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獻忠養子求封秦王,明朝臣子刻了一個假印騙人,因此丟了江山!

孫可望,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麾下大將,也是張獻忠的四大養子之首,孫可望為人勇敢、奸狡,後與南明永曆朝廷聯合抗清。孫可望與南明聯合抗清的條件是“明朝封其為秦王”,但是正是這樣一個要求成了糾纏雙方的心結,甚至這個“秦王”的封號為之後南明抗清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張獻忠養子求封秦王,明朝臣子刻了一個假印騙人,因此丟了江山!

1647年,孫可望在張獻忠戰死後率領大西軍餘部進入雲南,平定了土司沙定洲叛亂,又收服了世守雲南的黔國公沐天波以及明朝兵道楊畏知,而且作用十餘萬兵馬,成了雲南省的實際主人。

錢邦芑欲聯合孫可望,為其求封公爵

1648年,明朝四川巡按錢邦芑見孫可望率領的大西軍兵強馬壯,想拉攏大西軍聯合抗清,於是錢邦芑派推官王顯前往雲南與孫聯絡。孫可望得知訊息後,大喜過望,對王顯說:“朝中文臣向來視我等為敵寇,今遣使想通,我等自當效力。但是我稱王已久,如果錢巡按能夠上疏為我求封王爵,自當率全滇歸順朝廷。”

一個王爵就能夠換雲南一個省,再加十餘萬能徵善戰的軍隊和糧餉,這對於風雨飄搖中的永曆朝廷無疑是一針強心劑,要知道此時永曆朝廷也不過只控制了貴州、廣西和四川部分地區而已。

張獻忠養子求封秦王,明朝臣子刻了一個假印騙人,因此丟了江山!

1647年12月形勢圖

但是無奈明朝有祖制,“異姓不得封王”,錢邦芑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回覆孫可望:“只能上疏為其求封公爵。”

陳邦傅拉攏孫可望,私封其為秦王

但是正當錢邦芑的奏疏在朝議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插曲,而正是這個插曲導致孫可望求封秦王成了一出鬧劇。

明慶國公陳邦傅駐紮在廣西,兵力甚弱,當陳聽說孫可望欲歸明朝並求封秦王一事後,為了鞏固其自身的實力,拉攏孫可望,陳邦傅居然在朝廷尚未有明確旨意之時,命人偽造了“秦王之寶”金印一顆、敕書一封,並派遣心腹胡執恭入滇“傳旨”封孫可望為秦王。

1649年七月,胡執恭到達雲南,面見孫可望並向其“宣旨”,不明就裡的孫可望大喜,欣然受封秦王。但是,沒過多久,孫可望得知朝廷並未就封王一事達成一致,自己受封的這個“秦王”只是個冒牌貨。但是受封秦王的訊息已經在雲南全境傳播開了,而且自己也用“秦王”的名義釋出了命令,此時再公佈秦王是假冒的訊息,對自己的威望有損,所以孫可望只能將計就計,一直使用“秦王”的名義統治雲南、壓制手下的李定國和劉文秀等大將。

張獻忠養子求封秦王,明朝臣子刻了一個假印騙人,因此丟了江山!

堵胤錫力爭,永曆封孫可望“平遼王”

雖然孫可望已經使用“秦王”的名義號召全滇,但是明朝朝廷並沒有給其一個正式的名分。之後,督師堵胤錫回朝,堵胤錫是永曆朝、乃至整個南明時期難得的具有戰略眼光的大臣,堵胤錫認為孫可望坐擁雲南一省,不封,孫可望是對永曆朝廷的威脅;封,則用可一個虛名就可以換得一支大軍,於是堵胤錫主張封孫可望王爵,並建議封孫為“平遼王”。

張獻忠養子求封秦王,明朝臣子刻了一個假印騙人,因此丟了江山!

從王爵封號可以看出,堵胤錫的目的就是利用孫可望來抗衡清軍。而永曆帝也採納了堵胤錫的建議,派出右僉都御史趙昱前去封王。當趙昱來到雲南邊界時,得知訊息的孫可望起初不願意放趙昱入境,因為“平遼王”畢竟是二字王,而孫此前已用一字王“秦王”,此時降格恐被天下人恥笑。

後來,在李定國等人的勸說下,才勉強將使者迎入境內,宣讀聖旨,接受王印。但是孫可望在接受了“平遼王”印信後並沒有使用,而是擱置一旁,仍然使用之前的“秦王”金印,可見孫對於“平遼王”封號並不滿意。

孫可望派兵護衛永曆帝,永曆帝被迫承認其秦王封號

雖然孫可望的秦王沒有得到永曆朝廷的承認,但是孫可望卻一直使用秦王的名義號令軍民。直到1651年,清軍南下,直接威脅到了駐南寧的永曆帝,孫可望急忙派將領率領五千兵馬護衛永曆皇帝,並藉此機會“逼迫”永曆帝承認其“秦王”封號的合法性。

張獻忠養子求封秦王,明朝臣子刻了一個假印騙人,因此丟了江山!

孫可望的部將到南寧之後,將阻撓封王的首席大學士嚴起恆、以及兵部尚書楊鼎和等多位大臣殺死,無奈之下,永曆帝只能承認了之前陳邦傅矯封的秦王爵位。

至此,孫可望封秦一事終於告一段落,孫可望終於如願的受封“秦王”,但是雙方的隔閡已經形成,這也就成了孫可望與永曆朝廷之間的一根刺,也成了孫可望之後猜忌、內訌最後投降清朝的導火索。而永曆朝廷的那些高官,缺乏戰略眼光,不捨一個“秦王”的虛名,將抗清大勢置之不顧,他們對日後抗清形勢的急劇而下應該負有極大的責任。