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趙國勢弱,為何還要因為上黨郡強行和秦國開戰?

趙國在接受上黨郡之前,君臣之間其實是有過一番爭論的。

當時的平陽君趙豹認為,馮亭不把上黨郡交給秦國,而轉交給趙國,是嫁禍於趙國,是讓趙國接受一個“燙手山芋”。如果趙國接受上黨郡,秦國肯定會前來攻擊,這樣就是惹禍上身了。

但是平原君趙勝則認為,平常就算髮動百萬大軍,常年累月和秦國作戰,都不一定能夠打下一座城池。現在,白白得到十七座城池,為什麼不接受呢?

最終,趙孝成王接受了趙勝的建議,接收了上黨郡,並且封馮亭為華陽君,讓他繼續管理上黨。

事實證明,趙國接受上黨郡,確實是造成趙國在長平慘敗的直接誘因,也是趙國一蹶不振,從此退出爭霸舞臺的直接誘因。

趙國勢弱,為何還要因為上黨郡強行和秦國開戰?

(趙孝成王劇照)

那麼,明明當時趙國在力量上弱於秦國。冒然與秦國開戰,並不是明智的舉動,為什麼趙國還會接受上黨郡而得罪秦國呢?

我認為,趙國最終之所以接受上黨郡,是基於以下考慮。

一、趙國在東方六國中一枝獨秀。

東方六國,自然是齊國最強大。但因為齊國吞併宋國以後,遭到了其它國家的集體反對。因此,燕、趙、秦、魏、韓五個國家組成聯軍,由樂毅率領,打的齊國最後只剩下兩座城池。齊國雖然最終復國成功,但是從此實力大降,不再敢與其它國家爭霸。燕國本來是這場戰爭的直接受益者,但自身內亂。同樣的,魏國、楚國也相繼衰落。韓國本來就是弱國,更加不敢爭霸。這樣,趙國就凸顯了出來。

同時,透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以後,趙國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趙國不但打敗了各國對它的圍攻,而且還西破樓煩、林胡,北滅中山,拓地千里。這讓趙國看起來有一副能與秦國一決高下的樣子。

趙國勢弱,為何還要因為上黨郡強行和秦國開戰?

(藺相如劇照)

二、趙國對秦國的外交勝利。

趙國和秦國在發生決戰之前,有一系列的外交試探。歷史上的“澠池相會” “完璧歸趙”,就是這種外交試探的集中表現。當時,由於藺相如的積極作為,最終,無論是“澠池相會”,還是“完璧歸趙”,趙國都取得了完勝。

秦國在外交上失敗,想動武,又不敢冒然行動,因此只能忍氣吞聲。

趙國在外交上的勝利,讓趙國認為秦國害怕趙國,不敢和趙國直接對決。這也讓趙國君臣普遍表示樂觀,覺得就算和秦國打起來,趙國也未必就落於下風。

三、趙國有過打敗秦國攻擊的先例。

秦國在與趙國外交對壘中失敗後,很不甘心,秦王派胡陽率軍越過上黨,攻打趙國的閼與。這裡離邯鄲很遠,而且山路崎嶇,趙國很難前往相救。當時趙王詢問廉頗、樂乘的意見,能不能救這個地方。當時廉頗、樂乘都認為很難救回來,乾脆放了算了。但是趙奢卻不同意,他認為寸土必爭,絕對不能讓秦國在那裡建立一個據點。於是率軍前往與秦軍交戰。

由於趙奢戰術得當,最後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打敗了秦國的胡陽,把秦軍攆出趙國境內。要知道,這個胡陽曾和白起一起,幫助韓國打敗過趙國和魏國的聯軍。

這場戰役的勝利,讓趙國君臣認為,秦國遠道攻打趙國,是不會得到好處的。

趙國勢弱,為何還要因為上黨郡強行和秦國開戰?

(廉頗劇照)

四、趙國有守城專家廉頗。

當趙孝成王在接受上黨郡的時候,他還是有些懷疑的,不相信趙國能夠打敗秦國。畢竟當時秦國四處攻伐,取得了不少土地。不過當時趙勝告訴趙孝成王,雖然當時趙奢已經去世,但是,還有廉頗在。廉頗雖然在野戰上不如白起,但是守城上,卻並不比白起弱。如果接受上黨,讓廉頗去守城,就肯定能夠抵擋住白起的進攻。

就當時的情況下,這個判斷是比較正確的。

五、與秦國的總決戰在所難免。

雖然趙國在總體上似乎比不上秦國,但是,要想爭奪天下,與秦國的總決戰就在所難免。就算不爭奪天下,等秦國把韓國(上黨郡本來屬於韓國)拿下來後,肯定還是會回過頭來,攻打趙國。

總之,怎麼都是打。既然總會打,接受上黨郡,在與秦國的爭鋒中,就會佔據優勢。因此,接受是正確的選擇。

當然了,趙國的君臣雖然有那樣的分析和心態。但是,由於放棄讓廉頗堅守,同時又急於求成出戰的戰術錯誤,最終趙國敗得很慘。而敗得很慘,也讓人懷疑當時趙國接收上黨郡,是不是正確的選擇。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