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秦帝國的崛起憑什麼秦國能夠統一中原,山東六國只能衰亡!

孫皓暉先生的系列歷史小說《大秦帝國》拍成影視劇播出後,迅速火爆起來,也掀起了一陣人們對秦國曆史的追捧熱潮。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關於大秦帝國滅亡山東六國的事情。

首先,《大秦帝國》系列只能算作熱血的故事,並不能算作真正的歷史,如果我們把它當作歷史,會發現其中有很多史實上的錯誤。為了避免這方面產生誤解,我們還是按照孫先生的本意來談吧:

《大秦帝國》:我對大秦帝國有著一種神聖的崇拜。

秦國的起點極低,原本只是以部族的形式生存,後來因為秦襄公協助周平王有功,才被封為諸侯,成為西周正式貴族序列。但在國際勢力和地位上,秦國並不入中原國家的眼,楚國這個被嫌棄的國家也對秦國不理不睬。

大秦帝國的崛起憑什麼秦國能夠統一中原,山東六國只能衰亡!

正如孫先生說的:大秦帝國則不然。她既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體系,又具有強悍的生命張力與極其堅韌的抵抗力。

秦國的崛起,源自於周王遷都和允許秦國向西發展,兩條行政命令。

對於周王室而言,秦國只是一枚鎮守西方的棋子,中原的諸侯們甚至一開始就打著讓秦國和被他們視為西戎、北胡的蠻夷相互搏殺、兩敗俱傷,理由很可笑,他們把秦國並沒有當自己人。

出人意料的是秦國人身上的韌勁,上百年幾代人的拼搏,甚至幾位君主也死在了開疆擴土的戰場上,不過可喜的是他們終於擁有了大片領土。即便,那只是中原國家所嫌棄的不毛之地。

大秦帝國的崛起憑什麼秦國能夠統一中原,山東六國只能衰亡!

秦國在春秋戰國時期,要感謝兩位君王的貢獻:秦穆公和秦孝公。

秦穆公滅西戎12國,擴土千里,奠定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但自從春秋秦國參與對晉國的霸權之爭後,秦國便一直處於尷尬地位,它的綜合實力也不斷下降。

戰國時期,秦簡公七年(公元前408年),魏國派吳起領兵伐秦,奪了秦國的河西之地,讓秦國失去了向東邊發展的機會,只能坐以待斃。

失去河西之地後,秦國一直想要奪回來,秦惠公多年來一直失利,後來乾脆集兵50萬,攻其利於一役。事情的結果出乎所有的人意外,他們被吳起率領的五萬大軍給敗了,並且被魏國逼近了關中腹地。

若不是韓趙魏三國本就不和睦,相互牽制著,秦國甚至會失去幾百年打下的基業。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文侯)三十六年(應為魏武侯七年),秦侵陰晉。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於是魏文候以(吳起)為將,擊秦,拔五城。

大秦帝國的崛起憑什麼秦國能夠統一中原,山東六國只能衰亡!

秦國的韌勁在六國中是數一數二的,比之山東六國,他們更有一種危機感,從一開始不受待見,到現在諸國相侵犯。在秦孝公繼承位置時,秦國面臨著諸國的聯軍,雖然不像《大秦帝國》裡描述的六國聯合攻秦那樣誇張,但對於秦國也是難以抵擋的災難。

在這種情況下,秦孝公頒發了那部可以說史上最有誠意的一份《求賢令》了:

《資治通鑑》:昔我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徒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大意有五點:

1、我們現在缺人才;

2、我們現在經常被打;

3、我們曾經很輝煌;

4、我們福利待遇很好;

5、我誠心誠意邀請諸位人才來秦國發展。

大秦帝國的崛起憑什麼秦國能夠統一中原,山東六國只能衰亡!

這個情節表現在電視劇裡,就是白雪公主前往魏國求才,他們相中的就是後來變法的大神——商鞅。

劇中對商鞅和秦孝公的刻畫非常深刻,不僅體現了孝公求才若渴,也展示了商鞅三考秦孝公誠意。那句“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將兩人之間的信任刻畫得淋漓盡致。

也正是這樣的信任,才有了商鞅用一生去變法,使得秦國吸收了六國近百萬人口,人口總量增長近一半。

秦國滅六國,正是這樣君臣同心,才創造出了最後的奇蹟。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援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