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唐史昭宗即位,為後來的誅除宦官埋下了伏筆

唐史:昭宗即位,為後來的誅除宦官埋下了伏筆

關鍵詞

:唐僖宗駕崩、西川之戰

前因:

唐僖宗駕崩

888年,唐僖宗身染重病,且皇子年幼,未指定繼承人,壽王李傑繼位。

唐史昭宗即位,為後來的誅除宦官埋下了伏筆

▲唐僖宗劇照

後果:

西川之戰

888年,昭宗即位後,開始著手實施其抑制藩鎮、剷除宦官,決定拿西川開刀,出兵征討。

唐史昭宗即位,為後來的誅除宦官埋下了伏筆

▲唐末割據形勢

過程始末

一、唐昭宗繼位

888年,唐僖宗身染重病,宦官楊復恭擁立僖宗同母弟壽王李傑繼位,是為唐昭宗。

唐昭宗原名李傑,是唐懿宗第七子,按理說他根本沒機會能當上皇帝,因為唐懿宗本人荒淫,身邊嬪妃簇擁如雲,生了八個皇子,子以母貴是帝王之家亙古不變的信條,而李傑的母親只是個宮女,偶然得到懿宗寵幸,生下李傑後便撒手人寰,到死連個妃嬪的封號都沒有。

唐史昭宗即位,為後來的誅除宦官埋下了伏筆

▲唐懿宗

二、李傑得到了僖宗和大臣的看重

懿宗駕崩後,李傑的五哥也就是年僅十二歲的普王李儼,被宦官田令孜擁立為帝,就是唐僖宗,此時李傑只有六歲,但混亂的唐末政局,給了李傑繼位的機會。

兄長唐僖宗從父親那接手的大唐,已經是個風雨飄搖的帝國,當時黃巢起義爆發,起義軍直逼京師,長安城內亂作一團,掌權宦官田令孜看起義軍來勢兇猛,決定率五百神策軍護衛護送僖宗出逃,田令孜怕隨行人員太多過於招搖,僅通知了福、穆、澤、壽四王及嬪妃數人跟隨皇帝出逃,壽王李傑因此隨僖宗逃離了京師。

壽王李傑在劫難中得以保全性命,但卻過著如喪家之犬般的生活,他在顛沛流離中得到了磨鍊,迅速成長起來。壽王李傑自幼就勤奮好學、頭腦聰明,在出逃過程中,他全程密切隨侍僖宗左右,得以參與機要事務,得到了僖宗和大臣的看重,為其日後得以登基打下了基礎。

唐史昭宗即位,為後來的誅除宦官埋下了伏筆

▲唐僖宗

三、楊復恭不同意群臣意見

不久後,黃巢起義失敗,僖宗率李傑和百官等重回長安。可好景不長,唐朝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節度使王重榮、李克用先後起兵反叛,僖宗不得不再度出逃,經歷了幾番折騰,長期的流亡和過度的驚恐讓僖宗身染重病,身體垮掉了,僖宗從發病到斷氣前後僅五天,沒來得及對皇位做出安排。百官們見僖宗病情迅速惡化,便開始商討該由誰來繼承皇位。

壽王李傑並沒有成為眾人的首選,因為僖宗有子,但僖宗駕崩時只有二十七歲,皇子太年幼,無法統治國家,群臣開始從僖宗的兄弟中考慮人選。朝臣認為吉王李保,也就是唐僖宗六弟在諸王中最賢明,而且年歲也最長,是較為合適的人選,有意擁戴吉王為帝。

可誰知,大權在握的宦官楊復恭不同意群臣意見,他覺得如果朝臣擁立吉王,自己可能會在新皇帝登基後失勢,所以提出擁立壽王李傑,原因是壽王李傑在隨侍唐僖宗時表現突出,而且楊復恭等宦官相處得也算和諧,相比吉王更能為以楊復恭為首的宦官集團接受。

唐史昭宗即位,為後來的誅除宦官埋下了伏筆

▲唐昭宗

四、李傑在楊復恭的一手扶持下,在唐僖宗靈柩前即位了

楊復恭決定先下手為強。他握有禁軍指揮權,於是親率禁軍將壽王李傑從之前所居住的六王宅迎到太子居住得少陽院,接受百官參見,宰相孔緯、杜讓能等見壽王李傑神氣雄俊,帶有王者氣象,加之楊復恭手中握有兵權,他們無法與楊復恭抗衡,因此便而擁戴壽王李傑。

唐僖宗此時早已病得說不出話來,面對楊復恭如此安排,只能略微點頭算是准許,第二天就病逝了。壽王李傑就這樣在楊復恭的一手扶持下,在唐僖宗靈柩前即位了。

唐史昭宗即位,為後來的誅除宦官埋下了伏筆

▲楊復恭

結論

唐昭宗在宦官楊復恭扶持下即位,成為晚唐對朝政施加影響的最後一位皇帝,但宦官集團也因此做大,得以繼續掌握唐廷權力,為後來唐昭宗誅除宦官埋下了伏筆。

【參考資料】

:《唐會要》《世界歷史大辭海》《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