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隋朝開創科舉制和開鑿大運河極大促進中國的統一

隋朝雖然僅僅只存在了37年,但是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隋朝這短短三十多年的歷史,卻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

要想明白隋朝的歷史意義,我們首先得簡單回顧一下隋朝的歷史。

開皇元年

(581年

,楊堅在長安登基,隋朝自此開國。楊堅原本是北周大將軍楊忠的兒子,因為是北周宣帝宇文贇的岳父,所以得以掌握了實權。後來宇文贇病重的時候,本應率軍南下滅陳的楊堅,篡改了宇文贇的詔書,留在京城輔政。宇文贇駕崩後,楊堅輔佐自己的外孫子宇文闡做皇帝,自己做了大丞相。

然而此時的宇文闡,僅僅只有7歲而已,大權自然都掌握在楊堅手裡。此後的兩年裡,楊堅不斷剷除異己,鞏固自身權位。兩年之後,楊堅羽翼徹底豐滿,終於逼迫自己的外孫子宇文闡禪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因為楊堅原本的封號,是隨國公,所以建立的朝代,就應該叫做隨朝。但是因為隨有走的意思,不吉利,所以楊堅乾脆選了一個諧音的“隋

字,作為國號。

就這樣,隋朝開國了。

隋朝剛建立的時候,控制的範圍還僅僅只侷限於原本北周的領土。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都掌握在南陳政權手裡。楊堅雖然有心直接南下滅陳,但是當時隋朝的實力卻不足以如此。

隋朝開創科舉制和開鑿大運河極大促進中國的統一

一方面,楊堅剛剛登基,隋朝內部還有很多北周的舊臣,隨時可能發動叛亂。楊堅需要用足夠的力量和時間,去彈壓這些北周舊臣,鞏固自己的統治。另一方面,當時的南陳政權,實力還很強大,如果強攻的話,損失會很大。

而且最重要的是,當時隋朝的北方,還有一個強大的突厥做鄰居,牽制了隋朝大量的兵力,讓隋朝無法全力南下滅陳。

於是,楊堅開始改換思路,登基之後,並未選擇馬上南下滅陳。在接下來的六年時間裡,楊堅積極備戰,整頓隋朝內部,進行各種改革。比如重新鑄造統一的貨幣,重新統一各地的度量衡,鼓勵商業發展。在楊堅的這一系列操作下,隋朝的國力開始迅速強大起來。

與此同時,楊堅採用了宰相高熲的策略,干擾南陳的農業生產,用各種手段消耗南陳的軍事力量,讓南陳政權持續衰落。

另外,在這幾年當中,楊堅還把北方的突厥,當成了首先要解決的目標。在楊堅剛剛登基後,突厥原本想趁著中原內亂南下,卻被楊堅給打了回來。擊退突厥之後,楊堅採用了名將長孫晟的策略,對突厥施行分化打擊的策略。

隋朝開創科舉制和開鑿大運河極大促進中國的統一

這位長孫晟,就是“一箭雙鵰

這個典故的由來。而且,長孫晟生了一個女兒,後來嫁給了唐太宗李世民,成了李世民的皇后,並且生下了唐高宗李治。

最終,在隋朝的強大攻勢下,突厥徹底分裂成東突厥和西突厥,然後被隋朝暫時打服。

解決了北方的突厥,隋朝國力也已經足夠強大。這個時候,楊堅開始準備統一全國了。

開皇七年

(587年

,在隋朝開國七年之後,楊堅廢掉了西梁國號,將西梁國境全部納入隋朝的統治版圖。西梁原本是南梁滅亡之後,北周扶持一些南梁皇室,在江陵地區建立的傀儡政權。隋朝開國之後,自然也就順理成章地接手了西梁。西梁本就是隋朝的附庸,所以這次滅亡,也沒有引起任何動盪。

又過了一年之後,在徹底消化了西梁的地盤之後,楊堅派自己的次子楊廣作為名義上的最高統帥,分三路大軍,南下滅陳。在這次滅陳行動當中,隋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是剛剛成年的楊廣,但實際上領兵的,是大將軍楊素。在楊素的統領下,隋朝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攻入南陳都城建康,活捉了南陳皇帝陳叔寶。

此後,在陳叔寶的詔令之下,其他尚未平定的南方地區,也都紛紛投降。就這樣,在隋朝開國八年之後,隋朝終於徹底統一了天下,結束了自西晉滅亡以來,中原地區數百年南北割據的局面。

隋朝開創科舉制和開鑿大運河極大促進中國的統一

統一天下之後,在楊堅的統治下,隋朝的國力蒸蒸日上,進入了一段最強大的時期,後世史稱開皇之治。隋朝統一天下之後,楊堅在全國推行

均田制

,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與此同時,楊堅減免賦稅,輕徭役,在各地設定官辦糧倉。開鑿廣通渠,極大的方便了關東地區的漕運。

在治理國內的同時,楊堅還不忘北方的突厥。此後,隋朝又兩次向突厥開戰,終於將昔日不可一世的強大突厥,徹底給打趴下了。經過楊堅數十年兢兢業業的治理,隋朝已經成為整個東亞地區,當之無愧的霸主。

但是,在隋朝國力蒸蒸日上的同時,楊堅本人卻因為繼承人的問題而時常感到頭疼。

隋朝開國之後,楊堅的嫡長子楊勇,便被立為了太子。然而楊堅的次子楊廣,卻有著滅南陳的大功。楊廣成年之後,也對太子之位產生了覬覦之心。在楊廣的努力下,最終,楊堅最終還是決定,廢掉了原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後來證明,這是楊堅一生當中,犯得最嚴重的一個錯誤。

仁壽四年

(604年

,楊堅病重,楊廣侍奉左右。據史書記載,楊堅病重期間,楊廣曾調戲楊堅的妃子,導致楊堅產生了廢黜楊廣的念頭。然而最終,就在楊堅產生這個念頭之後,楊堅便突然暴斃。後世一直懷疑,是楊廣弒殺了楊堅。

隋朝開創科舉制和開鑿大運河極大促進中國的統一

楊堅駕崩後,楊廣登基為帝,史稱隋煬帝。

楊廣登基之後,好大喜功,不顧隋朝國力是否能夠承擔,只想做作為的‘千古一帝’。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楊廣在各地廣修宮殿,方便自己外出巡遊。開鑿大運河,徹底溝通了南北水運體系。讓南方的貨物,可以透過漕運直接運輸到北方。修造洛陽城,試圖將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以此來避免傳統關隴士族集團的掣肘。

另外,楊廣還在楊堅改革的基礎上,創立了科舉制,徹底打破了以往純粹由士族舉薦做官的制度。科舉制的誕生,對後世上千年的中國歷史,都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但是,楊廣這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操作,卻極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國力,甚至讓老百姓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而且,開創科舉制、遷都洛陽這些事情,更是和傳統關隴貴族集團的意願,背道而馳,楊廣也由此失去了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援。

到了這個時候,隋朝已經是處於十分危險的邊緣。然而對於隋朝的危險處境,楊廣卻依然無所顧忌,依然一意孤行。

大業七年(

611年

),楊廣從全國範圍徵兵,調集了上百萬正規軍隊,以及數百萬的後勤補給人員,組成強大的軍事力量,征討北方的高句麗。客觀來說,楊廣徵討高句麗的初衷是好的,因為當時的高句麗了,確實十分強大,時刻威脅著隋朝的邊境安全。但問題是,如此大規模的戰爭,已經完全超出了隋朝國力承擔的極限,讓老百姓徹底活不下去了。

隋朝開創科舉制和開鑿大運河極大促進中國的統一

於是,大業七年

611年

,山東人王薄首先起兵,拉開了隋末農民起義的大幕。

雖然後方民變四起,但楊廣依然一意孤行,執意去打高句麗。然而在接下來的戰爭當中,隋軍卻因為楊廣的指揮失利,一路慘敗。數十萬隋朝精銳,埋骨遼東。偏偏在這個時候,隋朝大貴族、楊素之子楊玄感,眼見各地民變四起,決心發動叛亂,對楊廣取而代之。然而最終,楊玄感的這場叛亂,卻以失敗告終,最終被楊廣鎮壓。

征討高句麗的失敗,再加上楊玄感起兵內訌,導致原本強大的隋朝精銳,近乎損失殆盡。到了這個時候,隋朝在各地的統治,已經開始搖搖欲墜起來。就連鎮壓各地的農民軍,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面對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軍起義,楊廣此時也開始顯得有些心灰意懶,再不復當年的雄心壯志。大業十二年,楊廣帶領十餘萬精銳,離開關中,前往江都地區,企圖依靠還算穩固的南方,以備不測。在楊廣看來,當時的農民軍起義,主要以北方為主,南方則是相對平靜。而隋朝在南方的統治,也還算穩固。依託南方建立割據政權的想法,或許是可行的。

但楊廣的這個選擇,則是從根本上斷送了隋朝。因為楊廣這次離開,幾乎帶走了關中地區最後一部分隋朝精銳。自此之後,關中地區就處於十分空虛的狀態。而楊廣麾下計程車兵,因為大多是關中人,所以根本不願跟楊廣一起久居江都,紛紛開始叛逃。

而關中地區的空虛,則導致了很多關隴貴族,徹底拋棄了楊廣。所以後來李淵起兵之後,才會一路輕鬆攻入長安,迅速控制整個關中地區。

隋朝開創科舉制和開鑿大運河極大促進中國的統一

到了大業十四年(

618年

),隋朝在北方的統治,已經徹底瓦解,北方出現了李淵、薛舉、李密、竇建德等諸多割據勢力。南方也開始出現許多割據勢力,讓隋朝的統治徹底失效。直到這時,楊廣依然一意孤行,絲毫不悔改自己的過錯,反倒是沉迷於享樂。

大業十四年

618年

三月,楊廣麾下的禁軍,忽然發動叛亂,最後弒殺了楊廣,立楊廣的孫子楊浩為帝。在此之前,身在長安的李淵,同樣立楊廣的另一個孫子楊侑為帝。而在楊廣駕崩後,洛陽方面,也立了一個楊侗為帝。

但是沒過多久之後,這三位小皇帝,都紛紛被殺,篡取了皇位。至此,隋朝也就徹底滅亡了。

從楊堅篡位登基,到楊廣被殺失國,這期間雖然只過了僅僅37年的時間。但是隋朝統治的這37年裡,卻做出了很多開創性的改變。比如大運河的開鑿,徹底憑水運溝通了南北,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絡。而科舉制的出現,則是打破了以往士族集團對上升通道的壟斷,同時進一步加強的中央集權。

這兩樣創造性的改變,對中國的統一,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隋朝以前,中國分裂的時間和大一統的時間,幾乎相當,甚至出現過南北朝這種長達數百年的割據分裂時期。但是在隋朝以後,唐宋元明清等幾個朝代,幾乎都是統一的時代居多,分裂的時代較短。

總之,隋朝雖然國祚短暫,但是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歷史等諸多方面的貢獻,都是極其巨大的。雖然國祚很短,但這絲毫不影響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影響極大的大一統朝代。而隋朝的很多貢獻,也為後來盛唐的強大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