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羅馬人不是騙子說起,誠信贏天下,守信方得人心

在古人看來,誠信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孔子講:“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人如果沒有信用,那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於世、立足於社會,沒有了誠信就像是大車沒有了馬和車身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槓與橫木相接的銷釘,還能靠什麼行走呢?

羅馬人不是騙子說起,誠信贏天下,守信方得人心

在戰場上,被俘虜固然是一種恥辱,而不遵守自己的承諾,更是一種恥辱。

羅馬和迦太基在公元前2世紀進行了一場“布匿戰爭”。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羅馬的萊奎勒斯將軍被迦太基軍抓獲。原本,迦太基軍想要殺死萊奎勒斯將軍,可隨著戰鬥的進行,他們發現自己逐漸處於劣勢。於是,為了大局,他們決定利用萊奎勒斯將軍和羅馬談判。

他們對萊奎勒斯說:“將軍,現在我們準備和羅馬休戰,我們可以放您回去,但你必須明白——如果羅馬軍不答應休戰,將軍還必須回來。”

羅馬人不是騙子說起,誠信贏天下,守信方得人心

聽完羅馬人的話,萊奎勒斯陷入了沉思——究竟應該為了生存回到羅馬軍中,還是應該為了捍衛榮譽而選擇死亡呢?

最終,他作出了決定。在自己臨死之前,應該為國家做點兒事情,於是他答應了迦太基軍的要求。

回到羅馬後,將軍受到了皇帝的熱烈歡迎。但是,他還是把自己回羅馬的前因後果告訴了皇帝:

“我答應了迦太基軍,要說服您休戰,正因如此我才能回到羅馬。但我想,現在迦太基非常混亂,您不應該在此時休戰,只要我們堅持一段時間,他們肯定會不攻自破的。”

然後,將軍把關於迦太基軍的所有情報都告訴了羅馬皇帝,做好了回到迦太基人那裡去的準備。很多人不理解,紛紛勸他不要再回去。但是,將軍卻毅然決然地說:“不行,人應該講信用。如果我不回去,他們會嘲笑羅馬人都是騙子。雖然這是和敵人的約定,但我也應該同樣遵守。”

最後,羅馬大獲全勝,這場戰爭以迦太基的慘敗為結局。人們熱烈慶祝著自己的勝利,而萊奎勒斯的美名也被廣泛傳揚。

誠實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塞萬提斯曾說:“誠實人說的話,像他的抵押品那樣可靠。”恰如故事中的萊奎勒斯將軍,即便是面對敵人,也能遵守自己的承諾,說到做到,在不愧於心間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羅馬人不是騙子說起,誠信贏天下,守信方得人心

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重耳逃出晉國開始了將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涯。他一路先後流亡翟、衛、齊、曹、宋、鄭等國,除了少數幾個國家之外,大部分諸侯國都不怎麼待見這位晉國的流亡公子。

後來重耳來到了當時最強盛的楚國。在此他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接待,楚成王甚至用對待諸侯的禮節招待重耳。

這讓當時落魄流亡了十幾年的重耳受寵若驚,在一次宴會上,楚成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如果重耳回到晉國繼承君位,會如何報答自己。重耳回答說“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今後如果萬一我們在沙場兵戎相見,我將為您退避三舍。”這就是退避三舍的由來。

當時楚國的大將子玉聽到了重耳的話,他認為重耳出言不遜,我們楚國如此禮遇你,你卻想著怎麼和我們打仗的事。於是他請求楚成王殺了重耳,結果被楚成王拒絕。

羅馬人不是騙子說起,誠信贏天下,守信方得人心

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將近二十年的重耳回到了晉國,登上國君之位,他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回到之後的晉文公勵精圖治,又遵循齊桓公的“尊王攘夷”的老路尋求稱霸中原,由此引發了與楚國的矛盾。

雙方最終在公元前632年走到了兵戎相見的一步,在開戰之前,面對咄咄逼人的楚軍,晉文公以兌現承諾為由,讓晉軍從陶丘主動後撤九十里(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所以退避三舍就是退兵九十里),直到城濮才停下來。

最後,晉軍與楚軍在城濮展開了決戰, 晉軍大敗楚軍。這場大戰之後,晉文公逐漸確立了中原霸主地位,成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而晉文公履行承諾,對楚軍“退避三舍”的故事,也作為信守諾言的典範, 被歷代人民所傳頌。

以現代法律的眼光來看,“退避三舍”的故事中體現著一種“契約精神”,即: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要受到自己諾言的約束,信守約定。

羅馬人不是騙子說起,誠信贏天下,守信方得人心

同學們,做人應該講誠信。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對親人和朋友做得到言出必行,但對競爭對手就未必如此。而和對手過招,恰恰是展現自己品性和美德的最好時機。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

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羅馬人不是騙子說起,誠信贏天下,守信方得人心

如果為了獲得勝利,就出爾反爾,用欺騙贏得競爭對手,最終受到傷害的,很可能是自己。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古語有云:“言必信,行必果。”既然做出承諾,就應當嚴格遵守。在現代法治社會中,我們應秉持契約精神行事,誠實守信,這樣才能保證法律得到人們的普遍遵守,社會秩序得到更好的維護。

羅馬人不是騙子說起,誠信贏天下,守信方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