城市交給英國人和納瓦拉國王,就被刺身亡。首都隨即回到王室麾下。叛亂農民的許多幫派被驅散、消滅。有些遊兵散勇的幫派落到了同樣的下場。雖然許多痛苦的亂局仍然依舊,但法蘭西開始逐步恢復民政法度的表象,形成了某種防務和安全的秩序。

查理王太子整頓亂局的時候,愛德華似乎有極好的機會進一步征服法國。但停戰協定捆住了他的手腳,他只能暗中援助納瓦拉國王的黨羽。除此之外,英格蘭當時的財政資源和軍事力量不足以支援長期持續的戰爭,前後用兵之間通常有長期的間歇。因此,通常所有的戰爭目的都會失敗。在如此誘人的緊要關頭,愛德華首先與他的俘虜談判。約翰地位軟弱,簽訂了和平條約。這個條約如果執行,一定會徹底毀滅並肢解他的王國。他同意歸還亨利二世和他兩個兒子領有的省份,永遠屬於英格蘭,英國國王一方不負任何稱臣或效忠的義務。但查理王太子和法國議會拒絕批准這個對法國既可恥又危險的條約。愛德華等到停戰協定期滿,依靠補助和節約,手中積累了一些錢財,準備再度入侵法蘭西。

愛德華三世進攻法國,查理王太子如何應對!

愛德華國王和威爾士親王的巨大權威和名望、他們過去的巨大成功、掠劫門戶洞開的法蘭西各省的確定前景,很快吸引了英格蘭的全部軍事力量。同樣的動機促使歐洲各地魯莽的冒險家雲集於愛德華的旗幟下。他渡海抵達加來,在那裡集結了十萬大軍。查理王太子不能野戰迎敵,因此準備迴避無法抵抗的衝擊。他讓所有城市深溝高壘,命令他們充實糧秣、武備,在各地部署適當的衛戍部隊,把一切財貨運進設防城市,自己坐鎮巴黎,聽任敵人向不設防的鄉野發洩憤怒。

國王意識到這個堅壁清野的計劃,不得不用六千輛馬車轉運必不可少的軍資。他首先蹂躪皮卡迪,繼而進犯香檳。愛德華渴望在法蘭西國王慣常舉行加冕禮的蘭斯城將自己加冕為法國國王,圍攻該城七星期之久,未能破城。蘭斯居民在大主教約翰·德·克洛恩的激勵下,英勇地守禦。最後,嚴冬將臨(這次冒險在初冬開始),國王不得不解圍。在此期間,香檳在英軍蹂躪下業已荒殘。

隨後,愛德華懷著類似的意圖,入侵勃艮第。他攻陷並掠劫了託內爾、蓋隆、阿瓦隆和其他小城市。但勃艮第為了不讓他的領地受到更多蹂躪,同意支付十萬諾貝爾。愛德華隨即移師尼維諾,尼維諾同樣付款購買和平。他蹂躪布里和加蒂努瓦。英軍長途跋涉、蹂躪法蘭西各地,自己也相當疲勞,出現在巴黎門口,在伯格-拉-雷娜宿營,耀兵朗-朱莫、蒙特-茹茲、沃吉哈赫。愛德華向查理王太子挑戰,希望激他孤注一擲,但謹慎的王太子依舊深溝高壘、不為所動。巴黎要塞林立,不畏攻擊;輜重充實,不畏封鎖。外敵內寇縱橫之下,郊野荒殘已甚。愛德華野無所掠,軍實不繼。王太子謹守藩籬,無隙可乘。國王只得拔營撤退,分兵馬恩、布歐塞、查特雷恩各省,大肆蹂躪。法國人體驗到,愛德華只有在復活節期間才暫停掠劫。有時候,正義和人道都無法抑制人類的肆虐,迷信卻可以做到。

愛德華三世進攻法國,查理王太子如何應對!

掠奪式戰爭期間,和平談判從來沒有中斷。但愛德華堅持不折不扣地執行他和被俘的約翰在倫敦簽訂的和約,查理王太子堅持不懈地予以抵制,因此和解的希望不大。德比伯爵現在已經繼任蘭開斯特公爵(這個頭銜是本朝引入英格蘭的),想緩和嚴厲的條款,以比較公平合理的條件結束戰爭。他向愛德華提出忠諫:雖然國王神武、所向披靡,但如果不尊重法蘭西王室的既得利益,就不會比戰爭開始時更接近實現戰爭目的。或者說,國王連戰皆捷、佔盡上風,似乎勝利在望,其實仍然遙遙無期。一開始,國王對法蘭西王位繼承權的要求就沒有獲得法國任何黨派的支援。掠奪式戰爭綿延不絕,使所有法國人團結起來,堅定不移地仇視他。法蘭西雖然苦於朋黨鬥爭,但秩序正在逐步恢復。即使在黨爭最激烈、臣服外國君主比臣服同輩公民更有利的時候,也沒有哪一個黨派承認英格蘭國王的覬覦。

納瓦拉國王是英國人唯一的盟友,非但不是愛德華忠誠的朋友,反而是最危險的對手。他的黨派認為,納瓦拉國王繼承法蘭西王位的資格優於愛德華。戰爭綿延不絕,雖然利於英國士兵飽掠富厚,對國王自己卻有毀滅性的後果。國王支付一切軍備開支,卻無法收穫任何穩定或長遠的收益。如果法蘭西目前的混亂持續下去,勢必滿目荒殘,無法得到任何戰利品。如果法國能夠建立更穩定的政府,戰爭的機運很可能會轉而對他們有利。法國的實力和地位都佔優勢,有能力擊退現在的勝利者。查理王太子甚至在最不利的情況下仍然施政審慎,不讓英國人在法國有立足之地。國王最好接受和平,不要再徒勞無功地謀求武力兼併。迄今為止,英軍所向無敵,但代價極為昂貴,可能帶來極大的危險。愛德華神武鷹揚,溫和節制只會增加他追求的美譽。神武濟之以審慎,他的榮譽就會更偉大、更持久,可能還會兼有實質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