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們是史上最強大腦,為後世留下寶貴財富

《尚書》的傳承人——伏生

古籍中最早提到擁有驚人記憶力的是漢代學者伏生。

他們是史上最強大腦,為後世留下寶貴財富

《漢書》記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儒家經典之一的《尚書》就失傳了。至漢朝,漢文帝求《尚書》而不得。聽說山東有一名叫伏生的老者,曾當過秦朝的博士,能記住《尚書》的內容,但當時伏生已經九十多歲了,無法出門,漢文帝便派大臣晁錯到伏生所住之地,由他口授了28篇,因為晁錯是用當時通行的隸書記錄的,後人就稱這28篇《尚書》為《今文尚書》

對於一位老人來說,能背出諸多古書篇目,可以稱得上記憶力超強了,不過在漢代,擁有這樣驚人記憶力的並不止伏生一人。

小女子傳大業——蔡文姬

他們是史上最強大腦,為後世留下寶貴財富

蔡文姬,漢末三國時期才女。蔡文姬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生於書香門第的蔡文姬,自幼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其父蔡邕生前藏書四千多卷,死後遺給文姬,不幸的是,在東漢末年的戰亂中,這些書漸漸散失了,甚至連蔡文姬本人也在亂世中被掠到匈奴之地。

後來,曹操平定北方,將她從匈奴人手中贖回,對於蔡邕那些珍貴書籍的散失,曹操感到很惋惜,但文姬卻說不用著急:“書雖然沒有了,內容我卻還能記得,說自己不管是用真書還是草書都可以默寫出來。”於是就憑她的記憶,默寫了四百多篇。

輔佐三帝,滿而不溢——張安世

他們是史上最強大腦,為後世留下寶貴財富

張安世,西漢大臣。一次,漢武帝去河東巡視,途中丟了三部書,皇帝下令尋找,關鍵時刻張安世自告奮勇,憑記憶將這三部書默寫出來,交給皇帝。此後不久,朝廷從市場上重新購得這三部書,人們將其同張安世默寫的書相對照,結果沒有發現錯謬之處。皇上認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書令,調任光祿大夫。

他們是史上最強大腦,為後世留下寶貴財富

張安世身居高位,可謂地位顯赫,但他仍然兢兢業業,為官廉潔,輔佐三帝,滿而不溢。漢昭帝特意下詔,讚揚張安世有堯舜之時的古大臣之風。

其實,世間哪有什麼最強大腦,只不過他們比常人努力罷了。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財。”他們都是因為勤奮,,才從眾多的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所佩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