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把金沙淚閃閃,得拿命來換,來說說東北淘金客的一些事

如果相信小編就讓小編給你出謀劃策。謝謝讀者的信任。

週末到了,讀者朋友們,你們想看點什麼呢?請在評論區留言哦!

東北很多地方曾經有大量的金礦,其中幾個比較有名的“富礦”集中在吉林的琿春、樺甸、輝南一帶,樺甸的金子品質最好,來採金的人也最多,為人熟知的夾皮溝,也在樺甸。

一把金沙淚閃閃,得拿命來換,來說說東北淘金客的一些事

淘金,又稱“拿疙瘩”,河裡的金沙中稍微大一點的顆粒,或者金礦中因為含金量較高,凝聚成的塊狀金,都叫“疙瘩”,價值非同尋常,把淘金叫做“拿疙瘩”,也是為了博得一個好彩頭,甚至東北會把某些特別珍貴的東西稱作“寶貝疙瘩”、把小兒子叫做“老疙瘩”,來源都出自淘金這個行當。

一把金沙淚閃閃,得拿命來換,來說說東北淘金客的一些事

自古以來,“拿疙瘩的都是朋友”,因為金礦多在深山老林當中,這樣做也是為了相互照應。除此以外,還要選個把頭,打魚有魚把頭,打獵有炮頭,淘金,當然也有金把頭,這個把頭可不是好當的,除了身子骨硬,也要眼睛夠毒,說白了,得有豐富的淘金經驗,能有這種資歷的,基本都是人近中年,不管多有錢有勢,也要高看幾眼。

一把金沙淚閃閃,得拿命來換,來說說東北淘金客的一些事

可正像那句話說的,“財帛動人心”,金子比錢還值錢,圍繞著它,鬥爭自然也會更殘酷,“富礦”都被勢力強大的人把持,被稱為“總管”,最為出名的,是一個叫韓憲宗的山東流民。他1859年發跡,聯合其他淘金客打跑佔據夾皮溝金礦的土匪,開始獨霸吉林南山。從此,韓氏祖孫四代冒清朝封禁之令,率眾淘金開荒,自養鄉勇,勢同武裝割據,其勢力範圍東西長四百多公里,南北寬近三百公里,幾乎囊括今吉林省樺甸市大部及磐石市、蛟河市、敦化市、安圖市、撫松縣、靖宇縣部分地區。因這裡地處清初為封禁長白山而修建的柳條邊牆外,世人便將韓氏家族祖孫四代統治者及其領地稱為“韓邊外”。

一把金沙淚閃閃,得拿命來換,來說說東北淘金客的一些事

韓家的勢力最大時,手下武裝有三千多人,清廷屢次進剿都拿他們沒有辦法,只好招撫,在韓家勢力所及之處,百姓安居樂業,創造了難得的好光景,但是其他地方的淘金客就沒有這麼好命了。

冒著生命危險得到金子的淘金客最犯愁的就是怎麼把金子帶出去。出山的路口都被土匪把持,辛苦挖來的金沙十之八九要落在他們的口袋,要是土匪有自己的礦山,淘金客不僅帶不走黃金,還要被綁走幫他們挖礦,到後來往往人財兩空,暴屍荒野。

一把金沙淚閃閃,得拿命來換,來說說東北淘金客的一些事

不想把金子交給這些土匪,有的淘金客就把金子塞到豬腸子裡,吞進肚,躲過土匪盤查後再拉出來。可有的時候,豬腸子會破掉,藏金的人就會因此喪命,土匪也會瞧出破綻,開膛破肚,把裡面的金沙取出來,還有的淘金客為了能把金子帶回家,會拜託同鄉或者相好的弟兄,吞金自殺以後,讓他們把屍首帶回家,所以,在淘金客裡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出了山海關,兩眼淚漣漣,今日離家去淘金,何日才能把家還,一把金沙亮閃閃,得拿命來換。”

吃的比豬差,乾的比驢多,住的比狗不如,就是淘金客們的生活,這樣的人大都是什麼來歷呢?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被髮配過來的“長毛賊”,流放的罪犯,犯法逃跑的逃犯,活不下去的混混,五花八門,什麼人都有,這些人帶著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習慣,為了挖金子走到一起來,要麼爛賭成性,白天挖的金子,晚上就輸個精光,要麼打架鬧事,下手又黑又重,出人命是家常便飯,生活狀態固然讓人憐,可要想管理他們,也非常不容易,尤其清末民初,整個中國都不太平。

隨著沙俄和日本人進入中國東北,能帶來大量財富的金礦當然也成為眾矢之的。先是沙俄,後是日本,對金礦採取了無情的掠奪,再加上清廷賣國有方,曾經威風不可一世,保得一方平安的“韓邊外”也在多方壓力下財去人走,曾經興盛一時的淘金客們夢碎人亡,死的死,走的走,當日本人投降以後,留下的,除了淘金客的傳說,就只有滿目瘡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