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龐統的上計可以快速奪取成都,為什麼劉備偏偏選上中計原因簡單!

(圖說三國·謀略解析·第1期 文/嗜血的狼牙 插圖/嗜血的狼牙)

龐統的上計可以快速奪取成都,為什麼劉備偏偏選上中計原因簡單!

在古代,聰明的謀士獻策是要耍手段的。類似的手段有引導式,就是謀士說出一個方向,讓君主一步步聯想出計策,這時謀士就大呼“主上英明,竟想出如此妙計”。也有謀士會一次拿出幾條計策,讓君主挑選。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有了選擇權,君主就不會感覺受到謀士的擺佈、算計,其實有時候謀士想獻的計策只是中策。那為什麼上下兩策,謀士知道會被君主捨棄呢?在劉備取西川時,龐統也獻上了上中下三條計策,我們可以用真實案例好好探究一下。

龐統的上計可以快速奪取成都,為什麼劉備偏偏選上中計原因簡單!

龐統當時獻上的三策如下:

上策:派精兵偷襲,晝夜兼程,直襲成都。劉璋軟弱,又沒有防備,可以一戰而定。

中策:楊懷、高沛是劉璋手下的名將,對劉備又戒備又敬仰,劉備詐稱荊州有急事要回軍,兩人必定帥少量騎兵趕來相送,劉備趁此機會抓住兩將,奪了他們的兵馬,引軍攻成都。

下策:退到白帝城,和荊州軍馬一起徐徐圖謀。

龐統的上計可以快速奪取成都,為什麼劉備偏偏選上中計原因簡單!

劉備最後選擇了中計,果然如龐統所料,因此得以斬殺楊懷和高沛,攻向成都,戰無不勝。

為什麼劉備不選上策?劉備說了,因為剛來西川,這裡的人都不知道我,也不信任我,貿然奪了成都,成都本地人也不會支援我。成都人競相反抗,哪裡能長久?劉備這樣想,表現了他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思維。舉個反例,孫策奪江東時,每到一地,大肆屠戮,本地人都怨恨他,所以才有了刺殺事件。

龐統的上計可以快速奪取成都,為什麼劉備偏偏選上中計原因簡單!

上策是險策,雖然龐統最喜歡行險,但他知道劉備不會選上策的。因為之前龐統在劉璋歡迎劉備的宴席上,就曾建議劉備驟起發作,殺了劉璋,兵不血刃就可以奪了成都。這策更險,收益卻更大,劉備也沒有采用。

龐統的上計可以快速奪取成都,為什麼劉備偏偏選上中計原因簡單!

再說下策。下策其實龐統都沒有認真思考,可以說只是用來湊個數的。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劉備他們是大費周章才進入了西川,而不用面對那麼多的險關,現在再退回去,哪裡能打得回來?劉備不選下策是必然的。所以說,下策最短,因為龐統思考最少,就是拿來湊數的。

龐統的上計可以快速奪取成都,為什麼劉備偏偏選上中計原因簡單!

為什麼選中策呢?因為劉備最看重的就是民心。為什麼一舉奪下成都就喪失民心,一城城打過去就不會失民心呢?打仗是件曠日持久的事情,多則十幾年,少則幾個月。像奪西川,劉備用了四年。這其中不僅是攻城,還有戰後的出榜安民,戰後重建,以及賦稅徭役的制定。四年時間,劉備的仁德足以傳遍西川。劉備的政策是比其他諸侯都仁德的,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打到哪裡,哪裡的民眾就夾道歡迎的原因。所以這仗打到成都時,成都內的本地人心裡還有點小激動。

綜上,為了民心,也為了堅實的統治基礎,劉備也會選中策。龐統早已料到,當場又倒出許多細節。其實從獻策方式來說,其實龐統是比諸葛亮更稱職的謀士。但可惜龐統好行險,而且自己會領兵。兩樣單放,就是一名良謀,一名良將。但兩樣擺到一起,卻造成了龐統的早死。龐統在攻雒城時,因率眾攻城,而被流矢射中,年僅三十六歲就死了。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